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0710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属于单晶硅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只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就能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步:用无位错的单晶硅作为籽晶,将多晶硅原料装入坩埚,并将坩埚装入单晶生长炉,炉室内通氩气,加热熔化多晶硅原料;第二步:用籽晶接触第一步中加热溶化后的熔硅液面,然后慢慢向上提拉;第三步:当结晶晶体进入等直径生长阶段,每隔15~30min停止坩埚转动,或每隔15~30min停止结晶晶体转动,或每隔15~30min逆向缓慢转动结晶晶体,直至等直径生长阶段完毕;第四步:逐渐提高籽晶拉速,使结晶晶体直径逐渐收细,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在单晶硅生产过程的直拉工序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单晶硅生产

技术介绍
在单晶硅生长过程中,硅熔液和坩埚等炉内物件会由于高温产生大量挥发性气 体,如SiO,SiO等气尘飘浮在单晶生长界面周围。氩气由上至下穿过单晶生长区域,带走 气、尘杂质。有时,SiO粒子可能会被吸附到单晶生长界面上,造成正在生长的单晶的原子 晶向发生位错,使单晶生长失败,降低了成晶率。由于单晶直径大,自然而然,单晶生长时, 产生的气尘杂质会更多,增加了位错发生的机率。所以,大直径单晶需要更迅速地排除气尘 杂质。目前,已有的改进措施有多种,如保护气进气口改造和设置合理的气流流向等。改 进后的进气口像一个环状的莲蓬头,由原来的一个进气口,改为多个微孔进气,并且气流方 向向外发散。这样进气口的总孔径不变,保证了大进气量,又使气流相对缓和、分散;根据不 同要求而设计的不同形状的导气罩,使气体在炉体内有合理的流向,从而有效带走气尘杂 质。但上述改进方法都涉及设备改造,具有改造成本高,所涉技术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只改进现有的 生产工艺,不需对设备进行改造,且简便可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晶硅直拉工序中,按下述步骤制作:  第一步:用无位错的单晶硅作为籽晶,将多晶硅原料装入坩埚,并将坩埚装入单晶生长炉,炉室内通氩气,加热熔化多晶硅原料;  第二步:用籽晶接触第一步中加热溶化后的熔硅液面,然后慢慢向上提拉,液体硅在籽晶下方逐渐结晶;  第三步:当结晶晶体进入等直径生长阶段,每隔15~30min停止坩埚转动,或每隔15~30min停止结晶晶体转动,或每隔15~30min逆向缓慢转动结晶晶体,直至等直径生长阶段完毕;  第四步:逐渐提高籽晶拉速,使结晶晶体直径逐渐收细,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晶硅直拉工序中,按下述步骤制作第一步用无位错的单晶硅作为籽晶,将多晶硅原料装入坩埚,并将坩埚装入单晶生长炉,炉室内通氩气,加热熔化多晶硅原料;第二步用籽晶接触第一步中加热溶化后的熔硅液面,然后慢慢向上提拉,液体硅在籽晶下方逐渐结晶;第三步当结晶晶体进入等直径生长阶段,每隔15~30min停止坩埚转动,或每隔15~30min停止结晶晶体转动,或每隔15~30min逆向缓慢转动结晶晶体,直至等直径生长阶段完毕;第四步逐渐提高籽晶拉速,使结晶晶体直径逐渐收细,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单晶硅位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 的停止坩埚转动具体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海滨张志成王柳英王学敏张红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