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佟世儒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955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它包括有集热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在集热套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油腔相通的进油孔和出没孔,集热套的管状进油嘴和出油嘴分别固定在集热套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中,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循环泵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不仅热源充足、温度高、提取方便、不消耗燃油,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热效率高、导热油无需更换,消除了汽车冬季供暖的安全稳患,是一种新颖并独具特色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产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暖风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适合于利 用发动机排气歧管余热为汽车供暖。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供暖通常采用三种方式1、独立式供暖,即通过热交换 器将燃油燃烧产 生的热量送进车厢为汽车供暖,但是这种供暖需要单独消耗燃油,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 难度大。2、利用发动机冷却水作为热源供暖,即将发动机冷却水引入车厢内的热交换器中, 达到向汽车供暖的目的,但冷却水热量小、温度低,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水的水温通常只有 80-90°C左右,因此,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不但无法为汽车供暖,而且还容易造成发动机过冷, 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3、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供暖,发动机的排气通常由歧管、排气管和 消音器组成的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由于发动机排气余热约占燃油燃烧热量的30-40%,排气 歧管的温度可达500°C以上。因此,回收发动机排气余热供暖热源充足、提取方便,并且不单 独消耗燃油。但目前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供暖,一般只是在消音器的前段排气管上安装一 个三通调节阀,通过三通调节阀连接一根直接进入车厢的排气支管,在排气支管上安装有 带排气管束的换热器。供暖时,通过三通调节阀将通往消音器的排气管关闭,发动机产生的 排气进入车厢内的排气支管,再通过热交换器内的风机为汽车供暖。由于发动机的排气直 接进入热交换器,大量具有腐蚀性的发动机排气将会严重腐蚀热交换器管壁,导致发动机 的排气通过热交换器渗漏进车厢时有发生,给汽车的冬季供暖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排气歧管余热供暖的汽车歧管暖风装 置,它不仅温度高、热源充足、提取方便,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热效率高,消除了汽车冬 季供暖的安全稳患。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集热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 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在 集热套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油腔相通的进油孔和出没孔,集热套的管状进油嘴和出 油嘴分别固定在集热套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中,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 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循环泵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集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 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因此暖风装置的热源充足、温度高、提取方便、不消耗 燃油;又由于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 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使集热套、导热油循环泵及热交换器构成一个闭合的导热油供暖 循环通路,因此热效率高,并且热交换器内的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不腐蚀热交换器管壁,具有 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导热油无需更换,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消除了汽车供暖的安全稳患,是 一种新颖并独具特色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产品。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结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是另一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2、歧管;3、导油管;4、循环泵;5、进油管;6、热交换器; 7、出油管;8、出油嘴;9、环形油腔;10、集热套;11、进油嘴。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发动机1的排气歧管2上钻有两个用于插置集热套10进油嘴11和出 油嘴8的安装孔。集热套10用球磨铸铁制成带有环形密封油腔9的筒状体,环形密封油腔 9的内外套筒间距为2-3mm。在集热套10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密封油腔9相通的带 有螺纹的进油孔和出油孔。集热套10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2的内腔中。在集热套10的进 油嘴11和出油嘴8均用低膨胀率的不锈钢制成管状体,进油嘴11和出油嘴8的两端分别 有螺纹,在进油嘴11上有锁紧螺母和用于歧管安装孔密封的石棉密封垫,进油嘴11通过排 气歧管2上的安装孔与置于发动机排气歧管内腔、与集热套10的进油孔螺纹连接。在出油 嘴8上同样有锁紧螺母和石棉密封垫,出油嘴8通过排气歧管2上的另一安装孔与集热套 10上的出油孔螺纹连接。最后调整两个锁紧螺母,使集热套10固定在发动机排气歧管2的 内腔中。导油管3为不锈钢波纹管,在导油管3的外层套有耐高温隔热的石棉套管。通过 导油管3依次将集热套10的进油嘴11连接在热交换器6的出油管7上,集热套10的出油 嘴8通过导油管3与导热油循环泵4的入口连接,循环泵4采用防泄漏式隔离传动泵,循环 泵4的出口通过导油管3连接在热交换器6的进油管5上,将集热套10、循环泵4及热交换 器6连成一个密封闭合的导热油冬季供暖循环通路。在图2中,与发动机排气歧管2配合的集热套10或套置在排气歧管2的外侧,在 集热套10的两端各焊接一个安装耳板,用螺钉通过耳板上的定位孔将集热套10固定在发 动机1的歧管2上。这时,集热套10能快速获得歧管2上的传导热,虽然热效率不如放在 排气歧管2的内腔,但免去了在歧管2上钻安装孔的麻烦,使集热套10的安装与维护变得 更加方便。工作时,首先将高温导热油在高温状态下通过注油口注入由集热套10、导热油循 环泵4及热交换器6构成一个密封闭合的导热油供暖循环通路。当发动机1发动后,集热 套10的温度升高,在集热套10的油腔9内导热油油温同步升高,通过循环泵4驱动导热油 在供暖通路中流动,热交换器6内的风机即可将热空气吹入车厢为车厢快速供暖。权利要求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它包括有集热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在集热套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油腔相通的进油孔和出没孔,集热套的管状进油嘴和出油嘴分别固定在集热套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中,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循环泵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置于排气歧管的 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或套在排气歧管 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油腔的内外两 个套筒的间距为2mm或3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它包括有集热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在集热套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油腔相通的进油孔和出没孔,集热套的管状进油嘴和出油嘴分别固定在集热套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中,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循环泵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不仅热源充足、温度高、提取方便、不消耗燃油,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热效率高、导热油无需更换,消除了汽车冬季供暖的安全稳患,是一种新颖并独具特色的汽车歧管暖风装置产品。文档编号B60H1/20GK201646308SQ201020177769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佟世儒 申请人:佟世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歧管暖风装置,它包括有集热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套为带环形密封油腔的筒状体,带有环形密封油腔的集热套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在集热套的外层套筒上有两个与环形油腔相通的进油孔和出没孔,集热套的管状进油嘴和出油嘴分别固定在集热套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中,集热套进油嘴与热交换器的出油管连接,集热套出油嘴通过循环泵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世儒
申请(专利权)人:佟世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