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46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包括:过滤壳;过滤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壳体内,包括滤芯;密封组件,包括壳盖和限位组件,壳盖通过限位组件与过滤壳限位活动连接,壳盖的活动路径包括密封段和分合段;弹性件,用于驱使壳盖向密封段与分合段的重合位置活动;锁紧组件,用于将壳盖锁紧于密封段远离分合段的一端。该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通过限位组件将壳盖的活动路径限制在分合段和密封段,利用弹性件趋势壳盖移动至分合段和密封段的重合位置,使壳盖始终盖设滤壳,防止杂质进入引起二次污染,避免壳盖遗失和遭受污染,且壳盖始终对齐过滤壳,方便将壳盖与过滤壳固定连接,提高更换效率。提高更换效率。提高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过滤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质量对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影响极大,很多故障的根源都源于它,为了防止油液污染,通常在液压油流动路径的适当位置安装液压油过滤器,以截留油液中的污染物,从而使油液保持清洁,进而保证油液系统正常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373874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高清洁性能液压油箱滤芯,通过将滤芯与液压油箱进行联动设计,使得滤芯在取出更换后方便清理液压油箱内部的沉积杂质提高液压油箱使用寿命并能在更换完液压油滤芯后对内部环境进行二次清理进一步提高液压油箱的内部清洁度。
[0004]但是,在更换上述装置的液压油滤芯时,需要将施压螺钉、施压弹簧、液压油滤芯端盖、施压盖摆放于干净清洁位置,取出滤芯后,将滤芯放置,而后放入液压油滤芯端盖、施压弹簧,再盖上施压盖,整个操作过程中,液压油箱顶部始终保持敞口状态,使得外部空气环境中的灰尘、沙粒等杂质极易进入液压油箱内,造成油箱的二次污染,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在更换过程中,施压螺钉和施压盖与液压油箱处于分离的状态,施压螺钉和施压盖存在被污染和遗失的风险,在油压油箱内更换液压油滤芯后,还需要将施压盖与液压油箱顶部对齐,才能旋入施压螺钉进行紧固,操作麻烦,降低了整体更换效率。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提高更换效率、避免更换零部件遭受二次污染和遗失的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包括:
[0008]过滤壳,所述过滤壳为一端敞口的桶状结构,所述过滤壳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0009]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过滤壳的轴向一致;
[0010]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壳盖和限位组件,所述壳盖通过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过滤壳限位活动连接,所述壳盖的活动路径包括连接的密封段和分合段,所述密封段沿平行于所述过滤壳的轴向延伸,位于密封段的壳盖与所述过滤壳、所述过滤组件围合形成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出油腔位于所述进油腔的内侧,所述进油口依次通过所述进油腔、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分合段包括分离位置,分离位置的壳盖沿所述过滤壳轴向的投影与所述过滤壳敞口端开口沿自身轴向的投影相隔;
[0011]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壳盖向所述密封段与所述分合段的重合位置活动;
[0012]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壳盖锁紧于所述密封段远离所述分合段的一端。
[0013]优选的,为了方便壳盖活动至分离位置,以便更换过过滤壳内的滤芯,所述分合段为螺旋状且所述分合段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过滤壳的轴心线。
[0014]优选的,为了确定壳盖的活动路径,使得壳盖自动移动至分合段与密封段的连接重合位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套和导杆,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套其中一个与所述过滤壳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壳盖连接;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套之间设置有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和导向口,所述导向口包括依次连通的直线段和螺旋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密封段对应,所述螺旋段与所述分合段对应。
[0015]优选的,为了便于壳盖的稳定活动,所述导向口设置于所述导套侧壁上且为条形的通孔状,所述导向凸起为固定于所述导杆周向外缘上的导向凸轴,所述导向凸轴穿设于所述导向口的内侧。
[0016]优选的,为了保证壳盖在未受到外力作用影响向,能够自动活动至分合段和密封段的连接位置,所述弹性件为扭簧,设置于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套之间。
[0017]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以带动壳盖活动,所述导杆和所述导套分别连接有沿垂直于二者轴心线方向延伸的两个扳手。
[0018]优选的,为了避免壳盖在密封段时,外部灰尘杂质进入过滤壳内,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弹性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轴向与所述过滤壳的轴向一致,所述密封套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壳连接,另一端与密封段的过滤壳连接。
[0019]优选的,为了保证密封效果,所述壳盖与所述过滤壳相邻的一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密封套的其中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20]优选的,为了方便锁紧壳盖,同时避免锁紧螺栓、壳盖遗失受污染,所述过滤壳的敞口侧外缘设置有翻边,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和所述锁紧旋套,所述锁紧螺栓绕垂直于所述过滤壳的轴向与所述翻边或者所述壳盖转动连接。
[0021]优选的,为了保证液压油过滤效果,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压盖和压簧,所述压簧、所述压盖和所述滤芯沿所述过滤壳的轴向依次连接且夹设于所述过滤壳的壳底和密封段的壳盖之间。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限位组件将壳盖的活动路径限制在分合段和密封段,更换期间,利用弹性件趋势壳盖移动至分合段和密封段的重合位置,使壳盖始终盖设滤壳,既防止杂质进入过滤壳内引起二次污染,又避免壳盖遗失和遭受污染,且壳盖始终对齐过滤壳,方便滤芯更换完成后直接下压壳盖,利用锁紧组件将壳盖与过滤壳固定连接,操作方便,从而提高了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7]图5是图4的A

A向剖面图;
[0028]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7是图5中过滤壳与过滤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过滤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图9的A部放大图;
[0033]图11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0036]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
[0037]图15是图13(a)的俯视图;
[0038]图中:100、过滤壳;101、进油口;102、出油口;103、翻边;1031、第一凹口;1032、转动座;104、外凸环;105、内凸环;200、滤芯;201、内滤筒;202、外滤筒;300、壳盖;301、凹槽;302、第二凹口;400、导套;401、导向口;4011、直线段;4012、螺旋段;403、;500、导杆;501、导向凸起;502、限位凸环;600、扳手;601、操作凹陷;700、密封套;800、锁紧螺栓;801、转轴;900、锁紧旋套;110、压盖;120、压簧;121、固定架;130、油箱;131、入油口;132、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壳(100),所述过滤壳(100)为一端敞口的桶状结构,所述过滤壳(100)上设置有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200),所述滤芯(200)的轴向与所述过滤壳(100)的轴向一致;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壳盖(300)和限位组件,所述壳盖(300)通过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过滤壳(100)限位活动连接,所述壳盖(300)的活动路径包括连接的密封段和分合段,所述密封段沿平行于所述过滤壳(100)的轴向延伸,位于密封段的壳盖(300)与所述过滤壳(100)、所述过滤组件围合形成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出油腔位于所述进油腔的内侧,所述进油口(101)依次通过所述进油腔、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出油口(102)连通,所述分合段包括分离位置,分离位置的壳盖(300)沿所述过滤壳(100)轴向的投影与所述过滤壳(100)敞口端开口沿自身轴向的投影相隔;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壳盖(300)向所述密封段与所述分合段的重合位置活动;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壳盖(300)锁紧于所述密封段远离所述分合段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段为螺旋状且所述分合段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过滤壳(100)的轴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二次污染的液压油箱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套(400)和导杆(500),所述导套(400)套设于所述导杆(500)外,所述导杆(500)和所述导套(400)其中一个与所述过滤壳(100)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壳盖(300)连接;所述导杆(500)和所述导套(400)之间设置有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501)和导向口(401),所述导向口(401)包括依次连通的直线段(4011)和螺旋段(4012),所述直线段(4011)与所述密封段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