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的伸缩装置和集装箱吊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538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的伸缩装置(1),所述转锁油缸(4)具有由第一换向阀(13)控制的第一控制油路(11)和第二控制油路(12),来驱动所述转锁油缸(4),第一控制油路(11)和第二控制油路(12)分别与所述伸缩油缸(2)的无杆腔(9)和有杆腔(10)流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简化油管的布局,减小油管的长度,使吊具在应用过程中的故障率下降;且吊具的加工、装配、维护简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的伸缩装置和包括该伸缩装置的 吊具。
技术介绍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和空箱堆高机一般均配置专用吊具(以下简称为吊具),这些 吊具需要与集装箱的尺寸相符合。吊具一般都要求能够起吊国际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和 40英尺集装箱,因此,存在一种伸缩式吊具,其可在20英尺和40英尺之间伸缩,来适应不同 规格的集装箱的装卸要求。吊具一般设计成主梁加液压驱动的伸缩梁结构以适应20英尺 集装箱和40英尺集装箱的尺寸变化。吊具还包括旋锁装置,这种旋锁装置由转锁油缸驱动 通过使旋销与箱体顶角件的开闭来实现集装箱的锁紧和松开。吊具的伸缩动作和锁紧(松开)集装箱的扭锁动作一般均采用液压驱动和控制; 吊具伸缩动作的实现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液压马达驱动链轮和链条带动伸缩梁作伸缩 动作;二、液压油缸带动伸缩梁作伸缩动作。吊具的锁紧(松开)集装箱的扭锁动作一般均 采用转锁液压油缸驱动。吊具伸缩动作和扭锁动作相互独立,不可同时动作。在现有技术中吊具转锁油缸的控制油路与伸缩油缸的控制油路相互独立,互不干 涉,使得油路的布置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集装箱吊具的 伸缩梁的伸缩装置,利用该伸缩装置,可省去为转锁油缸独立设置的直接连接至压力油源 和回油箱的外部油路,而使得液压油经由伸缩油缸驱动转锁油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的 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油缸和转锁油缸,其特征在于,转锁油缸具有由第一换向阀控制的第一 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来驱动所述转锁油缸,第一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分别与所 述伸缩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流体相通。通过将转锁油缸的第一、第二控制油路分别与伸缩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流体相 通,可以实现液压油经由伸缩油缸驱动转锁油缸,从而简化了管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伸缩油缸具有位于其中的活塞杆,活塞杆内设 置有第一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通入伸缩油缸的无杆腔,另一端与第一控制油路连接;第 二油道,第二油道的一端通入伸缩油缸的有杆腔,另一端与第二控制油路连接。通过伸缩油 缸内置油道供油给转锁油缸,这样实现了油路布局的简化,并减小了油路的长度,且吊具的 加工、装配、维护简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伸缩油缸中设有无杆腔油口和有杆腔油口,无 杆腔油口通过第三控制油路和第二换向阀连接至压力油源或回油箱;以及有杆腔油口通过 第四控制油路和第二换向阀连接至回油箱或压力油源。3优选地,第一控制油路经由第一换向阀连接至转锁油缸的有杆腔或者无杆腔,第 二控制油路经由第一换向阀连接至转锁油缸的无杆腔或者有杆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 向阀信号连接,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进行换向,从而实现对伸缩 油缸和转锁油缸的控制油路的控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还设置有检测伸缩梁的位置并在伸缩梁达到不 同预设位置时分别发送第一伸缩位置信号的第一测控元件和发送第二回缩位置信号的第 二测控元件,控制器与测控元件信号连接。这样,可以精确地检测伸缩梁的位置,并且控制 器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的位置信息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如伸展指令、回缩指令或扭锁指令。 当伸缩梁处于40英尺箱位时,发送第一伸展位置信号,当伸缩梁处于S2英尺箱位时,发出 第二回缩位置信号。第一测控元件和第二测控元件可以为各种适合的位置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第二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阀,其设置有第一、 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动作时,第三控制油路与压力油源连接,第四控制油路与回油箱连接; 第二线圈动作时,第四控制油路与压力油源连接,第三控制油路与回油箱连接。这样可以以 简单、廉价的方式实现第二换向阀对第三控制油路以及第四控制油路的控制。通过对第二 换向阀的单独控制可实现伸缩油缸的伸缩动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第一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阀,其设置有第一、 第二线圈,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线圈动作时,第一控制油路与转锁油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二控 制油路与转锁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线圈动作时,第二控制油路与转锁油 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一控制油路与转锁油缸的有杆腔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简单、廉价 的方式实现第一换向阀对第一控制油路以及第二控制油路的控制。通过对第一换向阀的控 制,可进而简单地控制液压油经由伸缩油缸来驱动转锁油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测控元件发送的第一位置 信号时,控制第二换向阀的第一线圈动作并控制第一换向阀的第一线圈动作以实现扭锁; 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测控元件发送的第二位置信号时,控制第二换向阀的第二线圈动作并 控制第一换向阀的第二线圈动作以实现扭锁。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准确地实现第一换向阀 和第二换向阀的配合动作,实现扭锁或者松开动作。通过对于第二换向阀的控制实现伸缩 油缸的伸缩动作的独立控制,而通过对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的配合控制可简单实现 经由伸缩油缸向转锁油缸供油和回油,以实现紧锁或者松开。这样,吊具在应用过程中的故 障率下降,控制精准度更高。根据本技术的伸缩装置和包括该伸缩装置的集装箱吊具实现了油路布局的 简化,并减小了油路的长度,且吊具的加工、装配、维护简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伸缩油缸和转锁油缸动 作的液压控制示意图;图2 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伸缩油缸和转锁油缸动作的电气控 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集装箱吊具的伸缩装置1,包括伸缩油缸2和转锁油缸4,吊具还包 括其他的组成部分例如主梁等,在此仅示出与本技术直接相关的伸缩油缸2和转锁油 缸4。在伸缩油缸2中设置了可动活塞杆3,活塞杆3将伸缩油缸2分为了无杆腔9和有 杆腔10。伸缩油缸2中设有通入无杆腔9中的无杆腔油口 5以及通入有杆腔10中的有杆 腔油口 6。无杆腔油口 5通过第三控制油路15、第二换向阀14连接至压力油源P或回油箱 T,而有杆腔油口 6通过第四控制油路16、第二换向阀14连接至回油箱T或压力油源P。转锁油缸4则设置有第一、第二控制油路11,12,第一、第二控制油路11,12通过第 一换向阀13与两根分别接至转锁油缸的无杆腔的管路11’和接至转锁油缸的有杆腔的管 路12’连接。在本技术中,转锁油缸4的供油是经由伸缩油缸2进行的。如图所示,用于可 控制地驱动转锁油缸4的第一、第二控制油路11、12分别与伸缩油缸2的无杆腔9和有杆 腔10流体相通。在图1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控制油路11、12分别与伸缩油缸2的无杆 腔9和有杆腔10流体相通是通过伸缩油缸内置油道7,8来实现的。伸缩油缸2的活塞杆 3中内置有第一油道7,第一油道7的一端71通入伸缩油缸2的无杆腔9,另一端72与第 一控制油路11连接;第二油道8,第二油道8的一端81通入伸缩油缸2的有杆腔10,另一 端82与第二控制油路12连接。在另外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控制油路11、12分 别与伸缩油缸2的无杆腔9和有杆腔10流体相通也可以这样实现,在缸壁上开设一个连接 无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的伸缩装置(1),包括伸缩油缸(2)和转锁油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锁油缸(4)具有由第一换向阀(13)控制的第一控制油路(11)和第二控制油路(12),来驱动所述转锁油缸(4),第一控制油路(11)和第二控制油路(12)分别与所述伸缩油缸(2)的无杆腔(9)和有杆腔(10)流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彦李翠英杨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