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退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02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包括退火炉、用于堆叠铜管的托盘、用于输送托盘的输送辊,输送辊经过退火炉以将托盘送入或送出退火炉,托盘包括底板、侧板,底板和侧板之间设置有可对侧板施加扭力以使侧板朝上延伸的扭簧;退火炉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的一侧的进料门、用于开关进料门的第一开关机构、设置在炉体的另一侧的出料门、用于开关出料门的第二开关机构,输送辊经过进料门和出料门,炉体内设置有可将侧板展开至水平的展开机构,侧板水平时,侧板的上侧和底板的上侧齐平,以便铜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摊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堆叠在一起的铜管进入退火炉后,可将铜管平摊成一层,以使铜管之间的退火程度接近。以使铜管之间的退火程度接近。以使铜管之间的退火程度接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退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退火
,尤其涉及一种铜管退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铜管在制备出来后,为了方便搬运,多个铜管堆叠在托盘上,然后铜管需要进行退火以提高其品质。现有的铜管退火装置包括退火炉和位于退火炉一侧的炉门,退火的时候,将铜管堆叠在一个托盘上,然后将整个托盘放入退火炉,关闭炉门后,缓慢加热铜管后,然后在使铜管缓慢降温,降温完成后,打开炉门而将托盘取出。
[0003]现有的退火装置在给铜管退火的时候,铜管堆叠在托盘上,不利于内侧的铜管的受热和散热,内外铜管退火的程度不同,从而影响铜管品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铜管退火装置,在给铜管退火时,铜管堆叠在一起,导致铜管之间退火程度不同的缺点,提出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堆叠在一起的铜管进入退火炉后,可将铜管平摊成一层,以使铜管之间的退火程度接近。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包括退火炉、用于堆叠铜管的托盘、用于输送托盘的输送辊,输送辊经过退火炉以将托盘送入或送出退火炉,托盘包括底板、转动连接在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底板和侧板之间设置有可对侧板施加扭力以使侧板朝上延伸的扭簧;退火炉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的一侧的进料门、用于开关进料门的第一开关机构、设置在炉体的另一侧的出料门、用于开关出料门的第二开关机构,输送辊经过进料门和出料门,炉体内设置有可将侧板展开至水平的展开机构,侧板水平时,侧板的上侧和底板的上侧齐平,以便铜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动至侧板上而摊平成一层。
[0006]本申请中,输送辊将托盘和堆叠在内的铜管送入退火炉后,展开机构将侧板展开至水平,铜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动至侧板上而摊平成一层,以使退火炉在给铜管退火时,铜管之间的退火程度接近;退火完成后,扭簧可使侧板重新向上,托盘的体积缩小,铜管又堆叠在托盘内,出料后,方便将托盘搬走。
[0007]进一步的,底板的前后两侧均延伸出耳板,侧板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耳板内,转轴固定连接有线轮,线轮上缠绕有拉线,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块,底板内设置有线道,拉线经过线道和连接块连接;展开机构包括设置在炉体内且设置在输送辊的下侧的支撑板、可驱动支撑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缸、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侧并能吸附连接块的电磁铁。
[0008]通过上述设置,侧板通过转轴和耳板和底板转动连接,当电磁铁吸附连接块时,第一驱动缸向下驱动电磁铁即可通过连接块、拉线、线轮、转轴而将侧板展开,当电磁铁放开连接块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侧板自动回弹。
[0009]进一步的,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当侧板水平时,限位板向上延
伸,以防铜管从侧板的边缘滚落。
[0010]进一步的,炉体内设置有用于下压铜管以帮助铜管摊平的压板,以及用于驱动压板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缸。
[0011]通过上述设置,使铜管能充分摊平。
[0012]进一步的,铜管摊平时,铜管之间相互抵接,且两端的铜管和对应的限位板抵接。
[0013]通过上述设置,当铜管摊平后,铜管在托盘上的位置固定。
[0014]进一步的,炉体内设置有上下设置有上安装梁和下安装梁,上安装梁和下安装梁沿输送辊的输送方向延伸,上安装梁和下安装梁均位于输送辊的上侧且位于托盘的运动路径的一侧,炉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安装梁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下安装梁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上安装梁的下侧沿长度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凸出板,下安装梁的上侧沿长度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凸出板,第一凸出板均穿过有用于插入铜管的端部并提升铜管的第一插杆,第一插杆和第一凸出板滑动连接,第二凸出板均设置有用于插入铜管的端部并提升铜管的第二插杆,第二插杆和第二凸出板滑动连接,第一凸出板和第二凸出板交替设置,以使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交替设置,炉体上设置有顶杆机构,顶杆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沿各自的轴线运动,以使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入或拔出铜管的端部;铜管摊平时,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对准铜管的端部。
[0015]通过上述设置,在退火的时候,可将铜管和下侧的托盘分开,且铜管之间彼此分开,即,使铜管的外周均腾空,使铜管的周向均能稳定而又均匀的受热和加热。
[0016]进一步的,顶杆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梁远离托盘的运动路径的一侧的推板、用于驱动推板靠近或远离托盘的推动缸,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远离托盘的运动路径的一端均滑动连接在推板上。
[0017]通过上述设置,推动缸驱动推板时,即可带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同步运动,当上安装梁和下安装梁上下运动时,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在推板上上下滑动。
[0018]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上端可凸出输送辊的上侧以对托盘进行定位;底板的前侧和限位柱抵接时,展开机构展开侧板,铜管摊平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对准铜管的端部。
[0019]进一步的,上安装梁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穿过退火炉的上侧并和退火炉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退火炉的上侧的卷扬机,卷扬机通过钢绞线和上安装梁连接。
[0020]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卷扬机收放钢绞线带动上安装梁上下运动。
[0021]进一步的,第二升降机构为设置在退火炉的下侧的第三驱动缸。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的铜管退火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4]图3为托盘的仰视图。
[0025]图4为托盘和铜管进入退火炉后的示意图。
[0026]图5为铜管摊平后的示意图。
[0027]图6为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插入铜管后的示意图。
[0028]图7为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提起铜管后的示意图。
[0029]图8为实施例的铜管退火系统出料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31]参见图1至图8,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包括退火炉11、用于堆叠铜管21的托盘12、用于输送托盘12的输送辊13,输送辊13经过退火炉11以将托盘12送入或送出退火炉11,托盘12包括底板121、转动连接在底板121前后两侧的侧板122,底板121和侧板122之间设置有可对侧板122施加扭力以使侧板122朝上延伸的扭簧(图中未显示);退火炉11包括炉体111、设置在炉体111的一侧的进料门112、用于开关进料门112的第一开关机构(图中未显示)、设置在炉体111的另一侧的出料门113、用于开关出料门113的第二开关机构(图中未显示),输送辊13经过进料门112和出料门113,炉体111内设置有可将侧板122展开至水平的展开机构14,侧板122水平时,侧板122的上侧和底板121的上侧齐平,以便铜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动至侧板上而摊平成一层。
[0032]本申请中,输送辊13将托盘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包括退火炉、用于堆叠铜管的托盘、用于输送托盘的输送辊,所述输送辊经过所述退火炉以将所述托盘送入或送出所述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底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可对所述侧板施加扭力以使所述侧板朝上延伸的扭簧;所述退火炉包括炉体、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一侧的进料门、用于开关所述进料门的第一开关机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另一侧的出料门、用于开关所述出料门的第二开关机构,所述输送辊经过所述进料门和所述出料门,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可将所述侧板展开至水平的展开机构,所述侧板水平时,所述侧板的上侧和所述底板的上侧齐平,以便所述铜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滚动至所述侧板上而摊平成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均延伸出耳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耳板内,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线轮,所述线轮上缠绕有拉线,所述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底板内设置有线道,所述拉线经过所述线道和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展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内且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的下侧的支撑板、可驱动所述支撑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并能吸附所述连接块的电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当所述侧板水平时,所述限位板向上延伸,以防所述铜管从所述侧板的边缘滚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用于下压所述铜管以帮助所述铜管摊平的压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板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摊平时,所述铜管之间相互抵接,且两端的铜管和对应的所述限位板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管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上下设置有上安装梁和下安装梁,所述上安装梁和所述下安装梁沿所述输送辊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上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占蒋永坚倪琦国杨林赵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