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316 阅读:4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定模组件的上模内设有型腔镶套,动模组件设有与型腔镶套相配合的型芯,其特征在于:型芯上端置入型腔镶套内,型芯与型腔镶套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点浇口。在左右点浇口的内侧至针筒的内孔设有对称的通槽,使塑胶从浇口通过此槽直通型腔。采用上述结构:因点浇口潜伏在针筒的根部,能承受注塑的冲击压力,保证型芯的垂直度,使成型的产品有很好的同心度,保证产品质量,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点浇口,保证有足够的进料空间,大大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冷流道、半热流道或全热流道模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注射器针筒模具的进胶点一般设置在针筒卷边(拿手)上方的针筒外壁上 或设置在针筒肩部的分型面处,两者都造成成型针筒的同心度偏心,后者的浇口毛刺造成 印刷丝网的破损,也有采用潜伏式浇口设置在针筒卷边(拿手)的两侧,因卷边太薄,采用 潜伏式浇口进料的空间位置不足导致模具使用寿命太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口设置在针筒卷边(拿手)两侧、 且具有足够的进料空间的针筒成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定模组件的上模内设有型腔 镶套,动模组件设有与型腔镶套相配合的型芯,其特征在于型芯上端置入型腔镶套内,型 芯与型腔镶套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 点浇口。在左右点浇口的内侧至针筒的内孔设有对称的通槽,使塑胶从浇口通过此槽直通 型腔。采用上述结构后因点浇口潜伏在针筒的根部,能承受注塑的冲击压力,保证型芯 的垂直度,使成型的产品有很好的同心度,保证产品质量,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拿 手)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点浇口,保证有足够的进料空间,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所述的结构适用于冷流道、半热流道或全热流道模具。附图说明图1是针筒的立体图;图2是针筒的俯视图;图3是冷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冷流道模具的俯视图;图5是冷流道模具第一次分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冷流道模具第二次分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半热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采用本技术模具成型的针筒结构示意图,它包括筒体1和卷边(拿手)2,这种注射器的拿手是卷边样式的,针筒卷边部位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部位3,凸 出部位3的设置可使针筒有足够的进料空间。图3、图4所示的是生产上述针筒的模具结构图,该模具主要包括定模组件11、动 模组件22,定模组件11和动模组件22通过导柱312和导柱套313依次叠合定位,导柱312 起导向作用,定模组件11由定模固定板111和上模112组成,上模112内设有型腔镶套113, 定模固定板111上端设置定位圈114,定模固定板111中间设置一浇口套117,主流道115 与各个分流道116相通,动模组件22设有与型腔镶套113相配合的型芯214,动模组件22 由脱模板211、脱模板挡板212、型芯固定板213、动模固定板215构成,脱模板211由紧固件 固定在脱模板挡板212上方,在脱模板挡板212下方设型芯固定板213,脱模板211上设有 锥导柱,锥导柱与设置在上模112上的锥导套配合起定位作用。型芯固定板213通过紧固件与动模固定板215固定,脱模板211内设有脱模板镶 套216,脱模板镶套216两边设有拉钉镶套217,上模112与脱模板211之间设置成第一分型 面,脱模板固定板212与型芯固定板213之间设置成第二分型面,型芯214上端穿过脱模板 镶套置入型腔镶套113内,型芯214与型腔镶套113之间的间隙形成注塑针筒的型腔218, 型腔218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3各设有一个点浇口 219 (参见图7),在左右 浇口 219的内侧至针筒的内孔设有对称的通槽220,使塑胶从浇口通过此槽直通型腔,从而 使得注塑的塑胶能直接进入至针筒的型腔,保证进料均勻无熔接痕,成型的产品壁厚均勻, 质量可靠。工作过程参见图3,此过程为注塑过程,注塑机将塑料通过浇口套117将主流道 115、分流道116、型腔218注满,冷却定型。参见图5,此过程为第一次分型过程,上模112 与脱模板211分离,分型后塑件留在脱模板211,拉料钉12将主流道115与分流道116凝料 拉住,留在脱模板211上,直到分型至设计距离时停止分模,参见图6,此过程为第二次分型 过程,脱模板挡板212与型芯固定板213分离,塑件和凝料落下,此后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 复位,完成一个注塑过程。上述实施例虽然是以冷流道模具为例来描述的,但型腔218位于位于针筒左右两 侧卷边处各设有一个点浇口 219的这种结构同样适用于半热流道模具(参见图8)及全热 流道模具,本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4、6、8等多穴,即一模多穴,半热流道又可分为 单点热流嘴半热流道和多点热流嘴半热流道等。权利要求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1)、动模组件(22),定模组件的上模(112)内设有型腔镶套(113),动模组件(22)设有与型腔镶套相配合的型芯(214),其特征在于型芯(214)上端置入型腔镶套(113)内,型芯与型腔镶套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218),型腔(218)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3)各设有一个点浇口(2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点浇口(219) 的内侧至针筒的内孔设有对称的通槽(220),使塑胶从浇口通过此槽直通型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定模组件的上模内设有型腔镶套,动模组件设有与型腔镶套相配合的型芯,其特征在于型芯上端置入型腔镶套内,型芯与型腔镶套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点浇口。在左右点浇口的内侧至针筒的内孔设有对称的通槽,使塑胶从浇口通过此槽直通型腔。采用上述结构因点浇口潜伏在针筒的根部,能承受注塑的冲击压力,保证型芯的垂直度,使成型的产品有很好的同心度,保证产品质量,型腔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各设有一个点浇口,保证有足够的进料空间,大大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本技术适用于冷流道、半热流道或全热流道模具。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702900SQ201020210680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林作钱 申请人:浙江千禧光塑料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1)、动模组件(22),定模组件的上模(112)内设有型腔镶套(113),动模组件(22)设有与型腔镶套相配合的型芯(214),其特征在于:型芯(214)上端置入型腔镶套(113)内,型芯与型腔镶套之间的间隙形成型腔(218),型腔(218)位于针筒左右两侧卷边处的凸出部位(3)各设有一个点浇口(2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作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禧光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