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885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光电领域。包括透明导电衬底1、阳极缓冲层PEDOT:PSS?2、掺杂有抗氧化剂的活性层3、阴极修饰层4和金属背电极层5。其制备方法包括:(1)清洗透明导电衬底并烘干;(2)在空气中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透明导电衬底1上旋涂PEDOT:PSS阳极缓冲层2,干燥;(3)在PEDOT:PSS阳极缓冲层2上旋涂掺杂有抗氧化剂的活性层3,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热处理;(4)通过热蒸镀或溶液旋涂的办法将阴极修饰层4沉积在活性层3上;(5)采用热蒸镀的办法蒸镀金属Al背电极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活性层结构中掺杂抗氧化剂,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环境稳定性。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有机光伏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 机光伏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耗尽,新能源的开发显得日益重要。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直 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作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一个可行的方法,太阳能的利用成为一个 广泛研究的前沿性课题。因此,大力发展太阳电池产业,利用太阳光发电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战略。专家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到世界发电总量的 50%。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始终围绕以下两个关键问题而展开(1)提高光电转换效 率及寿命(2)新型材料制备以降低成本。到目前为止,以无机硅材料为代表的光伏电池通 常可以达到10-20%的转换效率。然而,无机光伏电池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高温、高真空使 得无机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非常之高,这使得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992年,N. Sariciftci等首次发现聚合物/C60之间的光诱导超快电荷传递现象。 1995年A. J.Heeger等提出了“本体异质结”(BHJ)的概念,专利技术的“本体异质结”型单层聚 合物/C60光伏电池大大提高了 D/A异质结的接触面积。而共轭聚合物/C60本体异质结太 阳能电池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制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效率, 从宽吸收、窄带隙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到器件结构的优化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2002 年C. J. Brabec等通过在金属电极和活性层之间插入LiF材料制得了能量转换效率(PCE) 为3. 3%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2004年又将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3. 85%。2005年美国加州 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A. J. Heeger教授等通过热处理P3HT:PCBM活性层获得了 5%的效率。 2007年K. Lee等报道了采用透明的TiOx作为级联材料形成叠层结构的异质结有机电池,效 率高达6.5%。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课题组在P3HT:PCBM中加入油酸(oleic acid)并热 处理后获得了 4. 3%的光电转化效率。2008年12月9日,Konarka公司宣布该公司和A J Heeger课题组合作已经获得了 6%的转换效率。2010年8月1日,Solarmer Energy宣布 该公司Li Gang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已经获得了 8. 13%有机聚合物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并 通过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证实。中科院北京化学所李永舫教授课题组报 道的新受体材料ICBA与P3HT所组成的异质结电池的效率达6. 5%。有机光伏电池以其成 本低、无毒、容易制备、易于实现柔性器件、可以方便有效地改变有机材料的化学结构以控 制最佳的能带、电荷迁移率、溶解度甚至取向程度来提高电池的效率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 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就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生产。然而,光电转换效率只是制约有机光伏产业化道路的瓶颈一。有机光伏电池的的 稳定性、生产成本以及加工工艺方面仍然有许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对于如何 提高有机光伏器件的稳定性及寿命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2008年12月2日Konarka 公司宣布与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BMBF)共同启动资金总额为250万欧元的“有机光伏的稳定性”(OPV stability)的研究课题。器件结构是影响光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的重要 因素之一。研究开发新型结构的有机光伏电池、为载流子提供连续有效的传输路径、提高其 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有机光伏电池器件中,背电极大多为电离能较小的活泼金属(如钙、镁、铝等), 它们在含氧的环境中极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器件性能的下降;有机材料对氧非常敏感,极易 被氧化污染从而降低光电效率;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焦耳热会进一步加剧器件中各种材料的 老化,进而影响器件的操作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提供。本专利技术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具体结构如附图1所示,依 次包括1)、透明导电衬底(1);2)、位于上述透明导电衬底(1)上的阳极缓冲层PED0T:PSS(2);3)、位于上述阳极缓冲层PED0T:PSS(2)上的掺杂有抗氧化剂的活性层(3);4)、位于上述具有交联结构的活性层(3)上的阴极修饰层(4);5)、位于上述阴极修饰层⑷上的金属背电极(5);上述的透明导电衬底是带有IT0、FT0、AZ0导电层的玻璃或者柔性衬底。旋涂含有 抗氧化剂的活性层。抗氧化剂是对苯二酚、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2,2'-亚甲基双 (4-甲基-6-叔丁基苯酚)。抗氧化剂比例占活性层质量的0.1%-0.5%。旋涂所使用的 的溶剂是乙醚、甲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四氢呋喃、二甲苯、氯仿或丙酮。上述的有机光伏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清洗透明导电衬底(1)并烘干;b)在空气中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明导电衬底(1)上旋涂PED0T:PSS阳极缓冲 层⑵,干燥;c)在PED0T:PSS阳极缓冲层⑵上旋涂掺杂有抗氧化剂的活性层(3),在氮气保 护下热处理;d)通过热蒸镀或溶液旋涂的方法将阴极修饰层(4)沉积在活性层(3)上;e)在阴极修饰层(4)上采用热蒸镀的办法蒸镀金属A1背电极(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活性层结构中加入抗氧化剂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环境 稳定性。同时,利用抗氧化剂在不良溶液中形成针状结晶的特点,使得共轭聚合物取向结 晶,为载流子提供连续有效的传输路径。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有机光伏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 效率和稳定性。成本低、制备条件简单、重现性好。采用溶液加工不需要高真空的制备条件, 适用于未来的大规模的滚筒式(roll-to-roll)工业化生产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将3mmX3mm的IT0玻璃在清洁剂中反复清洗后,再分别经异丙醇、丙酮和氯仿 溶液浸泡并超声清洗,最后在红外烘箱中干燥待用;(2)在空气中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旋涂PED0T:PSS阳极 缓冲层,在120度下干燥10分钟;(3)在PED0T:PSS阳极缓冲层上旋涂含有对苯二酚抗氧化剂的有机活性层 P3HT:PCBM(P3HT 苯二酚=100 0. 1,质量比),在 160 度下热处理 20min。(4)利用真空蒸镀法将1. Onm厚阴极缓冲层LiF沉积在活性层上。(5)借助条形掩膜板,真空蒸镀lOOnm的A1做背电极,从而制成有机光伏电池器 件。用类似办法制备对比器件。(6)器件制备完成后,将所有条形ITO阳极一端接电流表正极,所有条形A1阴极一 端接电流表负极。测试结果表明具有交联结构活性层的器件在AM1.5G(100mW/cm2)光照 下,Jsc、Voc、FF、PCE 分别为 10. 95mA/cm2、0. 61V、49. 1%,3. 28%0 对比器件在相同条件下, Jsc、Voc、FF、PCE分别为10. 5mA/cm2、0. 63V、38. 7%,2. 57%0具有交联结构活性层的器件 与对比器件相比,器件衰减明显变缓。经过340h,器件的PCE下降为初始值的78%;而对比 器件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光伏电池依次包括1)、透明导电衬底(1);2)、位于上述透明导电衬底(1)上的阳极缓冲层PEDOT:PSS(2);3)、位于上述阳极缓冲层PEDOT:PSS(2)上的掺杂有抗氧化剂的活性层(3);4)、位于上述具有交联结构的活性层(3)上的阴极修饰层(4);5)、位于上述阴极修饰层(4)上的金属背电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衬底(1)是带有IT0、FT0、AZ0导电层的玻璃或者柔性衬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掺杂抗氧化剂的活性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的抗氧化剂是对苯二酚、2,6_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2,2'-亚甲基双 (4-甲基6-叔丁基苯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掺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营印寿根姚聪王亚凌徐昊田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