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13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对接连接的联轴节半体,联轴节半体包括内齿套和设于内齿套内部的外齿轴,外齿轴与内齿套相啮合,内齿套内侧端过盈卡接安装有中心板,中心板外侧缘与内齿套内侧面之间设有O型圈二,中心板上设有位于中心的注油孔,还包括过盈卡接安装于注油孔内部的塞子,两个联轴节半体上的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通过在注油孔内部加装一个塞子,并且在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从而解决解耦运输过程中联轴节半体漏油的问题,两个联轴节半体组装为齿式联轴节使用时,两个联轴节半体之间的腔室可以相互通气实现气压平衡,确保齿式联轴节工作时的平稳安全性。时的平稳安全性。时的平稳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联轴节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鼓形齿式联轴节(联轴器)是地铁、轻轨列车和高速动车组等的传动、转向和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齿式联轴节,包括两个对接连接的联轴节半体,所述的联轴节半体包括内齿套1和设于内齿套1内部的外齿轴2,所述的外齿轴2与内齿套1相啮合,所述的内齿套1和外齿轴2之间通过波纹管3形成封闭的润滑腔,润滑腔内填充有润滑介质,所述的内齿套1的外侧端缘位置设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齿套端盖1

1,波纹管3的外侧端压紧固定于齿套端盖1

1的端缘上,波纹管3的内侧端通过压环和压环螺栓压紧固定于外齿轴2上,所述的齿套端盖1

1的内端缘与波纹管3外侧端的翻边一之间设有O型圈一,所述的内齿套1的内侧端缘位置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法兰盘4,所述的法兰盘4上设有安装孔4

1,两个所述的联轴节半体通过贯穿法兰盘4上安装孔4

1的螺栓组件5对接固定连接,所述的内齿套1的内侧端还过盈卡接安装有用于封堵其内侧端的中心板6,所述的中心板6上设有位于中心的注油孔7,位于中心板6外侧缘位置的翻边二与内齿套1的内侧面之间还设有O型圈二,所述的内齿套1的内侧端面上嵌装有O型圈三8,所述的外齿轴2内部过盈配合安装有衬套,使用时,衬套内部过盈配合安装有轴体。
[0003]上述结构的齿式联轴节,使用时,一个联轴节半体的外齿轴与机车上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另一个联轴节半体的外齿轴与机车上齿轮箱的转轴固定连接。车辆在主机厂完成线路动态调试后,在运往最终用户前,需要解编车辆,并解耦齿式联轴节和固定转向架,即需要将齿式联轴节的两个联轴节半体上的螺栓组件拆卸下来,并使两个联轴节半体的对接面之间保持3~5cm的间距,目的是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对地铁等机车车辆的冲击,尤其是防止运输过程中牵引电机轴承的损坏。如图2所示,解耦的联轴节半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其内部灌注的润滑油介质容易经注油孔7流出,一方面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如果在车辆重新编组之前不补注入润滑油,当车辆正式投入运营后,可能引起齿式联轴节运转故障。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以期解决解耦运输过程中联轴节半体漏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通过在中心板上的注油孔内部加装一个塞子,并且在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从而解决解耦运输过程中联轴节半体漏油的问题,同时两个联轴节半体组装为齿式联轴节使用时,两个联轴节半体之间的腔室可以相互通气实现气压平衡,确保了齿式联轴节工作时的平稳安全性;结构设计简单,应用实施可行性高,实用性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对接连接的联轴节半体,所述的联轴节半体包括内齿套和设于内齿套内部的外齿轴,所述的外齿轴与内齿套相啮合,所述的内齿套内侧端过盈卡接安装有中心板,位于所述的中心板外侧缘位置的翻边二与内齿套内侧面之间设有O型圈二,所述的中心板上设有位于中心的注油孔,还包括过盈卡接安装于所述的注油孔内部的塞子,两个所述的联轴节半体上的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
[0006]本技术的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通过在中心板上的注油孔内部加装一个塞子,并且在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从而解决解耦运输过程中联轴节半体漏油的问题,同时两个联轴节半体组装为齿式联轴节使用时,两个联轴节半体之间的腔室可以相互通气实现气压平衡,确保了齿式联轴节工作时的平稳安全性;结构设计简单,应用实施可行性高,实用性强。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透气孔的内径尺寸≤2mm。该内径尺寸的透气孔确保了联轴节半体腔室的透气性,并且有效防止联轴节半体腔室内部的润滑油介质在解耦运输过程中经透气孔流出。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的中心板上冲压有向所在内齿套内侧延伸的环向翻边,所述的环向翻边的内侧面形成朝向所述的注油孔内侧的弧形凸面结构;所述的塞子一端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檐体一,塞子的另一端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檐体二,所述的檐体一上具有位于左右两侧的锥面结构,所述的檐体二与塞子的外侧面形成弧形凹面结构,所述的塞子过盈卡接安装于所述的注油孔内部时,檐体一卡接于环向翻边的端缘上、弧形凹面结构与中心板上的弧形凸面结构对应贴合。塞子通过檐体一和檐体二卡接安装于注油孔内部,并且塞子的弧形凹面结构与中心板上的弧形凸面结构对应贴合,从而确保了塞子在注油孔内部安装的稳固性;檐体一上具有位于左右两侧的锥面结构,便于塞子在注油孔内部的安装或拆卸。
[000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的塞子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抵接于所对应环向翻边上的环形凸起,所述的塞子上还设有开口朝向所在内齿套内侧的槽体。塞子的外侧面通过环形凸起抵紧于注油孔内部的环向翻边上,进一步提高了塞子在注油孔内部安装的稳固性;槽体有助于减轻塞子的重量,同时便于塞子的注塑加工。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的塞子为橡胶材质。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的内齿套和外齿轴之间通过波纹管形成封闭的润滑腔,润滑腔内填充有润滑介质,所述的内齿套的外侧端固设有齿套端盖,所述的波纹管的内侧端通过压环和压环螺栓压紧固定于外齿轴上,所述的波纹管的外侧端通过翻边一夹持于齿套端盖的内端缘上,所述的齿套端盖的内端缘与波纹管外侧端的翻边一之间设有O型圈一,所述的内齿套的内侧端面上嵌装有O型圈三。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的内齿套的内侧端缘位置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法兰盘,所述的法兰盘上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的联轴节半体通过贯穿法兰盘上安装孔的螺栓组件对接固定连接。两个联轴节半体之间的对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确保了齿式联轴节拆卸或组装时的便捷高效性。
[0013]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的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通过在中心板上
的注油孔内部加装一个塞子,并且在中心板或塞子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从而解决解耦运输过程中联轴节半体漏油的问题,同时两个联轴节半体组装为齿式联轴节使用时,两个联轴节半体之间的腔室可以相互通气实现气压平衡,确保了齿式联轴节工作时的平稳安全性;结构设计简单,应用实施可行性高,实用性强。
[0015]2、透气孔的内径尺寸≤2mm,确保了联轴节半体腔室的透气性,并且有效防止联轴节半体腔室内部的润滑油介质在解耦运输过程中经透气孔流出。
[0016]3、塞子通过檐体一和檐体二卡接安装于注油孔内部,并且塞子的弧形凹面结构与中心板上的弧形凸面结构对应贴合,从而确保了塞子在注油孔内部安装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对接连接的联轴节半体,所述的联轴节半体包括内齿套(1)和设于内齿套(1)内部的外齿轴(2),所述的外齿轴(2)与内齿套(1)相啮合,所述的内齿套(1)内侧端过盈卡接安装有中心板(6),位于所述的中心板(6)外侧缘位置的翻边二与内齿套(1)内侧面之间设有O型圈二,所述的中心板(6)上设有位于中心的注油孔(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盈卡接安装于所述的注油孔(7)内部的塞子(9),两个所述的联轴节半体上的中心板(6)或塞子(9)上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透气孔(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孔(10)的内径尺寸≤2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齿式联轴节半体漏油的塞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板(6)上冲压有向所在内齿套(1)内侧延伸的环向翻边(6

1),所述的环向翻边(6

1)的内侧面形成朝向所述的注油孔(7)内侧的弧形凸面结构;所述的塞子(9)一端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檐体一(9

1),塞子(9)的另一端设有向外部径向延伸的檐体二(9

3),所述的檐体一(9

1)上具有位于左右两侧的锥面结构,所述的檐体二(9

3)与塞子(9)的外侧面形成弧形凹面结构(9

4),所述的塞子(9)过盈卡接安装于所述的注油孔(7)内部时,檐体一(9

1)卡接于环向翻边(6

1)的端缘上、弧形凹面结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其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泽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