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584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纵梁、副车架和副车架前安装点。副车架前安装点与前纵梁连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副车架前安装点设置在前纵梁的外侧,其中,副车架通过副车架前安装点与前纵梁连接。本申请的车辆,副车架前安装点设置于前纵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可以使得副车架也能够收到前碰或者偏置碰的力,而且扩展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大了与障碍物的重叠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车辆碰撞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小偏置碰撞成为车辆机舱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

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在发生碰撞时通过前纵梁变形吸能,以减少传递至乘员舱的撞击力,同时减少前舱结构变形入侵乘员舱。但在车辆的小偏置碰撞中,车辆与壁障的重叠面积较小,导致乘员舱仍会承受较大的撞击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在小偏置碰撞中,能够较好的保护乘员舱。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包括:前纵梁;副车架;副车架前安装点,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与所述前纵梁连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与所述前纵梁连接。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副车架前安装点设置在前纵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可以使得副车架也能够收到前碰或者偏置碰的力,而且扩展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受力面积,增大了与障碍物的重叠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传力。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前舱边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所述前舱边梁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前舱边梁的第一端(a)设置有副车架前安装点。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在竖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前舱边梁与所述前纵梁连接处的下方。

6、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包括副车架中安装点以及副车架后安装点;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副车架中安装点以及所述副车架后安装点与所述前纵梁连接;所述前纵梁、所述前舱边梁与所述副车架之间形成环形的传力结构。

7、具体地,所述副车架的纵臂为弧形结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下方,所述副车架的前后两端高度一致以沿水平方向传力。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a柱总成,所述前纵梁包括相连接的前纵梁前段以及前纵梁后段,所述前舱边梁的第二端与所述a柱总成连接,所述前纵梁前段与所述前舱边梁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a柱总成连接,所述前纵梁、所述前舱边梁以及所述a柱总成形成为环状传力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前舱边梁包括:下边梁,所述下边梁的下段与所述前纵梁前段连接,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设置在所述下边梁的下端上;所述副车架后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前纵梁后段,所述前纵梁、所述下边梁以及所述副车架形成环状传力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前舱边梁还包括:上边梁,所述上边梁的后端与a柱总成相连,所述上边梁的前端与所述下边梁的上端相连;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副车架以及所述a柱总成形成环状传力结构。

12、具体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轮罩安装板,所述轮罩安装板与所述上边梁相连;轮罩前立柱,所述轮罩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轮罩安装板相连,所述轮罩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相连;轮罩后立柱,所述轮罩后立柱设于所述轮罩前立柱的后侧,且所述轮罩后立柱的上端与所述轮罩安装板相连,所述轮罩后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相连。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边梁包括:下边梁主体;下边梁上连接板,所述下边梁上连接板设于所述下边梁主体的上端,并与所述上边梁的前端相连;下边梁下连接板,所述下边梁下连接板设于所述下边梁主体的下端,且所述下边梁下连接板设有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下边梁加强板,所述下边梁加强板、下边梁主体与所述前纵梁相连。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悬臂,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悬臂与所述副车架中安装点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底面的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平面结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

16、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底面还设电池包安装点,所述电池包安装点用于连接电池包。

1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的前端面与所述副车架的后端面间隔设置。

18、具体地,所述车辆还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为两个,两个所述门槛梁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辆的两侧,每个所述门槛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池包的朝向所述车辆两侧的侧边与分别与两个所述门槛梁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至少部分上盖板形成为车辆地板。

2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池包纵梁,所述电池包纵梁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电池包纵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副车架的后安装点对应设置。

2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副车架的下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电池包的高度。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后段包括:纵梁后段外连接板,所述纵梁后段外连接板与所述a柱总成搭接相连;纵梁后段内连接板,所述纵梁后段内连接板与所述纵梁后段外连接板相连,且所述纵梁后段内连接板与所述a柱总成相连;纵梁后段外连接封板,所述纵梁后段外连接封板与所述a柱总成相连;所述纵梁后段外连接板、所述纵梁后段内连接板和所述纵梁后段外连接封板相连并形成第一加强腔体。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a柱总成相连,所述第一横梁还与中央通道总成相连。

24、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

25、具体地,所述前纵梁后段包括:前纵梁后连接板,所述纵梁后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纵梁封板后段,所述纵梁封板后段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纵梁后连接板和所述纵梁封板后段呈人字形布置,所述纵梁后连接板适于将撞击力经所述第一横梁向所述中央通道总成一侧传递,所述纵梁封板后段适于将撞击力经所述第一横梁向所述a柱总成一侧传递。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段相连,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总成相连,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面与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底面平齐。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中央通道总成相连,所述前纵梁后段包括:副车架后支座撑板,所述副车架后支座撑板与所述中央通道总成相连,所述副车架后安装点与所述副车架后支座撑板对应设置;所述中央通道总成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限定出第二加强腔体。

2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13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前舱边梁(12)与所述前纵梁(11)连接处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1)包括副车架中安装点(132)以及副车架后安装点(1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3)的纵臂(134)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3)连接在所述前纵梁(11)的下方,所述副车架(13)的前后两端高度一致以沿水平方向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柱总成(19),所述前纵梁(11)包括相连接的前纵梁前段(117)以及前纵梁后段(111),所述前舱边梁(12)的第二端(12b)与所述A柱总成(19)连接,所述前纵梁前段(117)与所述前舱边梁(12)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111)与所述A柱总成(19)连接,所述前纵梁(11)、所述前舱边梁(12)以及所述A柱总成(19)形成为环状传力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边梁(12)包括:下边梁(122),所述下边梁(122)的下段与所述前纵梁前段(117)连接,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131)设置在所述下边梁(122)的下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边梁(12)还包括:上边梁(121),所述上边梁(121)的后端与A柱总成(19)相连,所述上边梁(121)的前端与所述下边梁(122)的上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梁(122)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17),所述副车架(13)通过所述悬臂(17)与所述副车架中安装点(132)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的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平面结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的底面还设电池包安装点(1161),所述电池包安装点(1111)用于连接电池包(2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0)的前端面与所述副车架(13)的后端面间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为两个,两个所述门槛梁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辆(100)的两侧,每个所述门槛梁沿车辆(100)前后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0)的至少部分上盖板形成为车辆(100)地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0)内设有电池包纵梁,所述电池包纵梁沿所述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电池包纵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副车架后安装点(133)对应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100)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副车架(13)的下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电池包(200)的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横梁(18),第一横梁(18)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A柱总成(19)相连,所述第一横梁(18)还与中央通道总成(20)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与所述第一横梁(18)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横梁(21),所述第二横梁(21)的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相连,所述第二横梁(21)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总成(20)相连,所述第二横梁(21)的底面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的底面平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21)设于所述第一横梁(18)的下方。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与所述中央通道总成(20)相连,所述前纵梁后段(111)包括:副车架后支座撑板(115),所述副车架后支座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13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于所述前舱边梁(12)与所述前纵梁(11)连接处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1)包括副车架中安装点(132)以及副车架后安装点(1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3)的纵臂(134)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3)连接在所述前纵梁(11)的下方,所述副车架(13)的前后两端高度一致以沿水平方向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柱总成(19),所述前纵梁(11)包括相连接的前纵梁前段(117)以及前纵梁后段(111),所述前舱边梁(12)的第二端(12b)与所述a柱总成(19)连接,所述前纵梁前段(117)与所述前舱边梁(12)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111)与所述a柱总成(19)连接,所述前纵梁(11)、所述前舱边梁(12)以及所述a柱总成(19)形成为环状传力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边梁(12)包括:下边梁(122),所述下边梁(122)的下段与所述前纵梁前段(117)连接,所述副车架前安装点(131)设置在所述下边梁(122)的下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边梁(12)还包括:上边梁(121),所述上边梁(121)的后端与a柱总成(19)相连,所述上边梁(121)的前端与所述下边梁(122)的上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梁(122)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17),所述副车架(13)通过所述悬臂(17)与所述副车架中安装点(132)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的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平面结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后段(111)的底面还设电池包安装点(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树成刘腾涌赵彦利杨艳兵梁大荣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