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3384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33
本技术公开了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包括基箱和动力电池壳本体,所述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盒,可对动力电池壳本体进行放置,通过打开第一电动推杆,可推动第二安装盒对动力电池壳本体进行夹持,第一阻尼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阻尼杆可起到抗震的作用,避免动力电池壳本体受颠簸损坏,打开第二电动推杆可将万向轮顶出,方便装置移动,解决了传统的输送小车抗震效果有限,且不便于对电池壳进行固定,电池壳易受颠簸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壳输送,具体地说,涉及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与高尔夫球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动力电池壳在加工后需要进行输送运输,方便后续的组装,传统的输送方式为小车输送,但传统的输送小车抗震效果有限,且不便于对电池壳进行固定,电池壳易受颠簸损坏,为此,我们提出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实现了便于对电池壳进行固定,且抗震效果好的目的,解决了传统的输送小车抗震效果有限,且不便于对电池壳进行固定,电池壳易受颠簸损坏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包括基箱和动力电池壳本体,所述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且第一阻尼杆的另一端与基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盒,所述基箱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护板,所述护板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且第二阻尼杆的另一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的顶部与第二安装盒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基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块,所述固定箱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导向槽。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块,所述护板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基箱的内腔开设有滑动槽。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护板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膜。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箱的右侧设置有电池箱,且电池箱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盒,可对动力电池壳本体进行放置,通过打开第一电动推杆,可推动第二安装盒对动力电池壳本体进行夹持,第一阻尼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二阻尼杆可起到抗震的作用,避免动力电池壳本体受颠簸损坏,打开第二电动推杆可将万向轮顶出,方便装置移动,解决了传统的输送小车抗震效果有限,且不便于对电池壳进行固定,电池壳易受颠簸损坏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包括基箱(1)和动力电池壳本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3),且第一阻尼杆(3)的另一端与基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盒(6),所述基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护板(10),所述护板(10)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6),所述第二连接板(16)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15),且第二阻尼杆(15)的另一端与定位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盒(17),所述第一安装盒(6)的顶部与第二安装盒(17)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基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20),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0)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横板(21),所述横板(21)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块(9),所述固定箱(2)的内腔开设有第一导向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6)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块(18),所述护板(10)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23),所述基箱(1)的内腔开设有滑动槽(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10)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26),且控制器(26)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箱(1)的右侧设置有电池箱(27),且电池箱(27)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壳输送装置,包括基箱(1)和动力电池壳本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杆(3),且第一阻尼杆(3)的另一端与基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盒(6),所述基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护板(10),所述护板(10)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6),所述第二连接板(16)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阻尼杆(15),且第二阻尼杆(15)的另一端与定位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盒(17),所述第一安装盒(6)的顶部与第二安装盒(17)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单康胜刘文奎刘宏洪秀英刘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迪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