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36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包括双电极矿热电炉和冷凝器,所述双电极矿热电炉和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且冷凝器上开设有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的进料通孔,所述连接管道和进料通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现有的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在炼锌的过程中,可以防止连接热电炉和冷凝器的通堵被固体颗粒物堵住,从而无需增设停机通堵工序,这样既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同时,又可以提高设备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除高氟氯次氧化锌烟尘杂质再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


技术介绍

[0002]铅锌矿物原料大多数都为铅锌矿共生,经过优先浮选很难达到铅锌完全分离

铅锌矿冶炼是将锌富集在渣中,然后用烟化炉处理炉渣,产出氧化锌或者次氧化锌

此外,湿法炼锌厂产出的浸出渣以及贫氧化锌矿经过回转窑烟化得到氧化锌或者次氧化锌

次氧化锌的主要成分是
ZnO
,只是品位一般为
45
%~
65


所谓“次
"
是指品位次,在我国广西

贵州

云南

湖南等等地方产量较大,主要利用火法冶炼锌过程中产生的水淬渣以及湿法冶炼锌过程中产生的锌浸出渣

以及其他含锌固体废弃物通过回转窑焙烧进行回收次氧化锌,次氧化锌用途主要是进一步加工电解锌或氧化锌

[0003]目前世界精锌的总产量中大约五分之四由湿法冶炼技术生产,即焙烧-浸出-净化-电积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日趋短缺,目前国内矿业界所产锌精矿杂质含量越来越高,对锌冶炼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原料中氟

氯含量的上升,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逐步实施和环保要求的更加严格,很多大型湿法炼锌厂系统中氟

氯水平呈上升趋势

而氟氯的存在对湿法系统设备的危害相当大

[0004]首先,氟

氯的存在对设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搅拌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浆叶上,湿法炼锌系统搅拌机使用广泛,浆叶材质大多数为不锈钢,氟氯离子浓度升高,使搅拌机浆叶的使用周期缩短

泵是系统中溶液输送的动力,不锈钢泵因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溶液中氟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对泵的叶轮

泵壳

泵盖



密封等零件的腐蚀加剧,增加了泵的消耗量

含氟氯的介质所带来的晶间腐蚀

小孔腐蚀

应力腐蚀

腐蚀疲劳

空泡腐蚀

湍流腐蚀造成泵的叶轮

叶轮螺母

轴套等与介质相接触的零部件被腐蚀溶解,尤其以叶轮的腐蚀最为突出

同时还可造成泵的泄漏,使泵轴承损坏和螺杆的腐蚀

基座的损坏

阀门的损坏

[0005]其次,氟

氯的存在对电解过程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溶液中的氟氯作为有害元素,在传统的锌粉净化工艺中基本没有分散,又未进行过氟

氯的开路,导致氟

氯在溶液中越积越多

在硫酸锌溶液中,氟

氯离子属于腐蚀阴阳极的阴离子杂质,氟离子能破坏阴极铝板表面的氧化铝膜,造成阴极铝板消耗增加;同时,氟能使锌在阴极板
(
铝板
)
上产生粘结现象,常出现阴极锌剥板困难,使得后续电解过程无法正常进行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氟浓度持续在
50mg/L
时,阴极表面开始有明显的腐蚀凹坑,当浓度达到
100

150mg/L
时,阴极板边缘开始出现较严重腐蚀,厚度减薄速度加快,剥板困难

当氟离子浓度达到
150mg/L
以上后,剥板很困难,大约
30
%的板子都很难一次性剥下,由此造成的阴极板损坏严重;同时氟是高毒性物质,能影响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中酶的活性,影响工人健康

因此国内外对硫酸锌电解液中的氟含量要求小于
50mg/L。
氯在电解过程中,主要造成阳极板腐蚀并影响电锌品级率,当氯离子浓度在
300mg/L
时,对析出锌品级率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调节电解添加
剂可以得到缓解,当氯离子浓度超过
500mg/L
以后,析出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很难控制,同时阳极板腐蚀速度明显加快,当氯离子浓度在
800mg/L
以后,阳极上明显有氯气析出,导致操作环境严重恶化

同时,氯离子在阳极氧化成氯酸盐后与阳极铅反应,增加溶液含铅,降低析出锌的级别,缩短阳极寿命

因此国内外对硫酸锌电解液中的氯含要求小于
200mg/L。
[0006]铅锌矿物原料通过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进行熔炼,并进入到冷凝器中进行冷凝,但是由于双电极矿热电炉与冷凝器之间存在的通道较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很容易沉积在通道上,从而导致通道被堵住,这样就需要停机进行通堵,从而导致加工效率的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2)
技术方案
[0010]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包括双电极矿热电炉和冷凝器,所述双电极矿热电炉和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且冷凝器上开设有与连接管道相连通的进料通孔,所述连接管道和进料通孔内设置有移动机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活塞和支撑杆,诉搜狐移动活塞活动设置在连接管道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活塞的侧壁上,且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管道的侧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

第一支撑筒和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活动插接在第一支撑筒内,所述第一支撑弹簧缠绕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外,且第一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上和第一支撑筒的外侧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条,且第一直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外,且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连接管道内,所述第一齿轮的侧壁与第二直齿条相啮合,且第二直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通堵板,所述通堵板活动设置在进料通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滑块

限位滑槽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包括双电极矿热电炉
(1)
和冷凝器
(2)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极矿热电炉
(1)
和冷凝器
(2)
之间通过连接管道
(3)
进行连接,且冷凝器
(2)
上开设有与连接管道
(3)
相连通的进料通孔
(4)
,所述连接管道
(3)
和进料通孔
(4)
内设置有移动机构
(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
(5)
包括移动活塞
(51)
和支撑杆
(52)
,诉搜狐移动活塞
(51)
活动设置在连接管道
(3)
内,所述支撑杆
(52)
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活塞
(51)
的侧壁上,且支撑杆
(52)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组件
(53)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53)
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管道
(3)
的侧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53)
包括第一支撑杆
(531)、
第一支撑筒
(532)
和第一支撑弹簧
(533)
,所述第一支撑杆
(531)
活动插接在第一支撑筒
(532)
内,所述第一支撑弹簧
(533)
缠绕连接在第一支撑杆
(531)
外,且第一支撑弹簧
(533)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
(531)
的侧壁上和第一支撑筒
(532)
的外侧壁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
(52)
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条
(54)
,且第一直齿条
(54)
与第一齿轮
(55)
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
(55)
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
(56)
外,且第一转动杆
(56)
转动设置在连接管道
(3)
内,所述第一齿轮
(55)
的侧壁与第二直齿条
(57)
相啮合,且第二直齿条
(57)
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通堵板
(58)
,所述通堵板
(58)
活动设置在进料通孔
(4)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炼锌的直流双电极矿热电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
(5)
还包括限位组件
(59)
,所述限位组件
(59)
包括限位滑块
(591)、
限位滑槽
(592)
和限位弹簧
(593)
,所述限位滑块
(591)
滑动设置在限位滑槽
(592)
内,且限位滑槽
(592)
固定连接在连接管道
(3)
内,所述限位滑槽
(592)
的底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
(593)
的一端,且限位弹簧
(593)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滑块
(591)

。6.
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黄木俊夏海燕陈雪云李涛莫兴斌黎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梧州市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