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968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此改良式模具由两套模具改良而成,直立式的注塑构造,使用改良式注塑口注入不同或是相同的塑料,共用一块母模,使得两套模具可同时开模与合模,让成型动作只需一次的周期就可完成两种不同的成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生产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同一周期完成双成品生 产的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注塑生产模具,由于传统的观念限制,一个生产周期只能生产一种成 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众多的塑胶射出生产厂商如果要提高产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 注塑机台。但是增加注塑机台有众多的问题,一来不仅要增加注塑机台,二来要增加用电用 水等的设备;三来要增加生产模具的数量,四来如果厂房没有空间,就必须考虑重新建厂, 做各式各样的环境评估等等。由于目前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新建厂房与用水用电 的增加,对环境与地球暖化均是一个严重的课题。故此所有的所有的厂商无不努力节能减 碳,并设法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不管注塑机台厂商再怎么努力,一台注塑机在一个成型周期 只能一个模具、一种成品的问题,一直无法打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双料双成品直 立注塑模具,解决了传统的生产模具于在生产过种程中,一台注塑机一个成型周期只能一 个模具、一种成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其技 术方案是包括母模、公模、注塑口、成品出口、四根长拉杆、四根导柱及导套,其特征是公模 包括上公模和下公模,所述母模为双模仁母模,所述的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与上公模 构成上模具,所述母模的下模仁部分与下公模构成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的构成为下模具底板连结到下模具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下模具 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连结到下模具承板,下模具承板连结到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公模框 连结到双模仁母模的下模仁部分;所述的上模具的构成为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连结 到上模具公模框,上模具公模框连结到上模具承板,上模具承板连结到上模具顶出板与上 模具模脚,上模具顶出板与上模具模脚连结到上模具底板;上模具承板的四个角由四根长 拉杆连接到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落再由上模具底板以螺丝固定,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模 脚与下模具底板上均设有作为配合长拉杆动作的空间的四个孔位;四根导柱位于四根长拉 杆的外侧,由下模具承板的四个角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还有四个导 套连接上模具公模框的四个角,四个导套与四个导柱配合;双模仁母模与上下模具公模框 中间的分型面挖流道,在模具侧面形成模侧注塑口。当模具开启时,上模具整体上移,当上模具顶出板带动上模具公模框与双模仁母 模分离时,同时藉由长拉杆带动双模仁母模上移,使下模具公模框与双模仁母模分离。模具 合模时,由四根装在下模具承板的导柱到入装在上模具公模板的导套里,固定整组模具的 位置。塑料注入方式由原本由母模仁灌嘴注入塑料方式,改进为由模具侧面的模侧注塑 口注入塑料。由于各种注塑机台的射嘴不同,模侧注塑口必须配合注塑机台射嘴设计灌嘴, 使注塑机的射嘴能直接贴合模侧注塑口,注入塑料到模具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结构开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上视图。图中1、导柱,2、长拉杆,3、上模具底板,4 7、上模具顶出板,8、上模具模脚,9、 上模具承板,10、上模具公模框,11、双模仁母模,12、下模侧注塑口,13、下模具公模框,14、 下模具承板,15、下模具模脚,16 19、下模具顶出板,20、下模具底板,21、上模侧注塑口, 22、导柱孔,23、导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目的和效果将 变得更加明显。如图1所示,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由下模具底板(20)连结到下模具顶出板 (16 19)与下模具模脚(15),下模具顶出板(16 19)与下模具模脚(15)连结到下模具 承板(14),下模具承板(14)连结到下模具公模框(13),下模具公模框(13)连结到双模仁 母模(11),双模仁母模(11)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10),上模具公模框(10)连结到上模具 承板(9),上模具承板(9)连结到上模具顶出板(4 7)与上模具模脚(8),上模具顶出板 (4 7)与上模具模脚(8)连结到上模具底板(3),以此构成整个改良式模具壳体。如图2所示,四根长拉杆⑵由上模具承板(9)的四个角连结到双模仁母模(11) 四个角,由上模具底板(3)以螺丝锁入固定;下模具公模框(13)、下模具模脚(15)与下模 具底板(20)有四个孔位让长拉杆(2)有动作空间;四根导柱⑴位于四根长拉杆(2)四个 外侧,由下模具承板(14)的四个角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10);四个导套(23)位于双模仁 母模(11)与上模具公模框(10),便于四根导柱(1)的动作;双模仁母模(11)与上模具公 模框(10)及下模具公模框(13)中间之分型面挖流道,在模具侧面形成上模侧注塑口(21) 及下模侧注塑口(12)。当模具开启时,上模具整体上移,当上模具顶出板(4 7)带动上 模具公模框(10)与双模仁母模(11)分离时,同时藉由长拉杆(2)带动双模仁母模(11)上 移,使下模具公模框(13)与双模仁母模(11)分离,此时所射出成型的的产品可藉由上下机 器手取出;模具合模时,由四根装在下模具承板(14)的导柱导入装在上模具公模框(10)的 导套(23)裡,以导引整组模具闭合。权利要求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包括母模、公模、注塑口、成品出口、四根长拉杆、四根导柱及导套,其特征是公模包括上公模和下公模,所述母模为双模仁母模,所述的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与上公模构成上模具,所述母模的下模仁部分与下公模构成下模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具的构成为 下模具底板连结到下模具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下模具顶出板与下模具模脚连结到下模具 承板,下模具承板连结到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公模框连结到双模仁母模的下模仁部分;所 述的上模具的构成为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连结到上模具公模框,上模具公模框连结 到上模具承板,上模具承板连结到上模具顶出板与上模具模脚,上模具顶出板与上模具模 脚连结到上模具底板;上模具承板的四个角由四根长拉杆连接到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落再 由上模具底板以螺丝固定,下模具公模框、下模具模脚与下模具底板上均设有作为配合长 拉杆动作的空间的四个孔位;四根导柱位于四根长拉杆的外侧,由下模具承板的四个角连 结到上模具公模框;双模仁母模的四个角还有四个导套连接上模具公模框的四个角,四个 导套与四个导柱配合;双模仁母模与上下模具公模框中间的分型面挖流道,在模具侧面形 成模侧注塑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此改良式模具由两套模具改良而成,直立式的注塑构造,使用改良式注塑口注入不同或是相同的塑料,共用一块母模,使得两套模具可同时开模与合模,让成型动作只需一次的周期就可完成两种不同的成品。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712122SQ20102025251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正翊, 林溪彬 申请人:太扬塑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料双成品直立注塑模具,包括母模、公模、注塑口、成品出口、四根长拉杆、四根导柱及导套,其特征是公模包括上公模和下公模,所述母模为双模仁母模,所述的双模仁母模的上模仁部分与上公模构成上模具,所述母模的下模仁部分与下公模构成下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翊林溪彬
申请(专利权)人:太扬塑胶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