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54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包括:壳体,设置有容纳腔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过滤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包括由第一通气口至第二通气口依次排列的空气过滤单元和油液过滤单元;油液过滤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滤油部件,至少两个滤油部件均具有弹性变形的油液滤芯和用于挤压油液滤芯的活动板;还包括驱动活动板交替运动以挤压油液滤芯的动力组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与过滤组件的排列方向一致。通过滤油部件结合动力组件实现交替过滤气体;通过具有弹性变形的油液滤芯结合可挤压油液滤芯的活动板,及时排出沉积在油液过滤单元的油液,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过滤单元,具体涉及一种单管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1、当液压系统工作时油箱内油面时而上升或下降,上升时由里向外排出空气,下降时由外向内吸入空气,通过油箱内设置的空气过滤单元,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现有空气排出和吸入由同一空气过滤单元过滤,一段时间后过滤层上会被截留的油浸透,吸入时大气中的粉尘会停留在过滤层表面形成油泥,造成过滤层堵塞及变硬。

2、专利cn114405178a一种分流式油箱空气交换过滤器,通过在内中心套筒上套设滤芯一及外中心套筒内侧设置的滤芯二,滤芯一与吸气孔和进气孔连通,滤芯二与呼气孔和出气孔连通,将过滤的呼气和吸气分流开来进行,吸入时由滤芯一拦截空气中的粉尘,防止污染油箱中油液,呼气时由滤芯二拦截油箱中携带有油雾的空气中的油雾,油雾附着在滤芯二内壁,最终沿滤芯二内壁流回油箱,减少堵塞,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其中,吸气孔和呼气孔均通过限制阀控制呼气和吸气的分流,限制阀一旦老化分流效果不佳。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单管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通过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滤油部件,结合动力组件实现交替过滤油箱内排出的气体,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弹性变形的油液滤芯结合可挤压油液滤芯的活动板,达到了及时排出沉积在油液过滤单元的油液,防止长期使用后油液过滤单元出现堵塞的问题,保证空气在容纳腔内的流通和过滤交换。

2、为了实现上述工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包括:

3、壳体,设置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

4、过滤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包括由所述第一通气口至第二通气口依次排列的空气过滤单元和油液过滤单元;

5、所述油液过滤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滤油部件,至少两个所述滤油部件均具有弹性变形的油液滤芯和用于挤压所述油液滤芯的活动板;还包括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活动板交替运动以挤压所述油液滤芯;

6、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过滤组件的排列方向一致。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活动板沿铅垂方向交替升降,以挤压所述油液滤芯。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滤油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油液滤芯表面的滤板,所述滤板包括沿铅垂方向相连的过滤部和隔挡部,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隔挡部,沿铅垂方向所述油液滤芯的厚度大于所述过滤部的高度。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10、动力源,提供转动动力;

11、传动齿轮部件,成对设置,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传动枢转轴,与所述活动板一一对应连接;

12、驱动齿轮,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驱动枢转轴,沿径向夹设于成对设置的所述传动齿轮部件之间并相啮合,通过所述驱动枢转轴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动力源为摆锤,所述摆锤的外轮廓为扇形,所述摆锤的轴心线与所述驱动枢转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齿轮部件包括至少两个轴向相平行设置的传动轮组,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轮组均具有同轴固定相连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和驱动齿轮的外径;相邻所述传动轮组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轮组其一的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的第二齿轮与活动板相啮合。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齿轮的外径。

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空气过滤单元和油液过滤单元之间设置有油水阻隔滤芯,所述油水阻隔滤芯包括朝向所述空气过滤单元的亲水/疏油层和朝向所述油液过滤单元的疏水/亲油层。

1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油水阻隔滤芯还包括防水透气膜。

1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油液滤芯包括疏水改性海绵,所述疏水改性海绵的基底为三聚氰胺海绵、聚氨酯海绵和纤维素海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疏水改性海绵的改性剂为聚硅氧烷、有机硅烷、含氟烷基硅烷、多巴胺、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20、该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结构合理,通过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滤油部件,结合动力组件实现交替过滤油箱内排出的气体,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1、具有弹性变形的油液滤芯结合可挤压油液滤芯的活动板,达到了及时排出沉积在油液过滤单元的油液,防止长期使用后油液过滤单元出现堵塞的问题,保证空气在容纳腔内的流通和过滤交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所述活动板(21)沿铅垂方向交替升降,以挤压所述油液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部件(20)包括沿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油液滤芯表面的滤板(22),所述滤板(22)包括沿铅垂方向相连的过滤部(222)和隔挡部(221),所述活动板(21)设置于所述隔挡部(221),沿铅垂方向所述油液滤芯的厚度大于所述过滤部(22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32)为摆锤,所述摆锤的外轮廓为扇形,所述摆锤的轴心线与所述驱动枢转轴(301)的延伸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部件(31)包括至少两个轴向相平行设置的传动轮组(310),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轮组(310)均具有同轴固定相连的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12),所述第一齿轮(31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312)和驱动齿轮(320)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1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齿轮(320)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单元(2-a)和油液过滤单元(2-b)之间设置有油水阻隔滤芯(2-c),所述油水阻隔滤芯(2-c)包括朝向所述空气过滤单元的亲水/疏油层和朝向所述油液过滤单元的疏水/亲油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阻隔滤芯(2-c)还包括防水透气膜(43)。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滤芯包括疏水改性海绵,所述疏水改性海绵的基底为三聚氰胺海绵、聚氨酯海绵和纤维素海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疏水改性海绵的改性剂为聚硅氧烷、有机硅烷、含氟烷基硅烷、多巴胺、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所述活动板(21)沿铅垂方向交替升降,以挤压所述油液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部件(20)包括沿第一方向分设于所述油液滤芯表面的滤板(22),所述滤板(22)包括沿铅垂方向相连的过滤部(222)和隔挡部(221),所述活动板(21)设置于所述隔挡部(221),沿铅垂方向所述油液滤芯的厚度大于所述过滤部(22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32)为摆锤,所述摆锤的外轮廓为扇形,所述摆锤的轴心线与所述驱动枢转轴(301)的延伸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通道油箱空气交换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部件(31)包括至少两个轴向相平行设置的传动轮组(310),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