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5832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坏血酸具有通过细胞重编程机制抗衰老的新用途。为抗坏血酸应用于抗衰老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又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New use of ascorbic aci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scorbic acid, and has novel use for anti-aging by cell reprogramming mechanism. It provides a direct and powerful experiment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scorbic acid to anti-aging. It is not only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but also of high value fo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坏血酸的用途,尤其涉及抗坏血酸通过细胞重编程机制抗衰老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有1、促进骨胶原的生 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 命;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 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7、水溶性强抗氧化剂,主要作用在体内水溶液中;8、坚固结缔组织; 9、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牙龈出血。至今未见抗坏血酸具有通过细胞重编程机制抗衰 老作用的报道。 体细胞重编程(somatic r印rogramming)指的是分化的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被 逆转后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者形成胚胎干细胞系,或者进一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过 程。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方法有许多,如核移植、细胞融合、细胞提取物诱导、化学诱导以及 分子调控诱导等。但到目前为止,唯一能诱导体细胞产生有功能个体的重编程的方法只有 核移植,其他的方法只能在细胞、分子或生化水平上产生诱导。然而所有这些诱导体细胞重 编程的技术都很不成熟,效率很低,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还不清楚。虽然如此,但是体细胞 重编程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而且在应用研究中,例如家畜 繁殖、动物保护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具体为抗坏血酸在制备诱导体细 胞重编程的药物中的应用。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具体为抗坏血酸在制备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中的应用。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具体为抗坏血酸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保健品中的应用。 所述抗衰老的机制为细胞重编程机制。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抗坏血酸。 —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血清,所 述培养基含有抗坏血酸。 —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个或多个干细胞多能性因子导入体细胞; 2)将步骤1)得到的导入了干细胞多能性因子的体细胞至于胚胎干细胞培养基中 培养,将所述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iPS细胞,所述胚胎干细胞培养基中含有抗坏血酸。 —种利用抗坏血酸或其衍生物作为主要添加成分用于产生iPS细胞的具体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个或多个干细胞多能性因子导入体细胞; (2)用本专利技术提到的添加抗坏血酸或其衍生物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培养(1)中经导入的体细胞,将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iPS细胞; (3)利用内源报告基因激活表达或形态观察初步确定(2)中形成克隆的状态; (4)挑出符合(3)条件的单克隆,即内源报告基因激活或克隆呈现胚胎干细胞在 相同培养基中生长的形态; (5)利用含有抗坏血酸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培养(4)中的单克隆细胞; (6)利用多种检测手段,鉴定(5)中单克隆细胞的状态是否达到类似胚胎干细胞 的状态,主要包括定量PCR分析干细胞特异基因表达,分析体内自发分化形成畸胎瘤的能 力,对于非人iPS细胞,检测嵌合能力,是否有生殖细胞转移(germ line transmission)。 本专利技术的抗坏血酸一般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这种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剂量 的作为活性成分的抗坏血酸和可药用辅料。含有抗坏血酸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口服、注射 或粘膜给药,可以制成片剂、胶囊、粉剂、颗粒、锭剂,或口服液等剂型供临床应用。上述各种 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含有抗坏血酸的营养品可以口服。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抗坏血酸具有协助细胞重编程的作用,具体为使已经分化的细胞重 新回到原始的多能干细胞状态,并且具有维持这种状态的功能;这是抗坏血酸具有抗衰老 的主要原因。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抗坏血酸具有抗衰老功能,从而为抗坏血酸应用于通过细胞重编程 机制抗衰老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又有很 高的开发应用价值。附图说明 图1VC显著提高0G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诱导重编程效率。在以血清为 基础的小鼠iPS实验中,与其他抗氧化剂(维生素Bl, VB1 ;N-乙酰半胱氨酸,NAC ;还原型 谷胱甘肽,Gmee ;亚硒酸钠,Sel)相比,VC显著提高经典四因子SK0M(Sox2, 0ct4, Klf4和 cMyc)和三因子SK0(Sox2, 0ct4和Klf4)的iPS效率(iPS效率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四 因子第9天以及三因子第16天转基因0ct4启动子驱动的GFP基因表达效率)。 图2用添加有VC的血清胚胎干细胞培养基制备的iPS克隆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 似的多能性。(A)用mES+VC培养基制备的不同小鼠iPS克隆细胞内源胚胎干细胞标记基 因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小鼠胚胎干细胞系Rl基本一致;(B)不同小鼠iPS克 隆细胞胚胎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与Rl —致,显著低于iPS初 始细胞MEF(黑色实心圈代表该位点甲基化,空心圈代表去甲基化);(C)这些iPS克隆细胞 具有多能性,分别体现在在裸鼠畸胎瘤实验中能够形成内(腺体),中(骨骼),外胚层(皮 肤)细胞,以及形成嵌合小鼠(蓝色胚胎来自0G2小鼠的lacZ转基因染色)。 图3其他抗坏血酸衍生物对小鼠iPS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抗坏血酸(LAA),稳定 型衍生物抗坏血酸磷酸酯(ASCP)均能显著提高四因子和三因子iPS效率,但是氧化型抗坏 血酸(DHA)则对iPS无显著影响。 图4VC促进iPS前体细胞(pre-iPS cells)向完全iPS细胞(full-iPS cells) 的转变。(A)MEF iPS前体细胞C2, C4和C5用含有VC的培养基处理9代后GFP阳性率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不加VC的GFP阳性率持续很低;(B) C2和C4加VC处理后的克隆形态和 GFP荧光情况比较相同代数的未处理对照细胞更加接近mES细胞。 图5VC有利于iPS细胞维持自我更新状态。(A) iPS细胞在含VC培养基中能更好 的维持0ct4-GFP的表达;(B) iPS细胞在含VC培养基中能更好维持胚胎干细胞形态和GFP 克隆比例。 图6用添加有VC的培养基制备的人iPS细胞形态与人ESC没有明显区别。(A)人 成体细胞形态;(B, C)以VC为主要添加剂制备的人iPS克隆AP染色及形态图;(D)人iPS 克隆在无滋养层培养的形态图。 图7用添加有VC的培养基制备的iPS的效率比较其他经典或已报道的培养基 显著提高。在图示中的三次独立实验中,以AP染色阳性克隆数为指标(纵坐标)衡量不 同培养基,包括单纯血清(DFBS),血清加以VC为主的抗氧化剂(DFBS+A),单纯血清替代物 (KSR),以及血清加丙戊酸(VPA),结果显示,DFBS+A得到的AP阳性iPS效率显著高于其他 培养基,值得注意的是,该组合甚至高于目前国际已报道的显著提高人iPS效率的VPA。 图8含有VC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因子对小鼠iPS效率影响的筛选。相比经典的mES 培养基,添加以VC为主的抗氧化剂(A)培养基更有利于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在制备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在制备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药物中的应用。2.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在制备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中的应用。3. 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抗坏血酸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保健品中的应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衰老的机制为细胞重 编程机制。5. —种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端卿米盖尔埃斯特班王涛秦宝明杨佳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