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73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包括交换外套、泵送机构、分流机构,所述交换外套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在交换外套的内中下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结构的隔板,隔板把交换外套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在所述上腔室中设置泵送机构、下腔室中设置分流机构,且泵送机构连通分流机构,在下腔室顶部设置连通泵送机构的上流体入口,在下腔室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精巧,结构紧凑,把泵送技术融合至交换装置中,有效保证和提升了流体输送压力,进而提升流体的供给和排出压力,加快流体在循环式密封散热系统中的流动速度,最终达到提升流体的循环交换散热速度和效率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动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数货车采用刹车片和刹车鼓配合起来进行制动,刹车片和刹车鼓在制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进行散热降温以保障刹车片和刹车鼓制动工作的稳定可靠;现有的散热降温方式是自行加装淋液箱对轮胎刹车鼓进行喷淋常温水降温,这样会导致路面留下大量的水,对于其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每次下坡前水箱加水,喷淋降温的水不可回收直接就排放出去了,增加行车成本。
[0003]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于是提出了循环式密封散热系统,用散热液来实现对刹车鼓的循环冷却作用,但是由于货车运动起来以后,轮毂是高速圆周运动,如何解决储仓内的散热液能稳定供给和排出刹车鼓,并避免交换设备与轮毂运动干扰,以实现热交换循环降温是关键技术点。因此,研制一种工作稳定可靠,避免运动干扰的流体交换装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交换外套、泵送机构、分流机构,所述交换外套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在交换外套的内中下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结构的隔板,隔板把交换外套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并在隔板中心处开设通孔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在所述上腔室中设置泵送机构、下腔室中设置分流机构,且泵送机构连通分流机构,在上腔室顶部设有连通泵送机构的上流体入口,在下腔室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其中,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上端盖、主叶轮、轴承、泵送锥罩、辅叶轮,所述上端盖固定设置于上腔室顶部的交换外套上,在上端盖中心处设有连通上腔室的上流体入口;所述泵送锥罩的下部同轴设置于隔板的通孔中,并与通孔动配合,且泵送锥罩的下部设有排孔连通下腔室,泵送锥罩的上部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上腔室的内壁;所述主叶轮的上端通过轴承同轴设于上端盖的上流体入口中,其下端向下延伸至泵送锥罩中上部,且主叶轮的叶轮轴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连通上流体入口,下端连通泵送锥罩;所述辅叶轮设置于下腔室顶部,辅叶轮的上部同轴连接泵送锥罩的下部,或同轴设置于排孔中,且辅叶轮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排流孔,排流孔的上端连通排孔或泵送锥罩,下端连通分流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椎体、轴承、油封、限位环,所述分流椎体通过轴承设置于下腔室的下部,在轴承的顶部设有油封,底部设有限位环,限位环把分流椎体、轴承限定在下腔室上,在分流椎体上设有下流体入口和下流体出口,下流体入口连通下腔室,下流体出口则同轴连通辅叶轮上的排流孔,所述下腔室的侧壁上设置连通外界的下流
体出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泵送锥罩顶部设有与之密封连接的支环板,支环板把上腔室的上部分隔为驱动室,下部为安装泵送锥罩的泵送室,在驱动室中的主叶轮的叶轮轴上同轴设置被动齿轮,在被动齿轮任一侧的驱动室中分别设置与被动齿轮啮合的过桥齿轮,在驱动室内壁上设有与过桥齿轮啮合的主动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腔室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端盖上的上流体入口外侧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结构设置的导管,导管呈直管状结构、L形管状结构或T字形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体积精巧,结构紧凑,把泵送技术融合至交换装置中,有效保证和提升了流体输送压力,进而提升流体的供给和排出压力,加快流体在循环式密封散热系统中的流动速度,最终达到提升流体的循环交换散热速度和效率目的;2、采用泵送机构快速把流体从储箱中抽吸供给刹车鼓,把刹车鼓中的流体抽吸排出至储箱中实现循环,通过分流机构实现低温流体输入和高温流体排出分配,二者互不干扰,避免混合,使流体供给和排放换热输送更稳定可靠,实现流体对刹车鼓快速、稳定、高效的循环散热降温,同时,泵送机构、分流机构能够旋转,完全避免了对轮毂运动产生干扰,适用性更广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流体出口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流体出口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交换外套,2~隔板,3~上腔室,4~下腔室,5~上端盖,6~上流体入口,7~泵送锥罩,8~主叶轮,9~叶轮轴,10~轴承,11~辅叶轮,12~排流孔,13~分流椎体,14~油封,15~限位环,16~下流体入口,17~下流体出口,18~密封圈,19~支环板,20~驱动室,21~被动齿轮,22~过桥齿轮,23~主动齿,24~耐磨垫片,25~导管,26~安装耳,2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3]如图1~9所示的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包括交换外套1、泵送机构、分流机构,所述交换外套1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在交换外套1的内中下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结构的隔板2,隔板2把交换外套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并在隔板2中心处开设通孔连通上腔室3和下腔室4,在所述上腔室3中设置泵送机构、下腔室4中设
置分流机构,且泵送机构连通分流机构,在上腔室3顶部设有连通泵送机构的上流体入口6,在下腔室4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17;其中,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上端盖5、泵送锥罩7、主叶轮8、轴承10、辅叶轮11,所述上端盖5固定设置于上腔室3顶部的交换外套1上,在上端盖5中心处设有连通上腔室3的上流体入口6;所述泵送锥罩7的下部同轴设置于隔板2的通孔中,并与通孔动配合,且泵送锥罩7的下部设有排孔连通下腔室4,泵送锥罩7的上部的外壁通过轴承10连接上腔室3的内壁;所述主叶轮8的上端通过轴承10同轴设于上端盖5的上流体入口6中,其下端向下延伸至泵送锥罩7中上部,且主叶轮8的叶轮轴9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连通上流体入口6,下端连通泵送锥罩7;所述辅叶轮11设置于下腔室4顶部,辅叶轮11的上部同轴连接泵送锥罩7的下部,或同轴设置于排孔中,且辅叶轮11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排流孔12,排流孔12的上端连通排孔或泵送锥罩7,下端连通分流机构。
[0014]所述的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椎体13、轴承10、油封14、限位环15,所述分流椎体13通过轴承10设置于下腔室4的下部,在轴承10的顶部设有油封14,底部设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把分流椎体13、轴承10限定在下腔室4上,在分流椎体13上设有下流体入口16和下流体出口17,下流体入口16连通下腔室4,下流体出口17则同轴连通辅叶轮11上的排流孔12,并与辅叶轮11卡接,带动辅叶轮11旋转,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上设置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外套(1)、泵送机构、分流机构,所述交换外套(1)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在交换外套(1)的内中下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结构的隔板(2),隔板(2)把交换外套(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并在隔板(2)中心处开设通孔连通上腔室(3)和下腔室(4),在所述上腔室(3)中设置泵送机构、下腔室(4)中设置分流机构,且泵送机构连通分流机构,在上腔室(3)顶部设有连通泵送机构的上流体入口(6),在下腔室(4)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流体出口(17);其中,所述泵送机构包括上端盖(5)、主叶轮(8)、轴承(10)、泵送锥罩(7)、辅叶轮(11),所述上端盖(5)固定设置于上腔室(3)顶部的交换外套(1)上,在上端盖(5)中心处设有连通上腔室(3)的上流体入口(6);所述泵送锥罩(7)的下部同轴设置于隔板(2)的通孔中,并与通孔动配合,且泵送锥罩(7)的下部设有排孔连通下腔室(4),泵送锥罩(7)的上部的外壁通过轴承(10)连接上腔室(3)的内壁;所述主叶轮(8)的上端通过轴承(10)同轴设于上端盖(5)的上流体入口(6)中,其下端向下延伸至泵送锥罩(7)中上部,且主叶轮(8)的叶轮轴(9)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连通上流体入口(6),下端连通泵送锥罩(7);所述辅叶轮(11)设置于下腔室(4)顶部,辅叶轮(11)的上部同轴连接泵送锥罩(7)的下部,或同轴设置于排孔中,且辅叶轮(11)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排流孔(12),排流孔(12)的上端连通排孔或泵送锥罩(7),下端连通分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供液的静止与转动流体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椎体(13)、轴承(10)、油封(14)、限位环(15),所述分流椎体(13)通过轴承(10)设置于下腔室(4)的下部,在轴承(10)的顶部设有油封(14),底部设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把分流椎体(13)、轴承(10)限定在下腔室(4)上,在分流椎体(13)上设有下流体入口(16)和下流体出口(17),下流体入口(16)连通下腔室(4),下流体出口(17)则同轴连通辅叶轮(11)上的排流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宝徐云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云庆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