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硅藻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1285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底栖硅藻培育水池,包括水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水池体的池底铺设有粒径范围0.1‑0.3mm的细沙,且铺设厚度为0.5‑1cm,在水池体的池底还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主绳,每根主绳与池底之间的间距为1.5‑2cm,并且主绳平行于水池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在主绳上等距分布有多个辐射状附着基,且同一根主绳上相邻的辐射状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15cm,所述的辐射状附着基由多根宽度为0.2‑0.5cm的片状尼龙绳相互捆扎形成,且所有的尼龙绳的捆扎点都位于主绳上,所述尼龙绳的长度为40‑60cm,且每个辐射状附着基中都包含有40‑60个尼龙绳,且相邻的主绳之间的间距为20‑40cm。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栖硅藻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人工养殖用的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刺参、海胆均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二者的人工苗种研究早已开展多年。已有研究证明,在育苗生产后期,即幼苗培育时期,底栖硅藻作为饵料对刺参、海胆的生长速度均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的幼苗培育,尤其是刺参的幼苗技术中,并未在投喂的饵料中特意地使用底栖硅藻,而是投喂藻类磨碎液、海泥、配合饲料等作为饵料,这一方面是由于底栖硅藻难以持续性和大量性地获得,另一方面,目前的幼苗培育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设施不具备培育底栖硅藻的基本条件(育苗池水深、车间遮光黑暗)。海胆幼苗培育期间虽然注重使用底栖硅藻作为饵料,但是现有的底栖硅藻供给设施,即预先培养好底栖硅藻的波纹板,存在透光性弱的缺点,这导致波纹板上大部分区域的底栖硅藻一旦被海胆摄食过后很难再重新生长,从而使海胆缺乏饵料,在较小规格时即剥离至网箱中投喂石莼作为饵料,营养不足,生长受到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可进行底栖硅藻繁育的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这种培育水池进行刺参和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太阳能和养殖废物转化为养殖生物的饵料,在节约饵料、电力等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殖污染的基础上,提高海参和海胆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底栖硅藻培育水池,包括水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水池体的池底铺设有粒径范围0.1-0.3mm的细沙,且铺设厚度为0.5-1cm,在水池体的池底还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主绳1,每根主绳1与池底之间的间距为1.5-2cm,并且主绳1平行于水池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在主绳1上等距分布有多个辐射状附着基2,且同一根主绳1上相邻的辐射状附着基2之间的间距为15cm,所述的辐射状附着基2由多根宽度为0.2-0.5cm的片状尼龙绳3相互捆扎形成,且所有的尼龙绳3的捆扎点4都位于主绳1上,所述尼龙绳3的长度为40-60cm,且每个辐射状附着基2中都包含有40-60个尼龙绳3,,且相邻的主绳1之间的间距为20-40cm。一种利用上所述的底栖硅藻培育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刺参和海胆苗种入池前的15-20天,对水池体和主绳1、辐射状附着基2进行常规消毒后,向水池体中加入20-30cm深的海水,保证所有辐射状附着基2上的尼龙绳3都可以在水中均匀散开,在水池体中接种底栖硅藻,所用的海水须经过30微米孔径以下的滤网进行过滤,选择体重在0.05-0.1g范围内的刺参苗种,选择壳径在1-2mm范围内的海胆苗种,投放入水池体,刺参的养殖密度为0.25kg/m3,海胆的养殖密度为10000枚/m3,海胆的平均壳径达到3mm之前,不需要向水池体中投喂饵料,待海胆的平均壳径达到3mm后,向水池体中投喂石莼,初次投喂量为0.5kg鲜重/m3,此后视摄食情况进行补充,在投喂石莼的同时,向水池体中投喂常规的刺参配合饲料,每次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3%,每日投喂一次石莼和刺参配合饲料,投喂时间为18点,在养殖期间,采用自然光照射水池体,照度控制在4000lx以下,水温控制在5-20℃之间,在每日的18点至次日的6点,通过鼓风机向水池体的水体中充气,6点至18点停止充气,每日的15点至18点期间流水,流水量大于水池体中水体的2-3倍,待海胆平均壳径大于1cm,刺参平均体重大于3g时,即可收获。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特殊结构的附着基的培育水池,其中的附着基附着面积大,铺设后,每平米池底上的附着基面积可达到13m2,具有较大的附着面积,并且相比于传统的波纹板附着基,这种辐射状附着基受光更加均匀,有利于底栖硅藻的大量繁殖,而池底铺设的细沙既能够作为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又可以随着底栖硅藻被海参摄食,能够起到扩充刺参肠道和促进消化的作用,配合以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的混养方法,将刺参和海胆幼苗集成培育,利用底栖硅藻、刺参和海胆三者在食物链中的营养层级关系,构建了多营养层级的综合培育方式,将太阳能和养殖废物转化成养殖生物的饵料,既节约了饵料、电力等成本,又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殖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海参、海胆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对存在种种弊端的现有设施和技术的革新,是一种低碳、高效的生态养殖方法,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池体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绳与辐射状附着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底栖硅藻培育水池,包括一个作为基础的水池体,在水池体的池底铺设有粒径范围0.1-0.3mm的细沙,且细沙的铺设厚度为0.5-1cm,在水池体的池底还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主绳1,每根主绳1与池底之间的间距为1.5-2cm,即主绳1与细沙层的顶面也有间隙,并且主绳1平行于水池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在主绳1上等距分布有多个辐射状附着基2,且同一根主绳1上相邻的辐射状附着基2之间的间距为15cm,所述的辐射状附着基2由多根宽度为0.2-0.5cm的片状尼龙绳3相互捆扎形成,且所有的尼龙绳3的捆扎点4都位于主绳1上,所述尼龙绳3的长度为40-60cm,且每个辐射状附着基2中都包含有40-60个尼龙绳3,同时相邻的主绳1之间的间距为20-40cm。一种利用上所述的底栖硅藻培育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在刺参和海胆苗种入池前的15-20天,对水池体和主绳1、辐射状附着基2进行常规消毒后,向水池体中加入20-30cm深的海水,需要保证所有辐射状附着基2上的尼龙绳3都可以在水中均匀散开,然后在水池体中接种底栖硅藻,上述步骤中所加入的海水须经过30微米孔径以下的滤网进行过滤,选择体重在0.05-0.1g范围内的刺参苗种,选择壳径在1-2mm范围内的海胆苗种,投放入水池体,刺参的养殖密度为0.25kg/m3,海胆的养殖密度为10000枚/m3,在海胆的平均壳径达到3mm之前,海胆会以附着基以及细沙层上的底栖硅藻为食,因此不需要向水池体中投喂饵料,待海胆的平均壳径达到3mm后,向水池体中投喂石莼作为海胆的饵料,初次投喂量为0.5kg鲜重/m3,此后视摄食情况进行补充;海胆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刺参的饵料,除了海胆的粪便之外,刺参还可以摄食附着基、细沙层、池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但仍需要投喂常规的配合饲料,因此在投喂石莼的同时,向水池体中投喂常规的刺参配合饲料,每次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3%,每日投喂一次石莼和刺参配合饲料,投喂时间为18点,在养殖期间,采用自然光照射水池体,照度控制在4000lx以下,水温控制在5-20℃之间,这样,底栖硅藻可以利用海水中以及海参和海胆粪便分解产生的无机营养盐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净化水质、提高溶氧的作用,而在夜间(每日的18点至次日的6点),通过鼓风机向水池体的水体中充气,以增加溶氧,白天(6点至18点)则停止充气,完全由底栖硅藻进行光合作用来增加溶氧,每日的15点至18点期间流水,流水量大于水池体中水体的2-3倍,待海胆平均壳径大于1cm,刺参平均体重大于3g时,即可收获。实施例:选取水池体:水池体宽1m,长8m,深40cm,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底栖硅藻培育水池以及利用该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栖硅藻培育水池,包括水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水池体的池底铺设有粒径范围0.1‑0.3mm 的细沙,且铺设厚度为0.5‑1cm,在水池体的池底还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主绳(1),每根主绳(1)与池底之间的间距为1.5‑2cm,并且主绳(1)平行于水池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在主绳(1)上等距分布有多个辐射状附着基(2),且同一根主绳(1)上相邻的辐射状附着基(2)之间的间距为15cm,所述的辐射状附着基(2)由多根宽度为0.2‑0.5cm 的片状尼龙绳(3)相互捆扎形成,且所有的尼龙绳(3)的捆扎点(4)都位于主绳(1)上,所述尼龙绳(3)的长度为40‑60cm,且每个辐射状附着基(2)中都包含有40‑60个尼龙绳(3),且相邻的主绳(1)之间的间距为20‑4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硅藻培育水池,包括水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水池体的池底铺设有粒径范围0.1-0.3mm的细沙,且铺设厚度为0.5-1cm,在水池体的池底还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主绳(1),每根主绳(1)与池底之间的间距为1.5-2cm,并且主绳(1)平行于水池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在主绳(1)上等距分布有多个辐射状附着基(2),且同一根主绳(1)上相邻的辐射状附着基(2)之间的间距为15cm,所述的辐射状附着基(2)由多根宽度为0.2-0.5cm的片状尼龙绳(3)相互捆扎形成,且所有的尼龙绳(3)的捆扎点(4)都位于主绳(1)上,所述尼龙绳(3)的长度为40-60cm,且每个辐射状附着基(2)中都包含有40-60个尼龙绳(3),且相邻的主绳(1)之间的间距为20-40cm。2.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硅藻培育水池进行刺参、海胆幼苗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刺参和海胆苗种入池前的15-20天,对水池体和主绳(1)、辐射状附着基(2)进行常规消毒后,向水池体中加入20-30cm深的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杰常亚青田莹亓守冰韩奋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