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7942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向养殖池塘投放参礁;(2)再向养殖池塘放养刺参苗种;(3)放养海蜇苗种;(4)放养对虾苗种;(5)放养扇贝苗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养殖刺参,提前投放人工参礁,可促进刺参可食用的生物膜的形成,投入刺参苗种后可获得丰富的天然饵料;利用刺参、海蜇、对虾、扇贝的不同食性、不同养殖水层和不同养殖时间,采用立体式和时间交错式放养刺参、海蜇、对虾、扇贝苗种,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参的混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 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刺参主要摄 食、利用养殖水体底泥中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由于水体底泥中营养物质有限,制约着刺参养 殖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一些养殖场开始投饲养殖刺参,以提高养殖产量,而投饲养殖 可能导致水质下降并需对外排污。社会急需一种既不需投饲又能达到高产、高效、环保效果 的刺参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解决养殖过程中刺 参养殖池塘饲料不足、水质下降的问题,以满足现有刺参养殖方法的上述需求。,其特征在于(1)向养殖池塘投放参礁; (2)再向养殖池塘放养刺参苗种;(3)放养海蜇苗种;(4)放养对虾苗种;(5)放养扇贝苗 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养殖刺参,提前投放人工参礁,可促进刺参可食用的生物膜的 形成,投入刺参苗种后可获得丰富的天然饵料;利用刺参、海蜇、对虾、扇贝的不同食性、不 同养殖水层和不同养殖时间,采用立体式和时间交错式放养刺参、海蜇、对虾、扇贝苗种,从 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混养方法时,分为五个步骤(1)向池塘放养参苗前30-45天投放 参礁,培养参礁上饵料生物,所述参礁为石块、瓦片、空心砖或塑料管,池塘水深为1.2-1.8 米;(2)放养刺参苗种,春季放养刺参的水温为9-ll°C,投放密度为4000-8000只/亩;(3) 放养海蜇苗种,放养时间为5月末,海蜇苗种的伞径为3-10厘米,投放密度为150-400只/ 亩,9月下旬开始收获商品规格的海蜇。海蜇养殖可以利用刺参无法利用的水层中的浮游 动物,同时,海蜇的残饵和粪便沉积后又成为刺参的饵料,因此既能额外获得海蜇产量又增 加刺参产量;(4)放养对虾苗种,6月中旬投放体长2厘米左右的对虾苗种,投放密度为每 亩2000-5000尾,9月下旬捕捞对虾。养殖对虾,可利用刺参夏眠期间空闲的饵料,提高池塘 的利用率;对虾在刺参停止夏眠后进行捕捞,不影响刺参生长而且能额外增加对虾产量,提 高池塘经济效益;(5)放养扇贝苗种,9月下旬海蜇收获完毕后,放养扇贝苗种,采用吊养方 式,扇贝苗种规格为海湾扇贝壳长4-6厘米或栉孔扇贝壳长3-5厘米。养殖扇贝可以利用 水层中刺参无法利用的浮游植物,扇贝排出的假粪和粪便沉积后又成为刺参的饵料,因此 既额外获得扇贝产量又增加刺参产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于2008年3月在山东荣成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海参养殖池塘试验 过。在1个面积为30公顷的海参养殖池塘投放四根(每根直径为40cm、长为15cm) —组的 PVC塑料管参礁,密度为1组/m2,随后试验证明,所述的PVC管参礁亦可以改用石块、瓦片或 空心砖,其效果类似。在另一个池塘单养刺参作为对照组。2008年4月1日两池塘均按照 每平方米15只的密度投放平均体重为2克的海参苗种。6月1日于混养池塘投放平均伞径 为6. 5厘米的海蜇苗135000只。6月15日投放体长为2厘米的中国对虾苗种2250000尾, 6月30号投放海蜇苗种90000只,7月15号又投放45000只海蜇苗种,对虾及海蜇收获期 为9月下旬,9月20日在池塘内吊笼养殖海湾扇贝,池塘内布设吊笼9000个。扇贝于2009 年放养海蜇前收获完毕。经过一年养殖周期,混养池塘中对虾平均体重18. 1克,对虾产量 为每亩68千克;海蜇平均每亩产量为400千克;扇贝每笼平均产量为1. 1千克;混养池塘 中海参平均体重为51. 9克,显著高于单养池塘中海参平均体重(42. 6克)。混养海蜇、对虾 期间,混养池塘水体总颗粒物、有机质、颗 粒有机碳、颗粒有机氮及总磷平均沉降通量分别 达到海参单养池塘的4. 2,3. 3,3. 1,3. 0及4. 3倍,显著加速了营养物质沉积量。海参扇贝 混养期间混养池塘总颗粒物沉积量为单养池塘的4. 6倍。混养过程中养殖水体得到充分利 用,获得了较单养更多的产量,同时能减少有机营养负荷,实现系统自我净化。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1)向养殖池塘投放参礁;(2)再向养殖池塘放养刺参苗种;(3)放养海蜇苗种;(4)放养对虾苗种;(5)放养扇贝苗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礁为 石块、瓦片、空心砖或塑料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刺 参苗种的水温为春季9-11°C,投放密度为4000-8000只/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海 蜇苗种的时间为5月末,海蜇苗种的伞径为3-10厘米,投放密度为150-400只/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对 虾苗种的时间为6月中旬,对虾苗种体长为2厘米左右,投放密度为每亩2000-5000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扇 贝苗种的时间为9月下旬海蜇收获完毕后,扇贝规格为海湾扇贝壳长4-6厘米或栉孔扇贝 壳长3-5厘米。全文摘要,其特征在于(1)向养殖池塘投放参礁;(2)再向养殖池塘放养刺参苗种;(3)放养海蜇苗种;(4)放养对虾苗种;(5)放养扇贝苗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养殖刺参,提前投放人工参礁,可促进刺参可食用的生物膜的形成,投入刺参苗种后可获得丰富的天然饵料;利用刺参、海蜇、对虾、扇贝的不同食性、不同养殖水层和不同养殖时间,采用立体式和时间交错式放养刺参、海蜇、对虾、扇贝苗种,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822232SQ20101018665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任贻超, 王芳, 田相利, 董双林, 高勤峰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向养殖池塘投放参礁;(2)再向养殖池塘放养刺参苗种;(3)放养海蜇苗种;(4)放养对虾苗种;(5)放养扇贝苗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双林任贻超高勤峰田相利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