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的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的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1581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1),该热管理装置(1)包括流通回路(A),制冷剂流体旨在在该流通回路中流通,该流通回路包括:‑主环路(A1),其沿制冷剂流体的流通方向包括压缩机(3)、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用于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的内部冷却器(4)、第一膨胀装置(5)和第一热交换器(6),‑第一旁路支路(A2),其至少与第一热交换器(6)并联连接并包括位于冷却器(8)上游的第二膨胀装置(7),该冷却器(8)用于冷却机动车辆的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以及‑第二旁路支路(A3),其绕过内部冷却器(4)和第一膨胀装置(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和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热管理的装置,特别是在热泵模式下。


技术介绍

1、当前的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地包括用于车辆内部的热管理的设备,特别是为了加热车辆内部。这种热管理设备通常是基于热泵原理工作的制冷剂流体流通回路。这种热泵的工作原理是,外部空气流所通过的且作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从机动车辆外部的环境空气中吸收热量。该热量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器(例如内部冷却器)重新注入到用于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中。热泵消耗相对大量的电能,因为它需要使压缩机旋转以允许制冷剂流体的加压。

2、为了限制混合动力或电动机动车辆领域中的电力消耗,已知将用于车辆内部的热管理的系统联接到用于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的热管理的系统,以便回收所述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的热量。然而,当前的架构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制冷剂流体相继进入膨胀装置、被配置为从外部环境空气吸收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再一个另外的膨胀装置、以及被配置为回收来自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的热量的第二热交换器。这一系列的膨胀装置和热交换器导致压力下降,这对压缩机产生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压降要求更大的吸入功率,因此要求使用更大功率的压缩机,这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管理装置,特别是在热泵模式下,在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处具有热回收。

2、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可逆的流通回路,制冷剂流体旨在在该流通回路中流通,该流通回路包括:

3、-主环路,其在制冷剂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具有:压缩机、用于直接或间接加热用于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的内部冷却器、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

4、-第一旁路支路,其至少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并联连接,并具有设置在冷却器上游的第二膨胀装置,所述冷却器用于冷却所述机动车辆的电池和/或电动力传动系,以及

5、-第二旁路支路,用于绕过内部冷却器和第一膨胀装置。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流通回路和辅助回路两者上,传热流体旨在在辅助回路中流通。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一旁路支路将第一连结点连接到第二连结点,第一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上游、在内部冷却器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之间,第二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压缩机上游、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流通回路还包括与第二膨胀装置和冷却器并联连接的第三旁路支路,所述第三旁路支路包括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第三膨胀装置,用于机动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旨在通过该蒸发器。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二旁路支路将第三连结点连接到第四连结点,第三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压缩机下游、在所述压缩机和内部冷却器之间,第四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三旁路支路将第五连结点连接到第六连结点,第五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第二膨胀装置上游、在第一连结点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之间,第六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冷却器下游、在所述冷却器和第二连结点之间,

11、流通回路还包括第四旁路支路,该第四旁路支路将第七连结点连接到第八连结点,第七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热交换器下游、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连结点之间,第八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第三膨胀装置上游。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流通回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构造成允许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侧设置在第四旁路支路上,该第二侧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蒸发器下游。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二旁路支路将第三连结点连接到第四连结点,第三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压缩机下游、在所述压缩机和内部冷却器之间,第四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第二连结点上游、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连结点之间,第一热交换器配置成允许制冷剂流体在其中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流通。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三旁路支路将第五连结点连接到第六连结点,第五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第二膨胀装置上游、在第一连结点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之间,第六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冷却器下游、在所述冷却器和第二连结点之间,

15、该流通回路还包括第四旁路支路,该第四旁路支路将第七连结点连接到第八连结点,第七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第八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第三膨胀装置上游。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流通回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构造成允许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侧设置在第四旁路支路上,该第二侧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蒸发器下游。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三旁路支路将第五连结点连接到第六连结点,第五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第二膨胀装置上游、在第一连结点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之间,第六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冷却器下游、在所述冷却器和第二连结点之间,

18、该流通回路还包括第四旁路支路,该第四旁路支路将第七连结点连接到第八连结点,第七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第八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上游、在内部冷却器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之间。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流通回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该内部热交换器构造成允许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侧设置在第四旁路支路上,该第二侧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蒸发器下游。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三旁路支路将第五连结点连接到第六连结点,第五连结点设置在主支路上、在第一连结点下游、在所述第一连结点和第一膨胀装置之间,第六连结点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上、在冷却器下游、在所述冷却器和第二连结点之间,

21、第一膨胀装置还被配置为允许制冷剂流体在其中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流通。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流通回路包括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配置为允许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进行热交换,该第一侧设置在主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上游、在第五连结点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之间,该第二侧设置在第一旁路支路或第三旁路支路上、在蒸发器下游,

23、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制冷剂流体在其第一侧内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流通。

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一旁路支路将第一连结点连接到第二连结点,第一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第一膨胀装置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第二连结点设置在主环路上、在压缩机上游、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25、第二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1),所述热管理装置(1)包括可逆的流通回路(A),制冷剂流体配置为在所述流通回路中流通,且所述流通回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设置所述流通回路(A)和辅助回路(B)两者上,传热流体旨在在所述辅助回路中流通。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将第一连结点(101)与第二连结点(102)连接,所述第一连结点(101)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上游、在所述内部冷却器(4)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之间,所述第二连结点(102)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压缩机(3)上游、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和所述压缩机(3)之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7)和所述冷却器(8)并联连接的第三旁路支路(A4),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包括第三膨胀装置(9),所述第三膨胀装置(9)设置在蒸发器(10)上游,用于所述机动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旨在通过所述蒸发器(1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路支路(A3)将第三连结点(103)连接到第四连结点(104),所述第三连结点(103)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压缩机(3)下游、在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内部冷却器(4)之间,所述第四连结点(104)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1a,11b),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在第一侧(11a)和第二侧(11b)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侧(11a)设置在所述第四旁路支路(A5)上,所述第二侧(11b)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或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上、在所述蒸发器(10)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路支路(A3)将第三连结点(103)连接到第四连结点(104),所述第三连结点(103)设置在主环路(A1)上、在所述压缩机(3)下游、在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内部冷却器(4)之间,所述第四连结点(104)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二连结点(102)上游、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和所述第二连结点(102)之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被配置成允许制冷剂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内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1a,11b),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在第一侧(11a)和第二侧(11b)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侧(11a)设置在所述第四旁路支路(A5)上,所述第二侧(11b)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或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上、在所述蒸发器(10)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1a,11b),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在第一侧(11a)和第二侧(11b)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侧(11a)设置在所述第四旁路支路(A5)上,所述第二侧(11b)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或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上、在所述蒸发器(10)下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1a,11b),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在第一侧(11a)和第二侧(11b)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侧(11a)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下游、在所述第五连结点(105)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之间,所述第二侧(11b)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或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上、在所述蒸发器(10)下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将第一连结点(101)连接到第二连结点(102),所述第一连结点(101)设置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热管理装置(1),所述热管理装置(1)包括可逆的流通回路(a),制冷剂流体配置为在所述流通回路中流通,且所述流通回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设置所述流通回路(a)和辅助回路(b)两者上,传热流体旨在在所述辅助回路中流通。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将第一连结点(101)与第二连结点(102)连接,所述第一连结点(101)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上游、在所述内部冷却器(4)和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之间,所述第二连结点(102)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压缩机(3)上游、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和所述压缩机(3)之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7)和所述冷却器(8)并联连接的第三旁路支路(a4),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包括第三膨胀装置(9),所述第三膨胀装置(9)设置在蒸发器(10)上游,用于所述机动车辆内部的内部空气流旨在通过所述蒸发器(1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路支路(a3)将第三连结点(103)连接到第四连结点(104),所述第三连结点(103)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压缩机(3)下游、在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内部冷却器(4)之间,所述第四连结点(104)设置在所述主环路(a1)上、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下游、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5)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回路(a)包括内部热交换器(11a,11b),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允许在第一侧(11a)和第二侧(11b)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侧(11a)设置在所述第四旁路支路(a5)上,所述第二侧(11b)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支路(a2)或所述第三旁路支路(a4)上、在所述蒸发器(10)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旁路支路(a3)将第三连结点(103)连接到第四连结点(104),所述第三连结点(103)设置在主环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亚希亚B·尼科拉斯S·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