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佳南专利>正文

一种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6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输送轨道,该输送单元沿该输送轨道环列一入料单元、一成型单元与一出瓶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瓶胚组,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以及一加热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各加热轨道的左右两端连接该输送轨道,使该加热轨道与该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该输送单元包含至少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以将该瓶胚座于该输送单元与该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因此当瓶胚组与链条运作时,发生脱链情形时,可直接由机器外侧进行维修,避免维修的不便,以及避免能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机,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双循环式设计,且具有双座的单 合模装置或具有双向入料的单入料装置的输送及其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成型机如图1及图2所示,如图2专利号02242751. 1所揭示的成型 机,其输送装置是采用至少一直线段与弧形段的轨道,若干个载具置于该轨道上,其上设有 用以供一瓶胚置于其上的一瓶胚座;设置一用以将若干瓶胚移置至各载具上的输入部于该 轨道旁;各载具以个别滑动的方式排列于轨道上,其每一个载具于轨道上前进过程中其前、 后端始终与前、后相邻的另一个载具相抵接;且所述该装置的驱动力是由单一气缸推动的, 即存在以下缺点气缸驱动性能不稳定,进而使轨道上的载具不能达到均勻前移,另轨道上 的载具是由单个独立前移的,故由于惯性的作用,独立的载具在被输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 推挤、碰撞及脱落且还会造成噪音;如图1所示,该瓶胚座彼此间相互链结成一单列环状, 该瓶胚座之间不会造推挤、碰撞及脱落,改善了上述缺点,但由于该瓶胚座是以单列模式进 出该加热单元的,为了使每一瓶胚料有充分的时间进加热,以达到可延展塑性的状态,因 此,该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会因需配合加热时间而缓速地进行输送胚料,或得增加加热单 元的数量与长度;综合单列模式以及缓速输送的双重限制下,该加热单元所加热的胚料数 量是相当有限的,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成型单元的产量,以及整条生产线的产能;另一方面, 该加热单元是以平行于胚料的行进路而设于其侧旁,但其内部的加热装置仅有一侧面的热 能能应用于胚料加热,换而言之,相对的另一侧面的热能会产生浪费,粗估计浪费的热能高 于 50%。欧洲专利EP05721 0 7B1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容器处理系统的工作台更换器。这 种旋转容器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规定间隔内输送容器的枢转体。同样地,为了在一个处理 操作中处理由枢转体输送的各容器,在枢转体周围以相同的间距设置多个工作台。处理操 作可包括例如盖盖步骤或装注步骤。在枢转体和每个工作台之间设置连接,从而将每个工 作台可移除地安装到枢转体上。该工作台更换器包括控制枢转体转动的控制系统,使得每 个工作台在预定的工作台更换装置处连续且轮流被停止。同样地,在相应的工作台更换器 处,设置有执行更换步骤的工作台进给机构,用于移走工作台。在该工作台被移走之后,一 个新的工作台可以放置在所提供的空缺位置上。德国专利申请DE 1 0 200 5035233 Al公开了一种用于吹塑模具段的保持装置。吹 塑模具段被配置在支撑元件中。因此,吹塑模具段由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 元件中。对于每个吹塑模具段,锁定元件设置有强制锁定保持和非强制锁定保持。为了更换 吹塑模具段,必须以更换吹塑模具段的相应操作只能在一个位置进行的方式打开支撑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机,解决由于加热过程中,容易造3成整条生产线产能不彰以及热能浪费的问题,而在输送过程,亦有耽误输送的可能。本技术作为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其包含输送轨道,所述输送单元沿输 送轨道环列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与出瓶单元,该输送单元沿该输送轨道环列一入 料单元、一成型单元与一出瓶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瓶胚组,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 链接而组成,其中,该瓶胚座可承载一工作件;该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以及一加热 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各加热轨道的左右两端连接该输送 轨道,使该加热轨道与该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以将该瓶胚座排列成至少二排及至少二 横列之矩阵状;该加热轨道下方两侧各设有一链条,以供与该瓶胚组底端的相应齿轮组相 啮合;所述输送单元至少有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以将该瓶胚座于该 输送单元与该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技术中的加热单元内的瓶胚座为旋转前 移,两工作件间具有加热装置。—种成型机,其包括二环状循环,该环状循环由一入料轨道与一加热轨道所组成; 各环状循环具有一输送单元及一加热单元与一入料单元或一成型单元;该环状循环相对方 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之间以单一成型单元或单一入料单元相互连接;该成型单元为 一双座的合模装置;该入料单元可供该二环状循环双向入料;借此,可使该二环状循环与 该成型单元或该入料单元形成单合模双循环式或单入料双循环式的成型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使 该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且各相邻的瓶胚组相互勾合,因此,该瓶胚组可以活动嵌合 /分离方式拆卸该瓶胚座,以进行单列/多列切换。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在提供一种具有双座之单合模装置或具有双向入 料之单入料装置,借以达到节省能源、节省机台所占空间、减少耗能,以及提升生产线产量 等目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在于各瓶胚组中,仅有两外侧的各瓶胚座与该齿 轮组与该链条相契合,且因该瓶胚组具有活动嵌合/分离的功能,因此,当该瓶胚组与该链 条运作过程中,发生脱链情形时,可直接由机器外侧进行维修,以减少维修的不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在于该切换装置的一侧设有一推抵部,以将该输 送轨道上的该瓶胚座推抵至各加热轨道上,并将该瓶胚座切换为单列或多列式,以进行加 热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的成型机的示意图。图2是另一公知的成型机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瓶胚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瓶胚组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的图6运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输送装置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加热单元立体外观图。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瓶胚组运作方式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与图10及图1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成型机,主要包括一输送单元10、 一入料单元20、一加热单元30、一成型单元40,以及一出瓶单元50。如图3所示,该输送单元10包含一输送轨道11 ;该输送单元10沿该输送轨道11 环列该入料单元20、该成型单元40与一出瓶单元50。该输送轨道11上设有至少两个瓶胚 组60,每一瓶胚组60由至少一瓶胚座61相互链接而组成,其中,该瓶胚座61可承载一工作 件;该瓶胚组60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该入料单元20将胚料一一定位于该输送单元10的 胚料座61上,并借由该输送单元10单次可将至少一横列的瓶胚座61由该入料单元20输 送至该加热单元30进行加热,使该胚料呈可延展塑型状态,经加热完成后,再经该加热轨 道31输送至该成型单元40,以模具压模,使该胚料依该模具形状成型并定型为瓶罐成品, 待成型完成后,成品随该输送轨道输送至该出瓶单元50。如图3与图8所示,该输送单元10接近该入料单元20的一端与接近该成型单元 40的一端各设有一输送装置12,各输送装置12各以一传动件13连接至一动力源14,以使 该动力源14带动该传动件13作运作;该动力源14可为一伺服马达或一马达;其中,各输送 装置12包含一导引杆121,当各传动件13运作时,可带动各导引杆121转动;所述导引杆 121由该动力源14驱动。各导引杆121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及出瓶单元,其还包含输送轨道,所述输送单元沿输送轨道环列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与出瓶单元;其还包括至少两个瓶胚组,所述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所述加热轨道与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所述加热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轨道左右两端连接输送轨道,以将该瓶胚座排列成至少二排及至少二横列矩阵状;所述加热轨道下方两侧各设有一链条,其与所述瓶胚组底端的相应齿轮组相啮合;所述输送单元至少有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所述瓶胚座于输送单元与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南
申请(专利权)人:何佳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