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型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制造技术_技高网

新型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31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复合物,其包含分别融合至TCR恒定区的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所述多肽复合物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第二抗原结合部分的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多肽复合物、生产所述多肽复合物或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多肽复合物的方法、使用所述多肽复合物或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多肽复合物治疗疾病或病况的方法、编码所述多肽复合物和/或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多肽复合物的多核苷酸、含有所述多核苷酸的载体和宿主细胞、包含所述多肽复合物和/或所述双特异性抗原结合多肽复合物的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包含融合至tcr恒定区的抗体可变区的可溶性多肽复合物以及包含所述多肽复合物的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


技术介绍

1、双特异性抗体在逐步成为一类新的治疗性抗体。其可以结合两个不同的靶标或者一个靶标上的两个不同的表位,从而产生优于单个抗体作用的加成或协同作用。对设计新的双特异性形式(如dvd-ig、crossmab、bite等)做了许多抗体工程化的尝试(spiess等,molecular immunology,67(2),pp.95-106(2015))。然而,这些形式可能潜在地具有在稳定性、溶解性、短半衰期和免疫原性方面的各种限制。

2、在这些双特异性抗体形式中,一种igg样的双特异性抗体是通用的形式:一条臂结合至靶标a,且另一条臂结合至靶标b。结构上其由抗体a的一半和抗体b的一半构成,具有与天然igg相似的大小和形状。为了便于下游开发,期望这种双特异性分子可以像正常igg一样容易地以高表达水平从单个宿主细胞产生和正确组装。遗憾地是,无法自动控制同源轻-重链的配对以及两个不同的半抗体的组装。随机方式的各种错配都可能导致显著的产物异质性。

3、通过向fc区中引入突变,如“knobs-into-holes”(ridgway等,proteinengineering,9(7),pp.617-21(1996);merchant等,nature biotechnology,16(7),pp.677-681(1998))、静电(gunasekaran等,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85(25),pp.19637-19646(2010)),或负状态设计(kreudenstein等,mabs,5(5),pp.646-654(2013);leaver-fay等,structure,24(4),pp.641-651(2016)),实现了两个不同的重链的优选的异源二聚组装。然而,单个抗体各自的轻-重链的选择性配对仍然具有挑战性。轻-重链之间的界面包含可变结构域(vh-vl)和恒定结构域(ch1-cl)。已有数种方案应用于正交界面的设计,以便于同源配对。roche交换了ch1和cl的结构域,并且创造了crossmab平台(schaefer等,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108(27),pp.11187-11192(2011)),medimmune替代性地引入了二硫键(mazor等,mabs,7(2),pp.377-389(2015)),amgen在ch1-cl区进一步做了静电作用修饰(liu等,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90(12),pp.7535-7562(2015)),并且lilly(lewis等,nature biotechnology,32(2),pp.191-198(2014))和genentech(dillon等,mabs,9(2),pp.213-230(2017))在可变结构域和恒定结构域均引入了突变。

4、因此,非常需要设计具有所需表达水平和对抗原的亲和力的双特异性分子。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复合物,其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重链可变结构域(vh),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t细胞受体(tcr)恒定区(c1),所述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tcr恒定区(c2),其中c1和c2能够形成在c1和c2之间包含至少一个非天然链间键的二聚体,并且所述非天然链间键能够稳定所述二聚体,并且所述第一抗体具有第一抗原特异性。

2、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其包含与第二抗原结合部分相缔合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重链可变结构域(vh),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t细胞受体(tcr)恒定区(c1),所述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tcr恒定区(c2),其中c1和c2能够形成包含在c1中包含的第一突变残基与c2中包含的第二突变残基之间的至少一个非天然链间键的二聚体,所述非天然链间键能够稳定所述二聚体,并且所述第一抗体具有第一抗原特异性,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具有与第一抗原特异性不同的第二抗原特异性,并且相比于第一和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均为天然fab的对应部分的情况,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更不容易发生错配。

3、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提供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其包含与第二抗原结合部分相缔合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提供的具有第一抗原特异性的多肽复合物,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具有与第一抗原特异性不同的第二抗原特异性,并且相比于第一和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均为天然fab的对应部分的情况,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和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更不容易发生错配。

4、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文提供的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的双特异性片段。

5、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缀合物,其包含缀合至一个部分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肽复合物或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

6、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编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肽复合物或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

7、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离的载体,其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核苷酸。

8、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宿主细胞,其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离的多核苷酸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离的载体。

9、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肽复合物或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多肽复合物或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被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宿主细胞。

10、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产生本文提供的多肽复合物的方法,其包括:a)向宿主细胞中引入编码第一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和编码第二多肽的第二多核苷酸,所述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重链可变结构域(vh),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t细胞受体(tcr)恒定区(c1),所述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体的第一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tcr恒定区(c2),其中c1和c2能够形成包含在c1中包含的第一突变残基与c2中包含的第二突变残基之间的至少一个非天然链间键的二聚体,所述非天然链间键能够稳定c1和c2的二聚体,并且所述第一抗体具有第一抗原特异性;b)允许宿主细胞表达所述多肽复合物。

11、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提供了产生本文提供的双特异性多肽复合物的方法,其包括:a)向宿主细胞中引入编码第一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编码第二多肽的第二多核苷酸、编码第三多肽的第三多核苷酸和编码第四多肽的第四多核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肽复合物,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非天然链间键形成于C1中包含的第一突变残基和C2中包含的第二突变残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突变残基中的至少一个为半胱氨酸残基。

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非天然链间键为二硫键。

5.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突变残基包含于C1的接触界面内,和/或所述第二突变残基包含于C2的接触界面内。

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天然半胱氨酸残基在C1和/或C2中不存在或存在。

7.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天然N-糖基化位点在C1和/或C2中不存在或存在。

8.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二聚体包含1、2、3、4、5、6、7、8、9或10个非天然链间键,可选地,所述非天然链间键中的至少一个为二硫键。

9.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

10.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复合物,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非天然链间键形成于c1中包含的第一突变残基和c2中包含的第二突变残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突变残基中的至少一个为半胱氨酸残基。

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非天然链间键为二硫键。

5.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肽复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突变残基包含于c1的接触界面内,和/或所述第二突变残基包含于c2的接触界面内。

6.根据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清王卓智李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