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422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03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舱体和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滑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底盘的表面为承载面,所述舱体的底部为配合面,所述承载面和配合面之间可拆分安装,所述配合面下部设有第一缺槽,所述承载面的表面设有踏板支撑件,所述踏板支撑件的表面设有控制踏板,所述配合面的表面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转向杆,所述承载面的表面设有第二转向杆,所述第二转向杆的底部连接于滑动组件,第一转向杆和第二转向杆之间连接;本技术舱体和底盘之间分离时,拆去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的配合,拆去第二安装孔的内部的螺丝等,托起舱体使滑动凸台脱离于于立板缺槽内部,实现了舱体和底盘之间的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当今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许多具有智能化的汽车已经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换代,电动汽车也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由于汽车数量的款式在不断的增多,导致我们在购车时考虑的也越多,例如经常会在轿车或越野车型上纠结。

2、对于电池放底部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数人们购车大部是购买上述一种车型,使用较长的时间,然而人们没有比较好的途径享受到不同款式车型的出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针对上述汽车体验上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舱体和底盘之间分离时,拆去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的配合,使其第一拆装立板和舱体之间处于非固定状态,拆去第二安装孔的内部的螺丝或螺杆等,托起舱体使滑动凸台脱离于于立板缺槽内部,配合面和承载面实现分离状态。

2、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舱体,设置在舱体底部的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滑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底盘的表面设有承载面,所述舱体的底部设有配合面,所述承载面和配合面之间通过可拆分组件安装,所述配合面的表面设有第一缺槽,所述承载面的表面设有踏板支撑件,所述踏板支撑件的表面设有控制踏板,所述配合面的表面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转向杆,所述承载面的表面设有第二转向杆,所述第二转向杆的底部连接于滑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向杆和第二转向杆之间通过万向结构拆装,所述配合面和承载面配合后控制踏板穿过第一缺槽伸入舱体的驾驶室内部。

3、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分组件包括第一拆装块、第一拆装立板和第一固定块,所述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拆装块,所述第一拆装块的两侧设有滑动凸台,所述底盘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一拆装立板,每个所述第一拆装立板的内部设有立板缺槽,每两个第一拆装立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拆装立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舱体的两侧和设有若干第三安装孔,所述配合面和承载面配合后滑动凸台配合于立板缺槽内部,第一拆装块对齐于第一固定块。

4、作为优选,所述万向结构包括u形安装块和十字结,所述第一转向杆和第二转向杆的末端错位连接有u形安装块,所述u形安装块的内部连接有十字结,该设置能够提供不同角度的转动。

5、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车轮支撑块、金属弧板、滑动轴、减震器、车轮毂和第一车轮,所述底盘的两侧设有车轮槽,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滑动轴,所述车轮槽的内部设有若干车轮支撑块,车轮支撑块之间连接有金属弧板,所述金属弧板的表面连接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端部设有车轮毂,所述车轮毂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车轮,其中金属弧板材质可优选为钢板,金属弧板给整个装置提供较好的支撑性。

6、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电池、传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的底盘一侧内部设有动力舱室,所述动力舱室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末端设有第一驱动轮,所述滑动组件的表面设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传动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舱体的内部设有若干座椅、主控台和方向盘,所述方向盘连接于第一转向杆,所述主控台用于显示汽车状态。

8、作为优选,所述舱体的两侧设有若干窗口,每个所述窗口内部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舱体的两侧设有舱体入口,所述舱体入口的外部设有车门,所述车门的表面设有后视镜。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舱体和底盘之间分离时,拆去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之间的配合,使其第一拆装立板和舱体之间处于非固定状态,拆去第二安装孔的内部的螺丝或螺杆等,托起舱体使滑动凸台脱离于于立板缺槽内部,配合面和承载面实现分离状态,实现了舱体和底盘之间的快速拆装;2、以电能驱动的电车的前箱没有发动机,主要的驱动组件和滑动组件都集成于底盘,整车呈上下结构,在以电车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在不更换车辆核心配件的前提下便捷性地更换舱体,包括舱体内的内饰,同时也可以在不更换底盘的前提下通过更换舱体使得车辆呈现更为扁平的轿车外观或高舱体下的越野车外观,让人们能够以低成本享受到更换车辆款式与车型的体验;3、可以使得底盘标准件化,利于维修,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舱体(1),设置在舱体(1)底部的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的内部设有滑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4),所述底盘(2)的表面设有承载面(21),所述舱体(1)的底部设有配合面(11),所述承载面(21)和配合面(11)之间通过可拆分组件(5)安装,所述配合面(11)的表面设有第一缺槽(111),所述承载面(21)的表面设有踏板支撑件(211),所述踏板支撑件(211)的表面设有控制踏板(213),所述配合面(11)的表面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转向杆(112),所述承载面(21)的表面设有第二转向杆(212),所述第二转向杆(212)的底部连接于滑动组件(3),所述第一转向杆(112)和第二转向杆(212)之间通过万向结构(6)拆装,所述配合面(11)和承载面(21)配合后控制踏板(213)穿过第一缺槽(111)伸入舱体(1)的驾驶室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分组件(5)包括第一拆装块(51)、第一拆装立板(53)和第一固定块(55),所述舱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拆装块(51),所述第一拆装块(51)的两侧设有滑动凸台(52),所述底盘(2)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一拆装立板(53),每个所述第一拆装立板(53)的内部设有立板缺槽(54),每两个第一拆装立板(53)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5),所述第一拆装立板(53)的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孔(56),所述第一固定块(55)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孔(57),所述舱体(1)的两侧和设有若干第三安装孔(18),所述配合面(11)和承载面(21)配合后滑动凸台(52)配合于立板缺槽(54)内部,第一拆装块(51)对齐于第一固定块(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结构(6)包括U形安装块(61)和十字结(62),所述第一转向杆(112)和第二转向杆(212)的末端错位连接有U形安装块(61),所述U形安装块(61)的内部连接有十字结(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包括车轮支撑块(31)、金属弧板(32)、滑动轴(33)、车轮毂(34)、减震器(37)和第一车轮(35),所述底盘(2)的两侧设有车轮槽(22),所述减震器(37)连接于滑动轴(33),所述车轮槽(22)的内部设有若干车轮支撑块(31),车轮支撑块(31)之间连接有金属弧板(32),所述金属弧板(32)的表面连接有滑动轴(33),所述滑动轴(33)的端部设有车轮毂(34),所述车轮毂(34)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车轮(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动力电池(41)、第一驱动轮(44)、第二驱动轮(45)和驱动电机(43),所述的底盘(2)一侧内部设有动力舱室(23),所述动力舱室(23)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43),所述驱动电机(43)的转轴末端设有第一驱动轮(44),所述滑动组件(3)的表面设有第二驱动轮(45),所述第一驱动轮(44)和第二驱动轮(45)之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座椅(12)、主控台(13)和方向盘(14),所述方向盘(14)连接于第一转向杆(112),所述主控台(13)用于显示汽车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两侧设有若干窗口(15),每个所述窗口(15)内部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舱体(1)的两侧设有舱体入口,所述舱体入口的外部设有车门(16),所述车门(16)的表面设有后视镜(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舱体(1),设置在舱体(1)底部的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的内部设有滑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4),所述底盘(2)的表面设有承载面(21),所述舱体(1)的底部设有配合面(11),所述承载面(21)和配合面(11)之间通过可拆分组件(5)安装,所述配合面(11)的表面设有第一缺槽(111),所述承载面(21)的表面设有踏板支撑件(211),所述踏板支撑件(211)的表面设有控制踏板(213),所述配合面(11)的表面向外延伸设有第一转向杆(112),所述承载面(21)的表面设有第二转向杆(212),所述第二转向杆(212)的底部连接于滑动组件(3),所述第一转向杆(112)和第二转向杆(212)之间通过万向结构(6)拆装,所述配合面(11)和承载面(21)配合后控制踏板(213)穿过第一缺槽(111)伸入舱体(1)的驾驶室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分组件(5)包括第一拆装块(51)、第一拆装立板(53)和第一固定块(55),所述舱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拆装块(51),所述第一拆装块(51)的两侧设有滑动凸台(52),所述底盘(2)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一拆装立板(53),每个所述第一拆装立板(53)的内部设有立板缺槽(54),每两个第一拆装立板(53)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5),所述第一拆装立板(53)的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孔(56),所述第一固定块(55)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孔(57),所述舱体(1)的两侧和设有若干第三安装孔(18),所述配合面(11)和承载面(21)配合后滑动凸台(52)配合于立板缺槽(54)内部,第一拆装块(51)对齐于第一固定块(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舱体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结构(6)包括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阳黄钰云贾清全蔡万峰林谷冲
申请(专利权)人:美利威瑟金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