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925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织造里层为天然纤维、面层为合成纤维复丝、垫纱层为聚丙烯纤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面料,里层和面层为网格状;浸染液中浸染,温度60~105℃,时间10~120min;水洗、甩干、定型;所述浸染液为乳油水溶液,该乳油为拟除虫菊酯和醇醚溶剂按质量比为1∶5~1∶20混合,面料与该浸染液质量比1∶7~1∶20,乳油用量为面料重量5~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流程短,操作方便,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用量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浸染外加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纤维材质要求不高。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面料,透气性能良好,抵御昆虫侵袭能力强,防蚊虫效果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吸血昆虫不但通过剌叮骚扰人体,而且能够传播鼠疫、登革热、症疾等多种疾病。 我国边远的海南、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在夏季蛟、蠓、蚋、蚤吸血昆虫活动高峰期,人 体周围的昆虫密度每立方米空间可达上百只。如果人们穿戴普通的夏季服装,部分吸血昆 虫能够叮透;如果着装过厚,衣物透气性差,由于气温高,人们将难以忍受。因此,着装问题 严重影响着户外人员在夏季的正常活动,造成部队无法开展训练、巡逻等军事活动,林业工 人、牧民等无法出行。 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87203525Y,公开了一种防暑防蚊服。其面料、里料均 以涤纶或腈纶蚊帐纱或其它具有多孔性的网纱为主料,以尼龙绸为辅料,在里料和面料之 间充填有匡架式的柔性支撑物如海绵条等,以保证蚊虫不能隔着织物叮咬。但由于柔性支 撑物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两层蚊帐布间隔不一致,在衣服弯曲或在地上坐卧时,二层布面 重叠,仍然容易造成昆虫叮咬人体。 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799638Y,公开了一种防蚊虫叮咬布,它包括有一里 层、一面层、以及设置在里层和面层之间的至少一垫纱层,所述垫纱层由纤维组成。该纤维 为单丝纤维或复丝纤维,支撑在里层和面层之间。该防蚊虫叮咬布采用多层网眼组织结构, 有透气防虫的功能效果,但对微型昆虫小咬、蠓、蚋、白蛉,则必须减小网眼,但这样会导致 透气效果变差。而且,在一些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地方,例如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夏季7-8 月的蛟虫密度高达1700只/立方米,只要有1 %的微型吸血昆虫从网眼或帽子和上衣、上衣 和裤子、裤子和鞋袜的接缝处钻入,导致人体被叮咬,后果难以忍受。仅仅采用面料特殊结 构,并不足以抵御蚊虫的侵袭。 因此,通过在面料中添加防虫剂生产一种防虫面料以抵御蚊虫就成为了一个新的 研究方向。 《2000年卫生杀虫剂剂型技术手册》(书刊号ISBN7-5025-2987-X/TQ. 1305)记载,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OLESET聚乙烯防虫纤维,在喷丝阶段中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纺 丝液中加入苄氯菊酯组分,苄氯菊酯用量为高密度聚乙烯的2%,使用过程中药物会释放到 纤维表面,产生防虫作用。但是,拟除虫菊酯对于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相当于杂质,影响其可 纺性,常规只能喷制大于O. 15毫米的防虫合成纤维。另外,常规的防虫纤维喷丝工艺由于 温度高,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喷丝工艺温度,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 菊酯将大量分解。 在现有技术,还有涂层工艺在面料表面添加防虫剂。但是,常规的防虫涂层工艺并 不能对双层网眼结构织物进行单面和中间垫纱层的加工,并且表面含防虫剂的面料接触人 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807751A,公开了一种用拟除虫菊酯上染合成纤4维制备防虫纺织品的方法,试图在面料纤维中印染上防虫剂。该方法主要采用二甲苯作为 导染剂将拟除虫菊酯印染合成纤维,但由于二甲苯在7(TC以上会溶解聚乙烯、聚丙烯等合 成纤维,印染加工时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会受到二甲苯剥蚀,该方法并不适宜直径小 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印染拟除虫菊酯。因此,目前技术无法制造直径小的含溴氰菊 酯杀虫剂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防虫面料的另外一种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法制备的防虫 面料,能够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面料织造将天然纤维织造成里层,将合成纤维复丝织造成面层,将聚丙烯纤 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织造成垫纱层,该垫纱层设置在该里层与该面层之间的,该里层 和该面层均为网格状,网格密度为25 500目/平方英寸; (2)浸染将上述制得的面料在浸染液中浸染,浸染温度为60 105t:,浸染时间10 120min ; (3)水洗,甩干; (4)定型; —种防虫面料的第二种制备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浸染将合成纤维复丝、聚丙烯纤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以绞纱或筒子形式分别在浸染液中浸染,浸染温度为60 105t:,浸染时间10 120min ; (2)面料织造将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织造成里层,将合成纤维复丝织造成面层,将聚丙烯纤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织造成垫纱层,该垫纱层设置在该里层与该面层之间的,该里层和该面层均为网格状,网格密度为25 500目/平方英寸; (3)水洗、甩干; (4)定型; 具体的,在上述两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中 所述里层材料的天然纤维可以选自真丝、棉、麻、竹、绵羊毛、山羊毛、骆驼毛、兔 毛、牦牛毛、桑蚕丝和柞蚕丝之中。 特别的,在第二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里层材料还可以用人造纤维,所述 人造纤维可以选自粘胶、醋酸、蛋白纤维之中。 所述面层材料的合成纤维复丝可以选自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 聚氯乙烯、聚氨酯纤维复丝之中。 优选的,所述合成纤维复丝为聚丙烯纤维复丝或聚乙烯纤维复丝。 所述垫纱层的聚丙烯纤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的直径最好小于0. 12毫米。因为如果单丝直径大于O. 12毫米,就会因直径较粗,而不易弯屈而顶出里层和面层,顶出部分会接触皮肤使人有粗糙、剌疼感,同时单丝表面的药物也会剌激人的皮肤。 所述浸染液为乳油的水溶液,其中所述乳油为拟除虫菊酯和醇醚溶剂按质量比为i : 5 i : 20混合而成,面料与该浸染液质量比为i : 7 i : 20,乳油用量为面料质量的5 10%。 将拟除虫菊酯加入醇醚溶剂中,加热至40-7(TC,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可制成所述乳油;再在乳油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即可制成该浸染液。 所述浸染液中的醇醚溶剂可以选自乙二醇丁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苯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乙二醇单烷基醚羧酸酯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的,为乙二醇丁醚。 所述浸染液中的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能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 100倍。拟除虫菊酯具有用量小、使用浓度低,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的特点。在本专利技术中拟除虫菊酯可以选自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和氯菊酯之中,优选的,选自溴氰菊酯或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较常用的氯菊酯杀虫活性高一个数量级。 特别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染料染色机理,将拟除虫菊酯视为没有发色基因的染料,通过浸染方法将拟除虫菊酯浸染到合成纤维面料上,或用浸染方法将拟除虫菊酯上染到合成纤维纱线上。 印染过程中,合成纤维受热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溶涨,纤维分子链段的空隙增大,结构开始松弛,分子量较小的拟除虫菊酯进入纤维内部,织物冷却后,拟除虫菊酯就被凝结在纤维中。而使用过程中,合成纤维内部的拟除虫菊酯不断迁移到纤维表面,从而产生防虫效果。另外,所选用的拟除虫菊酯应具有疏水性,不溶于水,分子量小于700,分解温度高于浸染或轧染的热处理温度,其分子中应具有-OH、 -CN、 -NH、 -NH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  (1)面料织造:将天然纤维织造成里层,将合成纤维复丝织造成面层,将聚丙烯纤维单丝或聚乙烯纤维单丝织造成垫纱层,该垫纱层设置在该里层与该面层之间的,该里层和该面层均为网格状,网格密度为25~500目/平方英寸;  (2)浸染:将上述制得的面料在浸染液中浸染,浸染温度为60~105℃,浸染时间10~120min;  (3)水洗,甩干;  (4)定型;  其中,步骤(2)所述的浸染液为乳油的水溶液,其中所述乳油为拟除虫菊酯和醇醚溶剂按质量比为1∶5~1∶20混合而成,面料与该浸染液质量比为1∶7~1∶20,乳油用量为面料质量的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公平赵彤言董言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泰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