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酮还原酶、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酮还原酶、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04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用微生物与酶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酮还原酶、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所述酮还原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酮还原酶基因用于编码所述酮还原酶,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用于编码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酮还原酶及其突变体来源于马氏克鲁维酵母,其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的底物浓度达到80‑150g/L,手性纯度值大于99%,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合成,具体涉及一种酮还原酶、酮还原酶基因、突变体及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玻色因(pro-xylanetm)是一种由水、丙二醇和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化妆品原料,其有效活性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目前国内化妆品原料界将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等同称作玻色因),分子式c8h18o5,分子量为192.21,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玻色因能促进糖胺聚糖的合成,增加真皮胶原的产生,达到促进真皮修复、改善皮肤弹性、减轻皱纹和增加皮肤紧致度的功效,从而对皮肤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玻色因具有多种立体构型,据文献报道(synthesisofpro-xylanetm:anewbiologicallyactivec-glycosideinaqueousmedia,bio.&med.chem.lett.19(2009)845-849),[β,s]构型的玻色因(即s-玻色因)生物活性最优。

2、

3、玻色因和s-玻色因的结构

4、据报道,玻色因的合成方面,cavezza等以木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缩合反应12h,经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再用硼氢化物对羰基还原反应12h,合成玻色因。s-玻色因的合成方面,玻色因中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可以通过对羰基还原反应条件的筛选来控制,化学/酶法都有报道(cn115819387,cn116926028),相对于化学法,酶催化合成具有高度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容易,能耗较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酮还原酶、酮还原酶基因、突变体及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酮还原酶,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编码酮还原酶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5、一种酮还原酶突变体,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6、seq id no.3在seq id no.1中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且具有酮还原酶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酮还原酶。

7、进一步地,如seq id no.3所述的酮还原酶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8、a.目的基因的获取:根据genbank收录的马氏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marxianus)酮还原酶的基因序列(gene id:ab183149.1),通过安徽通用生物有限公司全基因合成所得,在编码区两端分别添加bamhi和xho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目的基因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i酶切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pet28a(+)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和筛选,筛选得到阳性质粒。从而构建该酮还原酶的体外异源表达体系。

9、b.蛋白表达:将构建后的pet28a-pflss101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37℃倒置培养过夜,菌种接种量为1%-10%,lb培养基组成:5g酵母粉;10g蛋白胨;10gnacl,ph值为7.0,用去离子水配制,200rpm培养至od600=0.6-0.8,18℃条件下,iptg诱导表达过夜。

10、c.蛋白收菌、破碎、鉴定:将步骤b)被诱导表达的lb培养基通过离心收集细胞,并在4℃下用pbs洗涤3次;随后将细胞沉淀物按照细胞沉淀物:pbs缓冲液=1:9中,并通过超声破碎(工作时间共30min,超3s,停7s,功率50%),得到酮还原酶粗酶液,同时sds-page鉴定表达情况。

11、编码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12、一种携带所述基因的表达载体。

13、一种重组菌,所述重组菌包含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

14、酮还原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包括:构建含有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的重组菌,以所述重组菌发酵培养获得的菌体经破碎后得的含酶制剂为催化剂,在辅酶的作用下,对式ⅱ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加氢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15、

16、酮还原酶的用量在1-6g/l(优选1.5-3g/l),pbs缓冲液浓度为50-300mm(优选100mm),缓冲液ph值6.0-9.0,优选7.0,辅酶浓度为0.1-0.5g/l,辅酶浓度优选0.2g/l,底物浓度在30-100g/l,优选80g/l,反应温度为20-40℃,优选30℃。

17、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40℃,反应ph为6.0-9.0,底物浓度为80-150g/l。

18、进一步的,所述辅酶为β烟酰胺腺嘌呤双核苷酸磷酸盐nadp,浓度为0.1-0.5g/l。

19、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中的酮还原酶及其突变体来源于氏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marxianus),其中,突变体酶的酶活力较野生型的增加5-10倍。

21、本专利技术中的酮还原酶及其突变体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底物浓度达到80-150g/l,手性纯度值大于99%,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酮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还原酶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一种酮还原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

4.编码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4所示。

5.一种携带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基因的表达载体。

6.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包含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酮还原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S-玻色因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构建含有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的重组菌,以所述重组菌发酵培养获得的菌体经破碎后得的含酶制剂为催化剂,在辅酶的作用下,对式Ⅱ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加氢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40℃,反应pH为6.0-9.0,底物浓度为80-150g/L。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酶为β烟酰胺腺嘌呤双核苷酸磷酸盐NADP,浓度为0.1-0.5g/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酮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还原酶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一种酮还原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

4.编码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4所示。

5.一种携带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基因的表达载体。

6.一种重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包含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基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余长泉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桦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