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143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方法,包括:1)将沿a轴方向生长的Si单晶基片和MgO陶瓷靶材送入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片并通入高纯氧气,将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面产生等离子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MgO薄膜缓冲层;2)将沉积有MgO薄膜缓冲层的Si单晶基片和BaTi2O5陶瓷靶材送入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片并通入高纯氧气,将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面产生等离子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BaTi2O5铁电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筑与BaTi2O5铁电薄膜相匹配的MgO薄膜缓冲层,能够获得在Si单晶基片上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物相单一的BaTi2O5铁电薄膜,实现BaTi2O5铁电薄膜与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有利于与传统半导体器件的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铁电薄膜具有良好的介电、压电、铁电、热释电、光电及非线性光学等特性,在微电 子、光电子、集成光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钛酸 铅、锆钛酸铅等含铅类铁电薄膜,但是这类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 带来危害。因此,进一步开发不含铅的、与环境友好的铁电薄膜新材料,已成为当前新材料 研究的热点之一。BaTi2O5薄膜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介电和铁电性能优良的无铅铁 电材料,它有望替代传统的铅基铁电薄膜,应用于动态随机存储器和非挥发性铁电随机存 储器等集成器件,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显著。研究表明,BaTi2O5的铁电性只表现在b轴方向上,因此制备出沿b轴方向择优 生长的BaTi2O5薄膜是实现其应用的必要前提。由于BaTi2O5铁电薄膜的制备和取向控 制都很困难,其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很少,目前仅 有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在MgO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相关研究,通过控制沉积工 艺参数,可以实现BaTi2O5薄膜沿b轴方向的择优生长。虽然MgO单晶基片与BaTi2O5铁电 薄膜的晶格匹配且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但MgO单晶基片的价格昂贵、加工困难, 而且不利于与传统半导体器件的集成。Si单晶是半导体工业中最常用的基片材料,为实现 BaTi2O5铁电薄膜与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还必须要开展BaTi2O5铁电薄膜在Si单晶基片上 的制备研究,这对于满足铁电器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需要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的BaTi2O5 铁电薄膜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BaTi2O5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以MgO陶瓷为靶材,MgO靶材的纯度>98%、致密度>90%,基片材料为沿a轴 方向生长的Si单晶;先将基片和靶材送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的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 片至300 450°C,然后通入高纯氧气并保证沉积室内的氧压小于lPa,随后将能量密度为 3 4J/cm2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面高温熔蚀并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 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MgO薄膜缓冲层;沉积时间为0. 5 1. 5h,得到的MgO薄膜 物相单一、沿a轴方向择优生长、厚度60 180nm ;2)以BaTi2O5陶瓷为靶材,BaTi2O5靶材的纯度> 98%、致密度> 90%,基片材料 采用上一步获得的、沉积有MgO薄膜缓冲层的Si单晶;先将基片和靶材送入脉冲激光沉积 设备的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片至700 800°C并通入高纯氧气使沉积室内的氧压为10 15Pa,随后将能量密度为1. 5 2. 5J/cm2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 面高温熔蚀并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BaTi2O5铁电薄膜;沉积 时间为2 4h,得到的BaTi2O5铁电薄膜物相单一、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厚度170 320nm。本专利技术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先在Si单晶基片上构筑与BaTi2O5薄膜相匹配的 MgO薄膜缓冲层,解决BaTi2O5薄膜与Si单晶基片之间的晶格失配问题以实现BaTi2O5薄膜 的择优生长;然后再在MgO/Si基片上,通过控制脉冲激光沉积工艺调控BaTi2O5薄膜的结晶 取向,制备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的BaTi2O5铁电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获得在Si单晶基片上沿b轴方向择优 生长、物相单一的BaTi2O5铁电薄膜,实现了 BaTi2O5铁电薄膜与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克服 了 MgO单晶基片价格昂贵、加工困难等问题,有利于与传统半导体器件的集成,有力推动了 BaTi2O5铁电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制备MgO薄膜缓冲层和BaTi2O5铁电薄膜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图中,沉积 室;2-基片;3-靶材;4-氧气;5-激光器;6-反射镜;7-透镜;8-等离子体羽辉。图2为实施例1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的MgO薄膜缓冲层的物相和结晶取向。图3为实施例1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的MgO薄膜缓冲层的表面形貌。图4为实施例1在MgO/Si基片上制备的BaTi2O5铁电薄膜的物相和结晶取向。图5为实施例1在MgO/Si基片上制备的BaTi2O5铁电薄膜的断面形貌。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 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MgO薄膜缓冲层以纯度98.5%、致密度93%的 MgO陶瓷为靶材,基片材料为沿a轴方向生长的Si单晶,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先将基片2 和靶材3分别送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的沉积室1中并对沉积室1抽真空至10_4Pa,基片2与 靶材3以20转/分的转速均勻旋转,二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为50mm ;然后,将基片2加 热至40(TC,再将激光器5产生的高功率脉冲激光束(激光能量密度3. 5J/cm2)经反射镜6 和透镜7聚焦后照射在靶材3表面上,使靶材3表面高温熔蚀并进一步产生高温高压等离 子体羽辉8,最后沉积在基片2上形成MgO薄膜缓冲层,沉积时间为1. 2h。MgO薄膜缓冲层的物相、结晶取向和表面形貌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图2说明了 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的MgO薄膜缓冲层的物相和结晶取向,薄膜为单一的MgO物相,结晶 良好而且沿a轴方向择优生长;图3说明了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的MgO薄膜缓冲层的表面 形貌,薄膜表面平整,厚度约150nm。2)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进一步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以纯度99%、致密度 95%的BaTi2O5陶瓷为靶材,基片材料采用上一步获得的、沉积有MgO薄膜缓冲层的Si单晶 (表示为MgO/Si基片),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先将基片2和靶材3分别送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的沉积室1中并对沉积室1抽真空至10_4Pa,基片2与靶材3以20转/分的转速均勻 旋转,二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为50mm ;然后,将基片2加热至700°C,通入纯度99. 999% 的氧气4并使沉积室1内的氧压为12. 5Pa ;随后将激光器5产生的高功率脉冲激光束(激 光能量密度2J/cm2)经反射镜6和透镜7聚焦后照射在靶材3表面上,使靶材3表面高温 熔蚀并进一步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羽辉8,最后沉积在基片2上形成BaTi2O5薄膜,沉积 时间为2. 6h。BaTi2O5铁电薄膜的物相、结晶取向和表面形貌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图4说明了在MgO/Si基片上制备的BaTi2O5铁电薄膜的物相和结晶取向,可以看出,除Si单晶基片 和MgO薄膜缓冲层的衍射峰外,图谱中只出现了 BaTi2O5的特征峰,说明得到的BaTi2O5铁电 薄膜物相单一、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图5说明了在MgO/Si基片上制备的BaTi2O5铁电薄膜 的断面形貌,可以看出,BaTi2O5铁电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Si单晶基片上制备BaTi↓[2]O↓[5]铁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MgO陶瓷为靶材,MgO靶材的纯度>98%、致密度>90%,基片材料为沿a轴方向生长的Si单晶;先将基片和靶材送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的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片至300~450℃,然后通入高纯氧气并保证沉积室内的氧压小于1Pa,随后将能量密度为3~4J/cm↑[2]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面高温熔蚀并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MgO薄膜缓冲层;沉积时间为0.5~1.5h,得到的MgO薄膜物相单一、沿a轴方向择优生长、厚度60~180nm;  2)以BaTi↓[2]O↓[5]陶瓷为靶材,BaTi↓[2]O↓[5]靶材的纯度>98%、致密度>90%,基片材料采用上一步获得的、沉积有MgO薄膜缓冲层的Si单晶;先将基片和靶材送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的沉积室中并抽真空,加热基片至700~800℃并通入高纯氧气使沉积室内的氧压为10~15Pa,随后将能量密度为1.5~2.5J/cm↑[2]的脉冲激光束照射在靶材表面上,使靶材表面高温熔蚀并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羽辉,最后沉积在基片上形成BaTi↓[2]O↓[5]铁电薄膜;沉积时间为2~4h,得到的BaTi↓[2]O↓[5]铁电薄膜物相单一、沿b轴方向择优生长、厚度170~320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联盟王传彬沈强王芳李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