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682 阅读:4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太阳轮,太阳轮连接输入轴;内齿圈,内齿圈平行轮齿的延伸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外磁体;行星轮,行星轮轴心可旋转啮合太阳轮及内齿圈,并通过行星杆连接输出轴;行星杆,行星杆上还连接设置有可随行星杆旋转的转子,转子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内磁体,内磁体与外磁体形状位置相配,内磁体与外磁体之间形成有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形状、位置相配的内磁体与外磁体,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可通过磁力将输出轴固定在确定位置上,在电机停止期间卡死输出轴,在电机启动时,力矩足够大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才启动,输出力矩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启动时即可满足井下仪器需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
技术介绍
目前,大功率、小直径、大速比且耐高温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在机电系统中广泛使 用,随钻石油测井仪器属于高度机电液一体化上的产品,仪器上的运动部件为了得到合适 的转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这种减速箱。在使用这种减速箱时,由于在电机停止时不能确定 停止位置,所以很难将井下仪器进行定位。另外,由于这种减速箱在电机启动时力矩较小, 所以在电机启动时井下仪器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影响井下仪器的定位及正常工作。最后, 由于目前这种减速箱在电机停止工作时,不能进行卡死,常由于井下仪器受泥浆运动等外 力作用以及减速间隙等影响,而发生位置变化的情况,影响井下仪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准确定位、启动力矩高且停止时可卡 死的行星齿轮减速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包 括太阳轮,所述太阳轮连接输入轴;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平行轮齿的延伸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外 磁体;行星轮,所述行星轮轴心可旋转啮合所述太阳轮及内齿圈,并通过行星杆连接输 出轴;行星杆,所述行星杆上还连接设置有可随所述行星杆旋转的转子,所述转子上设 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内磁体,所述内磁体与所述外磁体形状位置相配,所述内磁 体与所述外磁体之间形成有气隙。进一步,所述内磁体与外磁体不同磁极之间均通过非导磁长键进行隔离。进一步,所述内磁体表面设置有内磁体保护套,所述外磁体表面设置有外磁体保 护套。进一步,所述转子与所述行星杆之间为键连接。进一步,所述内磁体与外磁体数量均为四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形状、位置相配的内磁体与外磁体,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可通过 磁力将输出轴固定在确定位置上,在电机停止期间卡死输出轴,在电机启动时,力矩足够大 时本技术方才启动,输出力矩在本技术启动时即可满足井下仪器需要。2、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动作可靠、稳定性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太阳轮1,内齿圈2,行星轮3及行星杆4。太阳 轮1,内齿圈2,行星轮3及行星杆4形成一个行星减速机构,可以实现小直径、大速比的传动。太阳轮1的齿轮轴心连接输入轴11,并通过该输入轴11连接电机12,从而将电机 12力矩输入本技术中。内齿圈2内侧为轮齿21,外侧直接作为本技术外壳22。在外壳22延伸面内 侧平行轮齿21的位置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外磁体5,该外磁体5磁极交替排列。行星轮3与太阳轮1及内齿圈2啮合,行星轮3轴心可旋转。在太阳轮1旋转过 程中,行星轮3不但自身旋转,而且轴心环绕太阳轮1进行旋转。行星轮3通过行星杆4连 接输出轴41,通过本技术将电机12力矩传递给并下仪器42。行星杆4为之字形结构,一端连接行星轮3轴心,另一端连接输出轴41。行星杆4 上还连接设置有转子6,该转子6可随行星杆4旋转。转子6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 列的内磁体7,内磁体7与外磁体5形状位置相配,内磁体7与外磁体5之间形成有气隙8。本技术采用形状、位置相配的内磁体7与外磁体5,在电机12停止工作时,可 通过磁力将输出轴41固定在确定位置上,在电机12停止期间卡死输出轴41,在电机12启 动时,力矩足够大时本技术方才启动,输出力矩在本技术启动时即可满足井下仪 器42需要。本技术中,内磁体7与外磁体5不同磁极之间均通过非导磁长键9进行隔离。 该非导磁长键9可避免内磁体7与外磁体5上自身不同磁极之间互相作用,影响内磁体7 与外磁体5之间的磁力作用。本技术中,内磁体7表面设置有内磁体保护套71,外磁体5表面设置有外磁体 保护套51。内磁体7与外磁铁5均为磁钢,内磁体保护套71与外磁体保护套51均为不锈 钢金属衬套。本技术中,转子6与行星杆4之间为键连接。外磁体7与内齿圈2之间采用 销钉连接,键连接与销钉连接均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方便拆装。本技术中,内磁体7与外磁体5数量均为四组。可将输出轴41停止在四个确 定的位置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动作可靠、稳定性高。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轮(1),所述太阳轮(1)连接输入轴(11);内齿圈(2),所述内齿圈(2)平行轮齿(21)的延伸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外磁体(5);行星轮(3),所述行星轮(3)轴心可旋转啮合所述太阳轮(1)及内齿圈(2),并通过行星杆(4)连接输出轴(41);行星杆(4),所述行星杆(4)上还连接设置有可随所述行星杆(4)旋转的转子(6),所述转子(6)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内磁体(7),所述内磁体(7)与所述外磁体(5)形状位置相配,所述内磁体(7)与所述外磁体(5)之间形成有气隙(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体(7) 与外磁体(5)不同磁极之间均通过非导磁长键(9)进行隔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体(7) 表面设置有内磁体保护套(71),所述外磁体(5)表面设置有外磁体保护套(5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6)与 所述行星杆(4)之间为键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体(7) 与外磁体(5)数量均为四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太阳轮,太阳轮连接输入轴;内齿圈,内齿圈平行轮齿的延伸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外磁体;行星轮,行星轮轴心可旋转啮合太阳轮及内齿圈,并通过行星杆连接输出轴;行星杆,行星杆上还连接设置有可随行星杆旋转的转子,转子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内磁体,内磁体与外磁体形状位置相配,内磁体与外磁体之间形成有气隙。本技术采用形状、位置相配的内磁体与外磁体,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可通过磁力将输出轴固定在确定位置上,在电机停止期间卡死输出轴,在电机启动时,力矩足够大时本技术方才启动,输出力矩在本技术启动时即可满足井下仪器需要。文档编号F16H3/70GK201705867SQ20102024434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丁旭东, 兰洪波, 冉志远, 张冠祺, 张松炜, 张玉霖, 朱伟红, 王智明, 肖亚辉, 菅志军, 许朝辉, 贺麦红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磁力定位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轮(1),所述太阳轮(1)连接输入轴(11);内齿圈(2),所述内齿圈(2)平行轮齿(21)的延伸面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外磁体(5);行星轮(3),所述行星轮(3)轴心可旋转啮合所述太阳轮(1)及内齿圈(2),并通过行星杆(4)连接输出轴(41);行星杆(4),所述行星杆(4)上还连接设置有可随所述行星杆(4)旋转的转子(6),所述转子(6)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磁极交替排列的内磁体(7),所述内磁体(7)与所述外磁体(5)形状位置相配,所述内磁体(7)与所述外磁体(5)之间形成有气隙(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明菅志军许朝辉张冠祺朱伟红肖亚辉张松炜贺麦红兰洪波张玉霖丁旭东冉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