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及吊具的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913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及吊具的固定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吊具仅设一个吊具通孔,混凝土方块增大时,钢丝绳直径必须加大,则吊具重量加大,操作困难,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脚,所述吊具本体的上部具有吊具通孔,吊具通孔至少为2个,各吊具通孔沿吊具本体轴向均匀交错分布。通过将吊具本体上的吊具通孔设置为沿吊具本体轴向均匀交错分布的至少2个,可在起吊大吨位混凝土方块时,由一根钢丝绳缠绕多个吊具通孔缠绕后,由多段钢丝绳均匀受载,能够减小钢丝绳直径,减小吊具重量,实现安全施工,便于操作,制造成本低,提高了整个起吊船船组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吊工具,尤其涉及码头建设中实现安全、可靠地起吊大吨位混凝土 方块的吊具及吊具的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码头建设中,起吊混凝土方块时,吊具经钢丝绳穿过其吊具通孔后,由钢丝绳的 两个端部扣挂在起重船的钩头上,然后在位于吊具顶部且与其焊接为一体的吊具手柄的作 用下,吊具的吊脚经过混凝土方块的上吊孔最终卡扣在混凝土方块的下吊孔内,在起重船 的牵引作用下实现起吊。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吊运混凝土方块的吊具1包括吊具本体11和吊脚12, 吊具本体11上只设有一个吊具通孔2,由一根钢丝绳3穿过该吊具通孔2,该钢丝绳3的两 个端头分别扣挂在起重船的吊钩上,然后进行吊装。随着码头建设吨位的不断增大,混凝土 方块重量也在不断加大,由于仅具有一个吊具通孔,且由一根钢丝绳起吊,为了实现安全生 产,钢丝绳的直径必须加大,则混凝土方块吊孔的截面尺寸也要加大,因此带来如下问题 1、钢丝绳直径增大,起吊回转半径增加,就需要加长吊具吊杆,加长吊杆导致吊具重量加大 又增大了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工作难度;2、吊孔尺寸加大后,混凝土方块强度受到破坏,吊 孔内壁底部砼压力增大,对安全不利;3、钢丝绳直径增大,起吊回转半径增加,钢丝绳在吊 孔内碰到吊孔内壁后增加了吊具的旋转阻力,使潜水员水下装卸吊具增加了难度;4、钢丝 绳直径增大,起吊回转半径增加,使钢丝绳在混凝土方块上的吊孔中摩擦力增大,钢丝绳易 磨损。同时,由于码头建设处,一般风大浪高,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固定到起重船的吊钩 上时,将钢丝绳的一端扣挂在吊钩的一端,由于吊具仅具有一个吊具通孔,钢丝绳只能进行 简单的穿设,即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吊具通孔后,此端直接再扣挂在吊钩的另一端上,则吊 具的固定不稳固,在码头这种风大浪高的环境下吊运混凝土方块时,很容易在码头风浪的 作用下产生摇晃,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吊具仅设一个 吊具通孔,使得混凝土方块增大时,钢丝绳直径必须加大,导致吊具重量加大,操作困难,安 全可靠性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脚,所述吊具本体的上部具有吊 具通孔,所述吊具通孔至少为2个,各所述吊具通孔沿所述吊具本体轴向均勻交错分布。如上所述的吊具,为了防止起吊钢丝绳穿过吊具通孔时损害钢丝绳,所述吊具通 孔为U形。如上所述的吊具,所述吊具通孔的直径范围为50 80mm。如上所述的吊具,所述吊具通孔沿所述吊具主体轴向的高度差值范围为70 IOOmm。如上所述的吊具,为减小吊具在混凝土方块上的下吊孔底部旋转时的摩擦阻力, 所述吊脚底面中心处具有凸块。优选地,所述凸块呈圆台形状。如上所述的吊具,为减小吊具的吊脚与混凝土方块上的下吊孔周壁的摩擦阻力, 所述吊脚的周壁端部采用圆弧过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钢丝绳的一端头I扣挂在待固定部件的端部A上;b、钢丝绳的相对另一端头II穿过所述吊具本体上位置最低的一个吊具通孔后, 绕过待固定部件的相对另一端部B ;C、钢丝绳的端头II绕过待固定部件的端部B后,从所述吊具本体上位置次低的第 二个吊具通孔内穿出;d、钢丝绳端头II扣挂在待固定部件的端部A上;e、钢丝绳端头II依次循环穿过其它吊具通孔后,最后扣挂在待固定部件的端部A 或端部B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通过将吊具本体上的吊具通孔设置为沿吊具本 体轴向均勻交错分布的至少2个,可在起吊大吨位混凝土方块时,将钢丝绳的一端扣挂在 起吊船的吊钩的一端,只需将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吊具通孔后,扣挂在吊钩的两端 中的某一端上,则吊具将由至少四段钢丝绳均勻承载,与现有一个吊具通孔由一根钢丝绳 穿过设后由两段钢丝绳承载相比钢丝绳直径可以大大缩小,从而减小吊具重量,便于操作, 制造成本低,提高了整个起吊船船组的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的固定方法,通过将钢丝绳的一端扣挂 在起吊船的吊钩的一端后,将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各吊具通孔,最后此端扣挂在吊钩的两端 中的某一端上,由于吊具通孔沿吊具本体轴向均勻交错分布,则最终吊具可被钢丝绳多次 缠绕,从而稳固地固定在起重船的吊钩上,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方块吊具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结构(局部剖视)示 意图;图中,1、吊具;11、吊具主体;12、吊脚;2、吊具通孔;21、上吊具通孔;22、下吊具通 孔;3、钢丝绳;4、吊钩;5、混凝土方块;51、上吊孔;52、下吊孔;6、吊具手柄;7、凸块;8、吊孔盒。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1,包括吊具本体11和吊脚 12,吊具本体11的上部具有吊具通孔2,吊具通孔2至少为2个,各吊具通孔2沿吊具本体 11的轴向均勻交错分布。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的具体使用过程中,以其吊具本体 11上沿轴向均勻交错分布2个吊具通孔2为例,即上吊具通孔21和下吊具通孔22,二者沿 吊具本体11的轴向上、下位置均勻交错分布,即上吊具通孔21和下吊具通孔22所在的平 面相互垂直。则在起吊时,吊具1、钢丝绳3和起重船(图中未示出)配合使用,由于设有两 个吊具通孔2,则钢丝绳3的端头I扣挂在待固定部件的A端,即起重船的吊钩4的A端,端 头II穿过下吊具通孔22,并绕过吊钩4的B端后,此端从上吊具通孔21内穿出,并扣挂在 吊钩4的A端。扣挂可采用简单的系扣方式或其它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吊具1的这种固定方法,即穿设钢丝绳3的方法,使钢丝绳3在吊钩4和吊具1之 间来回缠绕两次,吊具1经过一次吊重后钢丝绳3在吊钩4和吊具1之间自由穿动达到平 衡,使四段钢丝绳均勻承载,然后进行吊装混凝土方块5。若为两个以上吊具通孔2,则钢丝 绳端头II依次穿过其它各吊具通孔,最终扣挂在吊钩4的A端或B端,由于吊具通孔2沿 吊具本体11轴向均勻交错分布,则最终吊具1可被钢丝绳多次缠绕,从而稳固地固定在起 重船的吊钩上,安全可靠。吊装混凝土方块5时,一般在混凝土方块5上设置两组吊孔,由两个吊具同步作 业,潜水员操作位于吊具1顶部且与吊具本体11焊接为一体的吊具手柄6使吊具1底部的 吊脚12对准混凝土方块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方块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和吊脚,所述吊具本体的上部具有吊具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通孔至少为2个,沿所述吊具本体轴向均匀交错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