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罩总成以及机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32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申请提供一种后轮罩总成以及机动设备,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和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其中,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后轮罩内板,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板的侧部,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三加强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能够有效扩增后轮罩内板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后轮罩总成的整体刚性。同时,还能够通过设置多条传力路径的方式,以提高汽车车身的扭转刚度,避免车身出现异响、扭转变形以及疲劳开裂的问题,从而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实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尤其涉及一种后轮罩总成以及机动设备


技术介绍

1、现如今,承载式汽车的车身通常承受了车辆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载荷,包括扭转、弯曲、振动及碰撞。因此车身必须有可靠的刚度及强度来支撑整车的日常使用。其中,扭转刚度是评价整车刚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扭转刚度低意味着车身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多次扭转变形下也容易产生耐久性问题。而后轮罩的结构设计与车身扭转刚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其中,车身后轮罩区域是与底盘及动力系统的重要连接部分,但是现有的汽车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其传力路径的设计,导致车身扭转刚度不足,从而导致整车驾驶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响、扭转变形影响车辆使用寿命和舒适性,长期使用后还有可能出现疲劳开裂问题,进而影响车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轮罩总成以及机动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汽车车身缺少传力路径设计,从而导致车身扭转刚度不足,进而导致汽车容易出现异响、扭转变形以及疲劳开裂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轮罩总成,包括:

3、后轮罩内板;

4、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侧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侧部的不同位置。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间隔设置,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二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区域。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包括第三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周向的多个第三侧板,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侧板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六加强板,所述第六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侧,所述第六加强板包括第四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板体两侧的第四侧板,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后轮罩内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四板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均焊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板体朝向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台状加强筋以及多个一一间隔设置的条状加强筋,且所述第四板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焊接孔,多个所述焊接孔用于使所述第六加强板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弯曲状结构。

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后轮罩总成。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和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其中,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后轮罩内板,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板的侧部,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三加强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能够有效扩增后轮罩内板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后轮罩总成的整体刚性。

16、同时,由于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后轮罩内板,因此当后轮罩内板受力时,后轮罩内板和第一加强板之间能够形成第一传力路径,从而使得后轮罩内板上的作用力能够通过第一传力路径传输至第一加强板上;此外,由于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板的侧部,因此第一加强板的侧部和第二加强板之间能够形成第二传力路径,从而使得第一传力路径上的作用力能够被分散至第二传力路径上,从而避免第一传力路径上的作用力过大,导致出现第一加强板损坏的情形;另外,由于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三加强板,故而第一加强板的端部和第三加强板之间能够形成有第三传力路径,且第二加强板的端部和第三加强板之间能够形成有第四传力路径,从而实现对第一传力路径上的作用力和第二传力路径上的作用力的分散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条传力路径,以提高汽车车身的扭转刚度,避免车身出现异响、扭转变形以及疲劳开裂的问题,从而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实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侧部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间隔设置,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二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包括第三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周向的多个第三侧板,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侧板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六加强板,所述第六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侧,所述第六加强板包括第四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板体两侧的第四侧板,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后轮罩内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四板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四侧板均焊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体朝向所述后轮罩内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台状加强筋以及多个一一间隔设置的条状加强筋,且所述第四板体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焊接孔,多个所述焊接孔用于使所述第六加强板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弯曲状结构。

11.一种机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侧部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间隔设置,所述后轮罩总成还包括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且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二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四加强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三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焊接于所述第四加强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韩波童晓文黄国平王昌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