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23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与一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相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在所述中间轴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9,10,11,12,13,14,15,16,17)的挡位齿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旋转固定地设置的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并且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将两个挡位齿轮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够接通多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9)和/或至少一个倒车挡(R3)。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设置六个齿轮平面(1-13,2-14,9-15,10-16,11-17,12-6),从而经由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能够接通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迂回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阐明的型式的双 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介绍
由公开文本DE 103 05 241 A1已知一种六挡的或七挡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 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它们分别以其输入端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以输出端分别与两 个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相连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相互同轴地设置。此外,与两个变速 器输入轴轴线平行地设置两个中间轴,它们的各空套齿轮与各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相 啮合。此外在各中间轴上旋转固定(drehfest)地保持多个可轴向移动的耦合装置,以便可 以接通相应的挡位齿轮。相应选择的传动比经由各从动齿轮传向一差速器。为了在已知的 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符合要求的各传动比级,需要大量齿轮平面,从而在安装中需要不 可忽略的结构空间。此外由公开文本DE 38 22 330 A1已知一种圆柱齿轮变速器。圆柱齿轮变速器包 括一可动力换挡(lastschaltbar)的双离合器,其一部分与一驱动轴连接和其另一部分与 一可旋转支承在驱动轴上的驱动空心轴相连接。为了规定的传动比,驱动轴与驱动空心轴 能够经由一切换元件(Schaltelement)相耦合。由公开文本DE 10 2004 001 961 A1已知一种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动力换挡变速 器,各离合器分别配备给一个分变速器(Teilgetriebe)。两个分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相 互同轴地设置并且经由各固定齿轮与配置的各中间轴的空套齿轮相啮合。各中间轴的各相 应的空套齿轮可以借助于配置的各切换元件旋转固定地连接于相应的中间轴。由该公开文 本还已知一八挡变速器,其中设置另一切换元件用以耦合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以便实现另一 传动比级。在该实施形式中七挡变速器就业已需要至少七个在两个分变速器中的齿轮平 面,以便可以实现各个传动比级。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方向不符合要求的加长,从而大大 限制在汽车中的安装可能性。此外由文献DE 10 2005 028 532 A1已知一种其它的动力换挡变速器,其具有两 个输入轴和仅仅一个中间轴。例如该种构造的八挡变速器需要多于七个齿轮平面,以便能 够实现各个传动比级、特别是倒车挡传动比。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方向不符合要求的加 长。此外为了实现倒车挡传动比,需要一个附加的的轴,其具有一个齿轮平面,该齿轮平面 包含一个切换元件和两个齿轮。在这种动力换挡变速器中的另外一个缺点是,仅仅在第一 和第二挡之间可实现动力换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建议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尽可能成本 低地和以尽可能少的构件在较小空间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多个可动力换挡的传动比级。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达到该目的。特别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出有利的构造。据此建议一结构空间优化的包括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离合器的输 入端与一驱动轴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例如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 入轴中的一个相连接。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中间轴或类似件,在所述中间轴或 类似件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并且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旋转固定 地设置构成为固定齿轮的挡位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相啮合。此外设置 多个耦合装置,用于将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旋转固定地连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具有在每个中间轴上设置的各一个从动齿轮或恒定小齿轮(Konstantenritzel),其分别与 一从动轴的齿部相耦合,以便将相应的中间轴连接于从动端,并且双离合器变速器还具有 至少一个可被激活的或可闭合的用于将两个挡位齿轮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切换元件,其中至 少能够实现多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和/或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优选具有仅仅六个齿轮平面,利用它们能 够以小的构造空间需求实现至少九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例如,所述六个齿轮平面此外能够通过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例如最多三个单齿 轮平面构成,在每个双齿轮平面中为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固定齿轮配置第一及第 二中间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并且至少一个空套齿轮能够用于至少两个挡位,从而经由至少 一个切换元件能够接通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迂回挡(Windimgsgang)。由于各空套齿轮的 可能的多次利用,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用尽可能少的齿轮平面实现最大数量的 传动比,其中优选所有的前进挡和/或至少一个倒车挡能够按照顺序实现动力换挡。为了在本专利技术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优化挡位分级,一个双齿轮平面例如也可 以通过两个单齿轮平面替换,即一个固定齿轮通过两个固定齿轮替换。由此能够达到特别 和谐的渐进的挡位分级。也可能的是,两个单齿轮平面通过一个双齿轮平面替换。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能够优选构成为9挡变速器,其具有至少九个可动力换 挡的挡位级。由于相对于已知的变速器装置短的构造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特别适用于在汽车中的前部横向安装。但按照相应考虑的汽车的型式和结构空间情况其它 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能的。优选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第一前进挡能够是迂回挡。据此,第一可动力 换挡的挡是迂回挡。此外至少一个倒车挡和/或其它的挡位(例如超速挡)同样能够构成 为迂回挡。部分倒车挡之间也能够彼此动力换挡。例如能够根据构造给第一中间轴配置例如四至五个可换接的空套齿轮,并且给第 二中间轴配备例如五个可换接的空套齿轮,它们分别与所配备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啮合。当最后一个速比间隔或倒数第二个速比间隔与相应之前的速比间隔相比构成为 较高的时,那么在由驾驶员要求的降挡时能够提供特别高的输出力矩或驱动功率。以有利的方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在一个中间轴上需要最多六个 切换位置。总体上在两个中间轴上仅仅需要十个切换位置,以便实现所建议的各个挡位级。在可能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可以规定,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也可以具有四个 双齿轮平面,从而相应地仅仅设置两个单齿轮平面,以便实现总体上六个齿轮平面。也可以 考虑其他的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规定,经由至少在第二中间轴上的一个切换元件,第二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能够与第一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连接,从而经由切换元件第一前进挡和/或一 个倒车挡和至少一个超速挡能够分别作为迂回挡接通。此外可以规定,经由一个附加或替代的在第一中间轴上的切换元件,第二分变速 器的空套齿轮能够与第一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连接,从而经由该切换元件能够分别接通至 少一个倒车挡和/或至少一个超速挡作为迂回挡。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因此能够至少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元件实现各 个迂回挡,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的挡位齿轮彼此耦合以便由此实现通过两个分变速器的力 流。相应使用的迂回挡-切换元件在此用于将两个空套齿轮耦合并且由此使得各变速器输 入轴彼此相关。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改变用于耦合两个规定的空套齿轮的切换元件的设 置,从而该切换元件无需强制设置在待耦合的各空套齿轮之间。据此也可设想相应的切换 元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优化与操作机构的连接。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中根据一个可能的构造规定,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 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以及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具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与一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相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在所述中间轴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的挡位齿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旋转固定地设置的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相啮合;多个耦合装置(A,B,C,D,E,F,G,H,I,J,K),用于将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与中间轴(w_v1,w_v2)旋转固定地连接;各一个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设置的从动齿轮(20,21),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一个从动轴(w_ab)的齿部相耦合;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两个挡位齿轮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够接通多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9)和/或至少一个倒车挡(R1,R3);其特征在于,设置六个齿轮平面(1-13,7-13,2-14,8-14,9-15,4-16,10-16,11-17,12-6),其中设置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中为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5)配置第一中间轴(w_v1)及第二中间轴(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3,14,15,16,17),在每个所述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内至少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3,14,15,16,17)能够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设置至少两个单齿轮平面(1-13,2-14,4-16,12-6),在所述单齿轮平面内为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的一个固定齿轮(1,2,4,6)配备中间轴(w_v1,w_v2)的一个空套齿轮(12,13,14,16),从而经由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能够接通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迂回挡。(附图1至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里格尔P雷克G贡波尔茨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