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管子的联接方式,适用各种较长尺寸的热交换器的芯体的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管壳式热交换器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壳体和芯体两部分。 芯体由两端管板、冷却管束、中间联接板、及固定接套或法兰等零件装配好,整体 钎焊而成。 原有管板与管子的联接方式是管板冲孔,管子穿插、配合于管板孔中,钎焊成整 体。 上述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管子的联接方式存在使用可靠性方面两点不足其 一,使用时的振动因素往往造成冷却管断裂,而这种断裂大多是发生在管子与管板交接处。 其二,使用时的振动机械应力与热应力等综合作用,对管板与管子的钎焊缝造成破坏,使钎 焊缝开裂。 由此可见,现有的这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管子的联接方式,不适应使用可靠 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上述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管板 与管子的联接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管子 的联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在管板上成孔;在部分或全部的管板孔上形成翻边;管子穿 插、配合于翻边孔中,再钎焊成整体。 上述设计方案,加强了管子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在管板(5)上成孔;在部分或全部的管板孔上形成翻边(1);冷却管束(2)穿插、配合于翻边孔(8)中;钎焊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在管板(5)上成孔;在部分或全部的管板孔上形成翻边(1);冷却管束(2)穿插、配合于翻边孔(8)中;钎焊成整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翻边(1)是由管板孔的孔壁直接外翻形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翻边(1)是按以下方法形成的管板(5)成孔后,再用一块薄板(7)成孔后,将成孔的孔壁外翻形成翻边,并以复板方式复贴在管板(5)上,所述薄板(7)上的翻边孔与管板(5)上的孔对应。4. 如权利要求l-3任何一项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孔为圆孔或异形孔。5. —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与冷却管束的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在 管板(5)上成孔;在部分或全部的管板孔内设置衬套(6);冷却管束(2)穿插、配合于衬套 (6)中;钎焊成整体。6. —种管壳式热交换器芯体,包括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小洋,袁晓秋,张守都,赵世柱,徐作安,杨联民,许光强,安晓平,王丹娟,叶万鑫,姜智全,麦小波,袁相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