一种六辊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9946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轧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六辊轧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轴向锁紧装置与支承辊连接并安装在牌坊上部和下部的操作侧上;支承辊平衡装置与上支承辊连接;液压压上微调装置安装在牌坊的底部并将下支承辊直接落放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的顶部;轴向移动装置安装在牌坊的传动侧外并通过轴向移动装置与中间辊连接;轴向移动锁紧装置安装在传动侧的弯辊块上,辊系补偿装置安装在牌坊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冷轧带钢产品的尺寸精度,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设备压上机构简单,布置紧凑,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换辊快速、灵活、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适用于轧制普碳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等带钢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成型
,涉及一种冷轧机械设备,尤其涉及用于可 逆式冷轧轧钢设备、铝材轧制设备或铜材轧制设备的六辊轧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急剧发展,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家电等领域的蓬勃发 展,对冷轧带钢的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特别对冷轧带钢的尺寸精 度及板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镀锌铝对冷轧带钢的原料尺寸公差的要求不大于士8pm。现代生产领域中与电动压下的四辊或六辊轧机相比,采用 电动压下的轧机基本上不能在线调整带钢的纵向公差,这类轧机在生产时, 首先用电动压下调整好辊缝,轧制过程中不再调节,因而,对轧制过程中 出现的原料厚度变化、轧制速度及张力的变化以及轧辊辊形的变化等因素 不能很好地实现在线反馈补偿调节,所以这样生产出的带钢其厚度尺寸精 度较低,板形较差,达不到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虽然目前可逆四辊轧机已 由涡轮涡杆式的电动压下装置,发展成为液压压上装置,其性能不断提高, 使用较为普遍。同时目前六辊轧机发展成为中间辊弯窜联合控制的轧机, 这样的轧机已经公知,例如日本专利66307/1981。它的工作辊直径较小, 但这类轧机其窜动时弯辊力对轧辊轴承的偏心影响较大,不利于轧制控制, 同时目前使用的六辊轧机其换辊时上辊需要靠下辊背出,由于受局部尺寸 的限制,上辊落放在下辊销上的深度较小不易克服轧辊的前进的缓冲力, 致使轧辊前进时脱辊、掉辊,影响换辊节奏,不利于生产。随着现代工业 的急剧发展对冷轧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提高,现有的四辊及普通六辊轧机已 不能满足板形调控能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辊冷轧机,能满足板形调控能力的要求,并能生产出高精度、高质量冷轧产品。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轴向锁紧装置与支承辊连接并安装在牌坊上部和下部的操作侧上;支承辊平衡装置与上支承辊连接;液压压上微调装置安装在牌坊的底部并将 下支承辊直接落放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的顶部;轴向移动装置安装在牌坊 的传动侧外并通过轴向移动装置与中间辊连接;轴向移动锁紧装置安装在 传动侧的弯辊块上,辊系补偿装置安装在牌坊的上部。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冷轧带钢产品的尺寸精度,以及增强了板形控制能力; 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设备压上机构简单,布置紧凑;弯辊对 轧制控制稳定且精度高,并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换辊快速、灵活、稳 定可靠,且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轧制普碳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 及不锈钢等带钢产品。 附图说明附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向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B剖向示意图。图中,件l为辊系补偿装置,件2为支承辊,件3为轴向锁紧装置, 件4为支承辊平衡装置,件5为中间辊,件6为工作辊,件7为液压弯辊 装置,件8为液压压上微调装置,件9为牌坊,件10为换辊液压缸,件 ll为轴向移动装置,件12为冷却润滑装置,件13上工作辊换辊自动离合 销,件14为轴向移动锁紧装置。辊系补偿装置1由机械阶梯块、斜楔块、凸度控制液压缸以及传感器 等组成;支承辊平衡装置4由支承辊平衡块、液压缸以及控制元件等组成; 液压弯辊装置7由弯辊块、液压缸及控制元件等组成;液压压上微调装置 8由压上液压缸及传感器等组成;轴向移动装置11由支架、移动液压缸以及检测控制元件等组成;冷却润滑装置12由支架、喷射梁、气缸等组成; 轴向移动锁紧装置14由液压缸、锁紧销、支架及传感器等组成。 具体实施例方式依据附图l一3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牌坊9构成闭式框架结构,并将辊系补偿装置l、支承辊2、支承辊平 衡装置4、中间辊5、工作辊6、液压弯辊装置7、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及 换辊液压缸10等安装在牌坊9内;其中辊系补偿装置1安装在牌坊9的上 部;轴向锁紧装置3与支承辊2连接并安装在牌坊9上部和下部的操作侧 上;支承辊平衡装置4与上支承辊2连接并安装在牌坊9的中部;中间辊 5分别安装在支承辊2与工作辊6之间;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安装在牌坊9 的底部并将下支承辊2直接落放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的顶部;液压弯辊 装置7与中间辊5和工作辊6连接并安装在牌坊9的中部;换辊液压缸10 与上中间辊5连接并镶嵌在液压弯辊装置7内;轴向移动装置11安装在牌 坊9的传动侧外并通过轴向移动锁紧装置14与中间辊5连接;轴向移动锁 紧装置14安装在传动侧的液压弯辊装置7上;上工作辊换辊自动离合销 13安装在下工作辊6轴承座上;冷却润滑装置12安装在牌坊9内部的两 侧之间并紧贴轧辊(支承辊2、中间辊5、工作辊6)。轧辊(支承辊2、中间辊5、工作辊6)组成的辊系安装在竖直面内, 并由支承辊2支撑中间辊5,中间辊5支撑工作辊6;同时在两中间辊5之 间各由一个被用来接受驱动的工作辊6,且中间辊5可沿其轴向移动。液压弯辊装置7用于工作辊6及中间辊5的弯曲;支承辊平衡装置4用于上支承辊2的平衡;轴向移动装置11用于中间辊5的轴向移动;轴移 锁紧装置14用于轴向移动装置11以及中间辊5的轴向锁紧;上下工作辊 6为传动辊,分别带动上下中间辊5及支承辊2的转动。安装在液压弯辊装置7内的弯辊液压缸,可以实现中间辊5正常工作时的同步移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主要用于在线控制带钢的纵向及横向公差,在轧 制过程中对原料的厚度变化、张力的变化和轧制速度的变化等进行在线控制,使轧后的带钢的纵向及横向公差在目标控制范围内。液压弯辊装置7 主要用于控制带钢的板形及横向公差,通过在中间辊5两端施加弯辊力来 调整中间辊5的凸度,以改善轧制带钢的板形。支承辊平衡装置4主要用 于平衡上支承辊。轴向移动装置11主要用于控制由轧制带钢宽度变化引起 的带钢边部凸度。辊系缝补偿装置1由机械阶梯块、斜楔块以及传感器等 组成,辊系缝补偿装置1主要用于由轧辊的修磨后以补偿轧制高度,满足 轧机轧制的正常基准范围。液压轴向锁紧装置3主要用于轧辊的轴向定位, 以保持轧辊正常的工作状态。换辊液压缸10主要用于抬起中间辊5,以利 于换辊小车更换机架内的中间辊5。上工作辊换辊销13采用自动离合,支 撑在下工作辊上,以满足工作辊成对快速换辊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使得该轧机辊缝设定、在线辊缝微调、弯辊及平衡、轧辊修磨 补偿及轴向锁紧等均采用液压控制,同时其轧辊受力均匀,不以轧辊位置 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保证轧机性能的稳定性。因而提高了轧制产品的纵向 和横向尺寸精度及板形的稳定性。上工作辊换辊自动离合销正常工作时,上下工作辊自动分离,换辊时 自动接合,上工作辊将下工作辊背出,有效的防止掉辊、脱辊。换辊时除上工作辊需要下工作辊背出外其余各辊均可独立快速更换轧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a提高了冷轧带钢产品的尺寸精度,以及增强了板形控制能力。由于采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使得带钢的纵向及横向厚度公差控制在高精度范 围内。同时采用轴向移动装置,使得带钢由宽度变化引起的凸度能更好的得到控制。进而使得对轧制带钢的板形控制能在高精度的范围内。b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由于辊系补偿、支承辊平衡装置、换辊装置以及轴向锁紧装置均采用液压控制,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模式,运行平稳、控制精度高,从而提高了控制水平。C设备压上机构简单。由于釆用液压快速推上系统,仅设置大行程高精度液压缸即可实现,布置紧凑,结构简单。d弯辊对轧制控制稳定且精度高。由于弯辊液压缸随轧辊一起移动,使得施加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辊轧机,它包括支承辊(2)、中间辊(5)、工作辊(6)和牌坊(9),支承辊(2)、中间辊(5)和工作辊(6)安装在牌坊(9)内,中间辊(5)分别安装在支承辊(2)与工作辊(6)之间,冷却润滑装置(12)安装在牌坊(9)内部的两侧之间并紧贴支承辊(2)、中间辊(5)和工作辊(6),其特征在于:轴向锁紧装置(3)与支承辊(2)连接并安装在牌坊(9)上部和下部的操作侧上;支承辊平衡装置(4)与上支承辊(2)连接;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安装在牌坊(9)的底部并将下支承辊直接落放在液压压上微调装置(8)的顶部;轴向移动装置(11)安装在牌坊(9)的传动侧外并通过轴向移动装置(11)与中间辊(5)连接;轴向移动锁紧装置(14)安装在传动侧的弯辊块(7)上,辊系补偿装置(1)安装在牌坊(9)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清王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