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43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及车辆,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包括设于车架纵梁上的支撑支架。其中,支撑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顶板,支架主体的底部连接在车架纵梁上,顶板连接在支架主体的顶部,且支架主体内形成位于车架纵梁与顶板之间的腔体。顶板上设有连接部和限位部,连接部用于和货箱连接,限位部用于限制货箱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用于限制货箱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的限位部,可快速将货箱定位到预装配位置,可提高货箱的安装效率。另外,通过在支架主体内形成位于车架纵梁与顶板之间的腔体,又可使得支架主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对货箱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和刚度。强度和刚度。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货箱支撑结构。
[0002]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辆货箱支撑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3]目前,皮卡汽车通常通过货箱支架来安装货箱,现有的货箱支架一般焊接在车架纵梁上,并且通常在两侧的车架纵梁上均设有货箱支架用来支撑安装货箱。由于货箱体积较大,而货箱支架较小,在安装过程中,不便于将两侧货箱支架的安装点与两侧的货箱支架上的连接点一一对正,需要多次调整对正,导致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可提高车辆货箱的安装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包括设于车架纵梁上的支撑支架;
[0007]所述支撑支架具有支架主体和顶板,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上,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顶部,且所述支架主体内形成位于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顶板之间的腔体;
[0008]所述顶板上设有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和货箱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货箱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上的限位翻边,且所述限位翻边沿整车上下方向向上翻折;和/或,
[0010]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上的连接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支架还具有加强板;
[0012]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敞口,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的敞口处,且至少部分封闭所述腔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呈“U”形,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主壁;
[0014]两个所述侧壁均与所述车架纵梁的顶部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主壁以及两个所述侧壁均相连,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一侧侧部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壁与所述车架纵梁另一侧的侧部相连;和/或,
[0016]两个所述侧壁远离所述主壁的一侧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一侧侧部相连。
[001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底部均设有向所述腔体外翻折的外翻边,且所述外翻边延伸至所述延伸部上,所述外翻边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
[0018]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限位部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并设沿车辆前
后方向,在所述顶板的前后两个边缘分别设有第二翻边;
[0019]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主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翻边与对应侧的所述侧壁一一对应连接;
[0020]各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凹槽,各所述第二翻边和与之对应的所述侧壁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一凹槽边缘设置的焊道连接。
[0021]进一步的,沿车辆前后方向,所述加强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侧翻边,所述加强板通过两个所述侧翻边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
[002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车架纵梁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二凹槽边缘设置的焊道连接;和/或,
[0023]所述主壁、两个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加强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减重孔。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5]本技术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通过在顶板上设置用于限制货箱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的限位部,可快速将货箱定位到预装配位置,可提高货箱的安装效率。另外,通过在支架主体内形成位于车架纵梁与顶板之间的腔体,又可使得支架主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对货箱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和刚度。
[0026]另外,限位部包括设于顶板上的限位翻边,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同时也可提高顶板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加强板,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支架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允许支撑支架具有较高的高度,使得货箱连接点具有较大的设置灵活性。
[0027]其次,支架主体呈“U”形,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而两个侧壁均与车架纵梁的顶部相连,加强板连接在两个侧壁之间,并与车架纵梁的一侧侧部相连,可使得支撑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两个面连接,能够大大增加对货箱支撑的强度和刚度。
[0028]将主壁与车架纵梁另一侧的侧部相连,以及将延伸部和加强板与车架纵梁同一侧的侧部相连的设置,均能够进一步增加对货箱支撑的强度和刚度。通过设置外翻边,不仅可提高侧壁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实现侧壁与车架纵梁的连接。
[0029]通过在顶板边缘设置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不仅可提高顶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实现顶板与支架主体的连接;而各第二翻边和与之对应的侧壁之间通过沿第一凹槽边缘设置的焊道连接,可有效增加第二翻边和侧壁之间的连接长度,进而增加连接强度。
[0030]此外,加强板上设置侧翻边,不仅可提高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加强板与两个侧壁相连,并可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加强板和车架纵梁之间通过沿第二凹槽边缘设置的焊道连接,可有效增加加强板和车架纵梁的侧部之间的连接长度,进而增加连接强度。
[003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车辆货箱支撑结构。
[0032]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的装配状态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装配状态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主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主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支撑支架;2、加强板;3、车架纵梁;M、避让槽;
[0047]101、支架主体;102、顶板;
[0048]1011、主壁;1012、侧壁;
[0049]10111、第一减重孔;10121、延伸部;10122、外翻边;1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架纵梁(3)上的支撑支架(1);所述支撑支架(1)具有支架主体(101)和顶板(102),所述支架主体(101)的底部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3)上,所述顶板(102)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101)的顶部,且所述支架主体(101)内形成位于所述车架纵梁(3)与所述顶板(102)之间的腔体;所述顶板(102)上设有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和货箱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货箱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02)上的限位翻边(1021),且所述限位翻边(1021)沿整车上下方向向上翻折;和/或,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02)上的连接孔(10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1)还具有加强板(2);所述支架主体(101)的一侧敞口,所述加强板(2)连接在所述支架主体(101)的敞口处,且至少部分封闭所述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1)呈“U”形,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1012),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1012)之间的主壁(1011);两个所述侧壁(1012)均与所述车架纵梁(3)的顶部(303)相连,所述顶板(102)与所述主壁(1011)以及两个所述侧壁(1012)均相连,所述加强板(2)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1012)之间,并与所述车架纵梁(3)的一侧侧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货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壁(1011)与所述车架纵梁(3)另一侧的侧部相连;和/或,两个所述侧壁(1012)远离所述主壁(1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芳宋衍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