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753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包括轨道、电动小车、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光电开关、主控模块、无线摄像头,还具有供电机构、受电机构、满电提示电路、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扣费单元、计量单元、显示单元、提示单元;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光电开关的发射端、满电提示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充电区域的路面之下开挖有深坑,两套轨道铺设在深坑内下端,电动小车、供电机构安装在轨道上,受电机构安装在车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受电机构到位后,车主就可离开现场、后续充满电得到提示后再返到现场移动车辆,给驾驶员带来了便利;每辆车充满电后,设备能自对多辆车进行循环充电,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基础上还达到了节省电能目的。上还达到了节省电能目的。上还达到了节省电能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是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由于节能环保,保有量越来越大。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结构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等,充电时车主将充电桩的充电插头(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上,经手机扫码后,主控模块控制电源模块为车辆上蓄电池进行充电,充满电后电源模块停止输出电源(拔出充电插头),第三方应用软件对车主扣费后,完成全部充电流程。
[0003]虽然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充电需要,但是受到结构所限,也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缺点,具体体现如下。其一:充电桩的场所建设一般面积较大、需要专门选址,建设方式不灵活,相应的会导致建设投资成本的增加,并由于建设场地受限、建设的数量相对较少,不利于电动车辆的充电需要。其二:多辆车进行充电时,如果现场只有一套充电桩或一个充电枪,那么,后续的车辆需要充电时,车主就只有在现场等待上一辆车充满电后,才能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基本整个过程中需要车主在现场等待(上一辆车充完电后,后一辆车驾驶室员移动车位到充电工位),这样会给车主带来一定不便。综上,提供一种能方便建设在道路沿线任何位置等,且能给驾驶员带来便利的充电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电动车辆充电桩,由于结构所限存在如背景所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能方便建设在道路沿线区域,在相关机构共同作用下,多辆车到充电工位后,通过车辆上的控制机构控制车身下端的受电机构到位后,车主就可离开现场、后续充满电得到提示后再返到移动车辆,给驾驶员带来了便利的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包括轨道、电动小车、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光电开关、主控模块、无线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供电机构、受电机构、满电提示电路、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扣费单元、计量单元、显示单元、提示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扣费单元、计量单元、提示单元是主控模块内的应用软件,显示单元是每位车主智能手机内的应用软件;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光电开关的发射端、满电提示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充电区域的路面之下开挖有深坑,电控箱安装在深坑一侧端上,光电开关的接收端安装在深坑另一侧端上,两套轨道铺设在深坑内下端,两套轨道侧端和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动小车的其中两套电机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外侧端绝缘安装有导电环,车体两侧端绝缘安装有接触片,接触片和导电环外侧端接触,电动小车的车轮外侧有导向槽,车轮的导向槽位于轨道的上端外侧;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滑动接触设备、支撑板,支撑板安装在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上,滑动接触设备有两套,两套滑动接触设备的下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板上端两侧,摄像头安装在支撑板上端前部,两只接触片上端和两套滑动接触设备及无线摄像头分别电性连接,电动推杆下端安装在电动小车上
部;所述受电机构每辆车安装一套,每套受电机构包括电动直线滑台和摄像头、显示屏、电源开关、接触板,电动直线滑台有两套,其中一套电动直线滑台纵向安装在车辆下外端,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横向安装在第一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下端;所述接触板安装在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下端一侧,接触板下端安装有两只接触片A,两只接触片A和车辆上蓄电池两极分别电性连接,摄像头安装在车身下,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另一端粘接有包含车主信息的二维码;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电源输出端和电动小车的电机减速机构、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满电提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主控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满电提示电路的配套电压互感器中心孔套在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的相线电源输入端外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接触设备包括套管、弹簧、滑杆,弹簧下端安装在套管内下端,滑杆下端安装在弹簧上端且滑杆下部位于套管内上部,滑杆的上端安装有接触球,套管下端安装在支撑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和电源开关安装在车辆驾驶台上,两只电源开关的电源输出端和两套电动直线滑台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满电提示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电压互感器、可调电阻、电阻、NPN三极管和继电器、整流桥堆、电容,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两个接线端和整流桥堆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整流桥堆的正极电源输出端和电容正极、可调电阻一端、继电器正极及控制电源输入端连接,可调电阻另一端和第一只电阻一端、第二只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只电阻另一端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只电阻另一端和NPN三极管发射极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能接收无线摄像头发送的视频数据,并将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控制电机减速机构驱动电动小车的车体在轨道上运动,在无线摄像头上端相应位置有车辆时停止输出电源,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得电活动柱上行,两套滑动接触设备的滑杆接触车辆下端的接触片A后、控制电动伸缩杆失电。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在车辆充满电后,能控制两套滑动接触设备的滑杆和接触片A分离为下一辆车进行充电。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两套滑动接触设备的滑杆接触车辆下端的接触片A后,控制单元为车主推送登录提示,车主接收到提示后、登录APP点选充电选项后,控制单元才控制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输出直流电源。
[0013]进一步地,所述计量单元对车辆充电的电量进行统计,并按电量进行计费,充满电后扣费单元对车主进行扣费,并发送满电提示信息到显示单元,车主接收到提示信息后,能经显示单元显示充电量数据和费用数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小车运动到轨道两侧端止点时能自动停止工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开关的接收端配套有继电器,光电开关接收端的电源输出端和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控模块的控制电源输出端和继电器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继电器两个常开触点端和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方便建设在道路沿线区域,在相关机构共同作用下,多辆车并列到充电工位,驾驶员分别通过车辆上的控制机构控制车身下端的受电机构到位
后(对准地面开口槽),车主就可离开现场、后续充满电得到提示后再返到现场移动车辆,给驾驶员带来了便利;充电前,光电开关在现场有车辆后才经主控电路板(主控模块)控制相关电路得电工作,每辆车充满电后,设备能自动由左至右、由右至左运动对多辆车进行循环充电,实现智能化控制基础上还达到了节省电能目的。本专利技术为电动车辆的充电带来了便利,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图1、2、5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4是本专利技术电路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软件架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2、3、4、5、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包括轨道、电动小车、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光电开关、主控模块、无线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供电机构、受电机构、满电提示电路、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扣费单元、计量单元、显示单元、提示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扣费单元、计量单元、提示单元是主控模块内的应用软件,显示单元是每位车主智能手机内的应用软件;所述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光电开关的发射端、满电提示电路安装在电控箱内,充电区域的路面之下开挖有深坑,电控箱安装在深坑一侧端上,光电开关的接收端安装在深坑另一侧端上,两套轨道铺设在深坑内下端,两套轨道侧端和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动小车的其中两套电机减速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外侧端绝缘安装有导电环,车体两侧端绝缘安装有接触片,接触片和导电环外侧端接触,电动小车的车轮外侧有导向槽,车轮的导向槽位于轨道的上端外侧;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滑动接触设备、支撑板,支撑板安装在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上,滑动接触设备有两套,两套滑动接触设备的下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板上端两侧,摄像头安装在支撑板上端前部,两只接触片上端和两套滑动接触设备及无线摄像头分别电性连接,电动推杆下端安装在电动小车上部;所述受电机构每辆车安装一套,每套受电机构包括电动直线滑台和摄像头、显示屏、电源开关、接触板,电动直线滑台有两套,其中一套电动直线滑台纵向安装在车辆下外端,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横向安装在第一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下端;所述接触板安装在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下端一侧,接触板下端安装有两只接触片A,两只接触片A和车辆上蓄电池两极分别电性连接,摄像头安装在车身下,第二套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动块另一端粘接有包含车主信息的二维码;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电源输出端和电动小车的电机减速机构、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满电提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主控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满电提示电路的配套电压互感器中心孔套在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的相线电源输入端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滑动接触设备包括套管、弹簧、滑杆,弹簧下端安装在套管内下端,滑杆下端安装在弹簧上端且滑杆下部位于套管内上部,滑杆的上端安装有接触球,套管下端安装在支撑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阳林谷冲刘胜利蔡万峰林娜黄钰云
申请(专利权)人:美利威瑟金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