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70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包括外鼓、内鼓,所述外鼓的内壁下部设置向上延伸至上部的蛇形结构的散热道,所述内鼓同轴设置于外鼓中,且二者密封连接,内鼓的外壁接触散热道,其配合外鼓把散热道封闭成为两端开口的散热腔管,散热道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构成为出口,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构成为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密闭式循环冷却回路散热降温,散热介质全程在回路中流动,不会洒落或泄露到地面,在实现对制动鼓的外鼓和内鼓进行循环散热降温的同时,还对散热介质实现回收循环利用,解决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还解决了传统淋水降温导致路面湿滑或结冰,影响其他车辆行车安全的问题,有效保证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的行车安全。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

技术介绍

[0002]多数车辆,尤其是载货车辆的制动,多采用是刹车片和刹车鼓(即制动鼓)配合起来进行制动,轮毂上配有散热孔进行散热,但是存在散热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长下坡路段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刹车制动以控制行车速度,该操作则会导致刹车(即制动鼓)持续长时间存在高温,高温难以消散。现有的解决方式是加装淋水箱,通过水管持续对制动鼓进行喷淋降温,但是在高强度使用制动鼓的情况下,喷淋降温散热效果也不理想,喷淋降温的水不可回收直接就排放出去,增加行车成本;另一方面,水流到公路上造成路面湿滑,在冬天还会导致路面结冰,对于其他车辆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公路路面造成损坏。
[0003]因此,研制一种散热效果显著,并能对刹车制动鼓淋水回收再利用的新型制动装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外鼓、内鼓,所述外鼓的内壁下部设置向上延伸至上部的蛇形结构的散热道,所述内鼓同轴设置于外鼓中,且二者密封连接,内鼓的外壁接触散热道,其配合外鼓把散热道封闭成为两端开口的散热腔管,散热道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构成为出口,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构成为进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道圆周均设在外鼓的内壁上,所述散热道的两端相连接构成环闭结构,在连接处设有隔断散热道的隔板,所述隔板一侧的散热道设有向上穿出外鼓顶部的出口,隔板另一侧的散热道设有向上穿出外鼓顶部的进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道至少有两个,各所述散热道独立布设在外鼓的内壁上,各所述散热道的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的顶部构成为出口,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的顶部构成为进口。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散热道、供给管、回收管和泵的配合,构成密闭式循环冷却回路,散热介质全程在回路中流动,不会洒落或泄露到地面,降温速度较淋水降温方式快,散热面更大;在实现对制动鼓的外鼓和内鼓进行循环散热降温的同时,还对散热介质实现回收循环利用,解决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还解决了传统淋水降温导致路面湿滑或结冰,影响其他车辆行车安全的问题,有效保证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中外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中外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中内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技术中内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技术中散热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8为本技术中散热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中标号:1~外鼓,2~内鼓,3~散热道,4~隔板,5~出口,6~进口,7~卡接槽,8~卡接板,9~螺孔,10~限位凸起,11~限位槽,12~安装轴孔,13~功能通孔,1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6所示的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包括外鼓1、内鼓2,所述外鼓1的内壁下部设置向上延伸至上部的蛇形结构的散热道3,所述内鼓2同轴设置于外鼓1中,且二者密封连接,外鼓1下部与内鼓2底部之间则形成为安装空间,内鼓2的外壁接触散热道3,其配合外鼓1把散热道3封闭成为两端开口的散热腔管,散热道3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构成为出口5,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构成为进口6。
[0020]如图7所示,所述的散热道3圆周均设在外鼓1的内壁上,所述散热道3的两端相连接构成环闭结构,在连接处设有隔断散热道3的隔板4,所述隔板4一侧的散热道3设有向上穿出外鼓1顶部的出口5,隔板4另一侧的散热道3设有向上穿出外鼓1顶部的进口6,该结构为一周循环式结构,优点是减少接口,结构更简单。
[0021]如图8所示,所述的散热道3至少有两个,各所述散热道3独立布设在外鼓1的内壁上,各所述散热道3的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的顶部构成为出口5,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的顶部构成为进口6,该结构为半周、三分之一周循环式结构,具体周循环数根据设置散热道3数量而定,优点是能同步输入更多低温散热介质,使散热更快速高效。
[0022]所述的散热道3为向下凹陷的凹槽状结构。
[0023]所述的进口6、出口5上设有螺纹,方便连接。
[0024]所述的外鼓1的顶部内缘均设有若干向下凹陷的卡接槽7,在卡接槽7上设有螺孔9,所述内鼓2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与卡接槽7配适的卡接板8,在卡接板8上设有螺孔9,卡接板8通过螺栓与内鼓2的卡接槽7连接,保证外鼓1与内鼓2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
[0025]所述的外鼓1的内壁下部圆周均设置限位凸起10,内鼓2的底端圆周均设与限位凸起10配适的限位槽11。
[0026]所述的外鼓1底部中心处开设安装轴孔12,在安装轴孔12外侧的外鼓1底部圆周布设若干个功能通孔13。
[0027]所述的散热道3的边缘处设置与之配适的密封条14,保证内鼓2与散热道3的密封性,避免散热道3泄露。
[0028]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在使用时,首先把本装置通过外鼓1的安装轴孔12与车轴连接固定,进口6通过供给管、泵连接散热源,出口5通过回收管、泵连接回散热源,从而构成密封式的循环通道;其次,在进行制动鼓散热时,泵通过供给管把低温散热介质从进口6输
送入散热道3中,散热散热介质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为水、气体或散热油,并沿散热道3流动,与外鼓1、内鼓2接触换热,对外鼓1、内鼓2进行降温,换热后产生的高温散热介质则从出口5排出,再通过过回收管和泵输送回散热源冷却再利用,如此循环,实现对外鼓1、内鼓2散热降温,避免出现降温不及时导致外鼓1、内鼓2温度升高,影响制动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包括外鼓(1)、内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鼓(1)的内壁下部设置向上延伸至上部的蛇形结构的散热道(3),所述内鼓(2)同轴设置于外鼓(1)中,且二者密封连接,内鼓(2)的外壁接触散热道(3),其配合外鼓(1)把散热道(3)封闭成为两端开口的散热腔管,散热道(3)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构成为出口(5),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构成为进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道(3)圆周均设在外鼓(1)的内壁上,所述散热道(3)的两端相连接构成环闭结构,在连接处设有隔断散热道(3)的隔板(4),所述隔板(4)一侧的散热道(3)设有向上穿出外鼓(1)顶部的出口(5),隔板(4)另一侧的散热道(3)设有向上穿出外鼓(1)顶部的进口(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循环散热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道(3)至少有两个,各所述散热道(3)独立布设在外鼓(1)的内壁上,各所述散热道(3)的任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的顶部构成为出口(5),另一端向上穿出外鼓(1)的顶部构成为进口(6)。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宝徐云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云庆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