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66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它起换热作用的部分呈螺旋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起换热作用部分的螺旋升角(θ)为10°~30°、其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6倍;把该换热管两端固定在换热器上的管段,即换热管的进口端(1)和出口端(2)均为一段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中的换热管、尤其涉及强化换热结构的换热管。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也称换热器,是石油、化工、动力、能源、冶金、航空、车辆、制冷、食品、 环保以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通用丁艺设备,是保证加工过程正常顺利运转不可缺 少的关键部件,在材质消耗、动力消耗及工程投资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份额。目前,能源危机 越来越严重,以能源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和能源的合理有效利 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换热器的效率,即强化换热器的传热,可采取某些技术措施以提高换热设备的传 热量或者在满足原有传热量条件下,使它的体积縮小。换热器传热强化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 二类扩展传热面积(F);加大传热温差;提高传热系数(K)。而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通 常传热温差是固定的,因此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集中在扩展传热面积和提高传热系数上。现在 已有的,比较好的方案是采用螺旋管以增大传热面,加入扰动以提高传热系数。专利号为CN93246616.8的《螺旋双圆弧扁管式换热器》,其结构就具有一定的强化传热作用。它的换 热管为螺旋双圆弧扁管形状,其螺旋是以换热管自身的轴心为中心线,将管本身扭成螺纹状, 通过其换热管的形状使得管内介质流动状态发生一些改变,可以获得较常规换热器略大一点 的对流换热系数。但是,由于其螺旋升角过大,故对流换热系数的提高十分有限;而且要把 扁管形状的换热管加工成螺旋状,其难度也相当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极大地提高对流换热系数、且加工容易的螺旋状换热管。 实现所述目的之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它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面是,起换热作用的部分呈螺旋状。其改进之处是,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起换热作用部 分的螺旋升角为1(T 30° 、其螺距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 6倍;把该换热管两端固定在换 热器上的、其换热介质的进口端1和出口端2,均是一段直管。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换热管中 起换热作用部分,其外形相当于是一段压縮弹簧。把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装入换热器中后,除仍可以像现有技术那样使用之外,还可以用脉动 方式来不断地改变流经该换热管内的介质(例如热水等)的压力和流速。从方案中可以看出,该换热管本身已经不是现有技术中的那种"刚性"的结构了,而是 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所以,该换热管在使用时,其自身有一定的轴向振动(即在螺旋管段上两个任意的观察点之间看,该段是时而伸长、时而縮短的),这样,其弹簧状管的内壁 就不断地撞击着流体介质,形成强制旋流和二次流,促进从层流边界层到旺盛紊流区的径向 混合,从而使流体产生旋涡运动,基本消除了层流边界层,縮小了过渡区,扩大了紊流区, 提高了换热性能。在其管外,也由于弹簧状管的不规则外形以及轴向振动,同样破坏了管面 的边界层,并增加了管外流体的扰动,也提高了换热性能。同样由于该换热管是弹簧状,这样,其总长度就有所增加,进而扩大了换热面积。由于换热管在使用时其自身有一定的轴向振动,介质就要不断改变流向而冲击管壁,从 而又有防污垢和自净的效果,进而能够长期维持较好的传热性能、并能防止内管壁被沉积物 腐蚀,既降低了维护费用、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由于本专利技术仅用通用的作为换热管用的管子绕制即可,所以,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与带肋片的换热管相比较,其强化传热的效益远远大于投入,具有很高的经济性。把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装入换热器中后,最好用脉动方式来不断地改变其管内介质的压力和 流速。这样一来,上述有益效果更能进一步提升。总之,与现有的换热管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不但有很高的传热效率,而且还有很强的自净和 防结垢的能力,能有效的利用空间,实现小空间大热量热传输的能力。是一种结构简单、系 统成本低廉的综合节能方案。相对于一般的自净传热管而言,本专利技术阻力更小,结构更为简 单,不但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很快地在实际中推广与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变频器频率变化示意图 图4——换热介质压力变化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螺旋管段两个观察点之间的长度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它起换热作用的部分呈螺旋状(参考图1、 2)。在本专利技术中,换热 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起换热作用部分的螺旋升角6为10° 30° 、其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 径的3 6倍;把该换热管两端固定(通常为焊接)在换热器上的、其换热介质的进口端1 和出n端2与现有技术相同,均是一段直管(显然,它们均只是一小段)。根据实际安装情 况,该进口端1或出口端2的这一小段直管,既可以与该螺旋管段的两端直接延长或折弯、 也可以折弯到它们或它们之一的轴线与螺旋管段轴线重叠的状态(由于显见,附图仅绘制出了进n端i和出n端2的两一小段直管的轴线均与螺旋管段轴线重叠的结构)。显然,换热管屮起换热作用部分的螺旋升角9的大小、螺距h的数值,应当根据相应换热器和其他条件与要求来确定。例如螺旋升角8为10。、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倍;螺旋升角9为30° 、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6倍;或者螺旋升角9为10° 、其螺距h为 该换热管外径的6倍;螺旋升角0为30。、其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倍等等,均有程度不同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讲,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例如,螺旋管外径没有受到限制),那么,所述螺旋升角0以10° 15° ,其螺距h以该换热管外径的4 5倍为宜。例如取螺旋升角9 为12° ,取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4. 5倍。更进一步讲,该螺旋状换热管更适合于竖直地安装在相应换热器中。当因其他条件限制,该螺旋状换热管需要水平或倾斜地安装在相应换热器中时,至少在 该螺旋状换热管的中部,应当连接把它吊在相应换热器中的吊索(通常为足以承受其重量的 钢绞绳)。显然,在选购绕制该螺旋状换热管的管材时,应当格外注意其材料的柔性,在绕制时注 意不要出现裂纹,以免将来产生疲劳破坏。下面结合图3、 4、 5,以换热介质为热水,由水泵输送且由电机提供动力为例,介绍一 下用脉动方式来不断地改变该螺旋状换热管内介质的压力和流速的工作情况。水泵电机用脉动输出电源的变频器供电,变频器有两个输出频率,即&和f2,以周期T 变化(参考图3)。由于变频器输出电压的变化,水泵的电机的转数也会随着改变,从而使得 水泵扬程随之变化。水泵的扬程的变化将使得热水的压力随之变化,压力P的值也以周期T 在Pi和P2中交替变化(参考图4)。由于该换热管为弹簧状,具有弹性,当压力变化的热水 通过该换热管的弹簧状段的某个局部(即在螺旋管段上两个任意的观察点之间)时,其长度 L的值,即"和L2也在周期T内交替变化(参考图5),也即产生了轴向振动,从而达到了 强化换热及其他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上述这种轴向振动,必须要以避免该换热管和相应换热器发生 共振为度。显然,避开共振频率已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的计算和/或试验能够做到 的,故在本说明书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它起换热作用的部分呈螺旋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起换热作用部分的螺旋升角(θ)为10°~30°、其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6倍;把该换热管两端固定在换热器上的管段,即换热管的进口端(1)和出口端(2)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状换热管,它起换热作用的部分呈螺旋状,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起换热作用部分的螺旋升角(θ)为10°~30°、其螺距(h)为该换热管外径的3~6倍;把该换热管两端固定在换热器上的管段,即换热管的进口端(1)和出口端(2)均为一段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串禾詹武刚张瑜江涛武培高俊敏伍劲涛申罗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