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46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板1、左模块2、右模块3,浇口板1设置在模具上部,左、右模块2、3设置在模具下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设置型腔5,所述的型腔5对称设置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左、右模块2、3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6;其优点是:将原来左、右模块上的型腔相互错开设置改为对称性地设置,使其相同大小的左、右模块上的型腔增加了一倍,因而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上的电极柱的浇铸模具,具体讲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是一种手工浇铸模,模具上部为浇口板位置,下部是由左、右模块的位置,见附图1和附图2。左模块与右模块的一端由一转轴铰链连接,另一端为握手柄,左、右模块上设置有相同的铸件型腔,左、右模块贴面合模,使其左模块的贴面成为右模块上型腔的直面型腔壁,右模块的贴面成为左模块上型腔的直面型腔壁,这样,左、右模块上的型腔必须相互错开一个型腔位置,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型腔,见附图2;上部为浇口板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销,另一端为握手柄,浇口板的底板上设置有左、右二排溶液浇注孔。使用时,定位销插入下部左右模块上的定位孔内,左、右二溶液浇注孔与下部的左右模块上的型腔相对应,用人工将高温溶化的铅水舀入浇口板内,铅水通过浇口板底板上的溶液浇注孔注入左右模块构成的成型腔内,待冷却固化后,形成所需要的跨桥极柱零件,开模取出。由此可见,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因其型腔在左、右模块上是相互错开设置,造成左、右模块利用率低,从而其生产效率也低,浪费了工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模块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板、左模块、右模块,所述的浇口板设置在模具上部,左、右模块设置在模具下部,左模块与右模块相合面上设置有型腔,其特点是,所述的型腔对称设置在左模块与右模块的相合面上,左、右模块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原来左、右模块上的铸件型腔相互错开设置改为对称性地设置,使其相同大小的左、右模块上的铸件型腔增加了一倍,因而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作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所述的分隔板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式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设置在左、右模块的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有掀钮。有了转轴式连接机构和掀钮,在左、右模块合模或开模时,分隔板的一端相对固定,另一端的掀钮方便于将分隔板放下去或拿起来。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的主(俯)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去掉浇口板后的俯视示意3图; 图3为本技术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主(俯)视示意图; 图5本技术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去掉浇口板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1、浇口板,11、浇注孔,2、左模块,21、定位孔3、右模块,4、铰链,5、型腔,6、分隔板,61、转轴式连接机构,62、掀钮,7、销钉。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的主(俯)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去掉浇口板后的俯视示意图; 由图3、图4、图5与图1、图2相比较,较清楚地显示,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也是一种手工浇铸模,它包括浇口板1、左模块2、右模块3,浇口板1设置在模具上部,左、右模块2、3设置在模具下部,所述的浇口板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销,另一端为握手柄,浇口板的底板上设置有左、右二排溶液浇注孔;左模块2与右模块3的一端为铰链4连接,另一端各设置有握手柄,左模块2上设置有与浇口板1上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孔21,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设置型腔5,所述的型腔5对称设置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左、右模块2、3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6。分隔板6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右模块2、3相连接的转轴式连接机构61 ,另一端设置有掀钮62。 使用过程1、先合模,将分隔板6置在左、右模块2、3之间,再将左右模2、3合拢,合拢后,用销钉7在左右模2、3的前后端进行横向销紧,而后将浇口板1盖在左右模块的上面,使浇口板1上的定位销插入左模块的定位孔21内,浇口板6底板上的左、右二排溶液浇注孔11与下部的左右模块2、3上的型腔5自然相对应。2、浇铸,操作工人将高温溶化的铅水舀入浇口板1内,铅水通过浇口板6底板上的溶液浇注孔11自然注入左、右模块2、3的成型腔5内。3、开模,待型腔5内的浇铸液冷却固化后,形成所需要的跨桥极柱零件,取下浇口板1,卸下左右模两端的销钉7,用手拿住分隔板6上的掀钮62将分隔板6掀起,分开左右模2、3,取出铸件-跨桥极柱。权利要求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板(1)、左模块(2)、右模块(3),所述的浇口板(1)设置在模具上部,所述的左、右模块(2、3)设置在模具下部,所述的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设置有型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5)对称设置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所述的左、右模块(2、3)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板(6)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式连接机构(61),连接机构(61)设置在左、右模块(2、3)的铰链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有掀钮(6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板1、左模块2、右模块3,浇口板1设置在模具上部,左、右模块2、3设置在模具下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设置型腔5,所述的型腔5对称设置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左、右模块2、3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6;其优点是将原来左、右模块上的型腔相互错开设置改为对称性地设置,使其相同大小的左、右模块上的型腔增加了一倍,因而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文档编号B22D25/04GK201455234SQ20092012470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杜光 申请人:圣豹电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跨桥极柱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板(1)、左模块(2)、右模块(3),所述的浇口板(1)设置在模具上部,所述的左、右模块(2、3)设置在模具下部,所述的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设置有型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5)对称设置在左模块(2)与右模块(3)相合面上,所述的左、右模块(2、3)相合面之间设置一块分隔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
申请(专利权)人:圣豹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