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08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7
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副车架本体,副车架本体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副车架本体为开口向下的凹形槽的实体结构,前横梁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向后斜向延伸,形成对称的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设有前车身连接孔,第一延伸臂与纵梁相连处设有前安装支座,前安装支座设置前控制臂安装孔,左纵梁、右纵梁对称设有后安装支座,后安装支座设置后控制臂安装孔,左纵梁、右纵梁设置转向器安装孔,中横梁设有前悬置支架,后横梁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形成对称的第二延伸臂,第二延伸臂上设有后车身连接孔,左纵梁、右纵梁后端对称设有横向稳定杆安装面,后横梁左、右两端对称设置后悬置支架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


技术介绍

1、副车架是车架的补充部件,其作用为链接悬架和车架,并且还能够阻隔从车轮悬架传递到车架的振动,以降低成员舱的噪音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有些车型还将引擎安装于副车架上,隔绝引擎的震动,以便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2、目前,副车架主要分为钢制框架式副车架、铝合金分体式焊接副车架和空芯铝合金副车架三种副车架:

3、①钢制框架式副车架:成品重量高,零件较多,工艺较为繁琐,材料耐腐蚀性较差;

4、②铝合金分体式焊接副车架:多使用铸件和挤压型材焊接或者冲压型材和挤压型材焊接,虽然此种铝合金副车架重量虽有降低,但仍然不够显著,且焊接类铝副车架仍然工艺较复杂;

5、③空芯铝合金副车架:需要另做砂芯,增加了开模数量,从而增加了成本,且其工艺复杂,质量管控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应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与钢制框架式副车架相比,具有重量轻、油耗低、耐腐蚀、无需焊接以及热处理等优点;与焊接铝合金副车架相比,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整体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优点;与空芯铝合金副车架相比,具有产品力学性能好、环保效益更高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为设有开口向下的凹形槽的实体结构,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向后斜向延伸,形成对称的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前车身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纵梁相连处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前安装支座,所述前安装支座上设置前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后段外侧对称设有向外延伸的后安装支座,所述后安装支座设置后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中段设置垂直向下的转向器安装孔,所述中横梁的中段设有前悬置支架,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形成对称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后车身连接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后端对称设有横向稳定杆安装面,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对称设置后悬置支架安装孔。

3、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臂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截面,该截面的两个槽相对。

4、优选的,所述纵梁设置横向稳定杆安装面处的截面形状为“s”形截面,形成错位的两个槽,其中一个槽的开口向上,另一个槽的开口向下,开口向下的槽的上端面为横向稳定杆安装面。

5、优选的,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上端面设有加强筋。

6、优选的,所述纵梁、横梁的开口向下的凹形槽中均设有加强筋。

7、优选的,所述前悬置支架、横向稳定杆安装面均与副车架本体一体铸造成型。

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

9、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为设有开口向下的凹形槽的实体结构,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向后斜向延伸,形成对称的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前车身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纵梁相连处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前安装支座,所述前安装支座上设置前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后段外侧对称设有向外延伸的后安装支座,所述后安装支座设置后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中段设置垂直向下的转向器安装孔,所述中横梁的中段设有前悬置支架,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形成对称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后车身连接孔,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后端对称设有横向稳定杆安装面,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对称设置后悬置支架安装孔。所述副车架本体采用了开口向下的凹形实体结构,省去砂芯结构,减少开模成本的同时,避免了采用砂芯结构的诸多缺陷,例如:

10、⑴砂芯树脂在铸造时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11、⑵ 工艺复杂,质量管控难度较大;

12、⑶复杂薄壁件中砂芯发气量大、透气性差、烘干不到位,且未钻排气孔或未钻深钻透钻到位,浇注时砂芯产生的气体大,难以顺利排出,从而使铸件产生气孔、气缩孔缺陷,导致产品的产品力学性能一般。

13、所述第一延伸臂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截面,该截面的两个槽相对。采用该截面形状具有良好的抗弯刚度。

14、所述纵梁设置横向稳定杆安装面处的截面形状为“s”形截面,形成错位的两个槽,其中一个槽的开口向上,另一个槽的开口向下,开口向下的槽的上端面为横向稳定杆安装面。采用该截面形状节约了副车架本体上的表面空间,为后悬置直接分体平台化设计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避免局部结构的壁厚过大,从而能够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

15、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上端面设有加强筋。该设置用于确保强度以及刚度。

16、所述纵梁、横梁的开口向下的凹形槽中均设有加强筋。该设置用于确保强度以及刚度。

17、所述前悬置支架、横向稳定杆安装面均与副车架本体一体铸造成型。该设置能够有效的节约布置空间,同时使底盘零部件的布置更为自由。

1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

19、① 与焊接铝合金副车架相比,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整体性能更好,没有焊接开裂的风险,同时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20、② 与钢制框架式前副车架相比,具有重量轻、油耗低、无需焊接以及热处理工艺等优点;

21、③与空芯铸造副车架相比,无需要另做砂芯,减少了开模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且其工艺简单,质量管控难度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副车架本体(1),所述副车架本体(1)包括左纵梁(2)、右纵梁(3)、前横梁(4)、中横梁(5)、后横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左纵梁(2)、右纵梁(3)、前横梁(4)、中横梁(5)、后横梁(6)为设有开口向下的凹形槽的实体结构,所述前横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向后斜向延伸,形成对称的第一延伸臂(7),所述第一延伸臂(7)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前车身连接孔(8),所述第一延伸臂(7)与纵梁相连处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前安装支座(17),所述前安装支座(17)上设置前控制臂安装孔(12),所述左纵梁(2)、右纵梁(3)的后段外侧对称设有向外延伸的后安装支座(18),所述后安装支座(18)设置后控制臂安装孔(14),所述左纵梁(2)、右纵梁(3)中段设置垂直向下的转向器安装孔(15),所述中横梁(5)的中段设有前悬置支架(9),所述后横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形成对称的第二延伸臂(10 ),所述第二延伸臂(10)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后车身连接孔(11),所述左纵梁(2)、右纵梁(3)的后端对称设有横向稳定杆安装面(13),所述后横梁(6)左、右两端对称设置后悬置支架安装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臂(7)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截面,该截面的两个槽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设置横向稳定杆安装面(13)处的截面形状为“S”形截面,形成错位的两个槽,其中一个槽的开口向上,另一个槽的开口向下,开口向下的槽的上端面为横向稳定杆安装面(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臂(10)的上端面设有加强筋(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横梁的开口向下的凹形槽中均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支架(9)、横向稳定杆安装面(13)均与副车架本体(1)一体铸造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低压铸造副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副车架本体(1),所述副车架本体(1)包括左纵梁(2)、右纵梁(3)、前横梁(4)、中横梁(5)、后横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左纵梁(2)、右纵梁(3)、前横梁(4)、中横梁(5)、后横梁(6)为设有开口向下的凹形槽的实体结构,所述前横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向后斜向延伸,形成对称的第一延伸臂(7),所述第一延伸臂(7)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前车身连接孔(8),所述第一延伸臂(7)与纵梁相连处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前安装支座(17),所述前安装支座(17)上设置前控制臂安装孔(12),所述左纵梁(2)、右纵梁(3)的后段外侧对称设有向外延伸的后安装支座(18),所述后安装支座(18)设置后控制臂安装孔(14),所述左纵梁(2)、右纵梁(3)中段设置垂直向下的转向器安装孔(15),所述中横梁(5)的中段设有前悬置支架(9),所述后横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外伸出纵梁,形成对称的第二延伸臂(10 ),所述第二延伸臂(10)上设有垂直向下的用于与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昊锦饶宇卢西博刘云川李小林孙涛邹斯奇陈震吴涵黎旭汪柯宇石俊杰罗淳译
申请(专利权)人:辰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