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29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包括前桥托架、两个减振器、两个钢板弹簧、转向横拉杆、左驱动半轴、右驱动半轴、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左前轮轮毂单元、右前轮轮毂单元,前桥托架包括前桥管梁、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车架前部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组件;左前轮轮毂单元设在左转向节的外侧,左转向节转动设置在左安装座的外侧;右前轮轮毂单元设在右转向节的外侧,右转向节转动设置在右安装座的外侧;左驱动半轴的左端穿过左安装座与左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右驱动半轴的右端穿过右安装座与右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电机驱动组件的差速器分别与左驱动半轴的右端和右驱动半轴的左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电机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的平顺性。高汽车的平顺性。高汽车的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底盘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轻型卡车领域中,前、后悬架一般采用钢板弹簧悬架,驱动形式为电机直驱后桥,但由于电机及减速器是直接布置在后桥上,使得路面振动直接传递到电机上,导致电机的故障率高,且使得汽车的簧下质量加大,导致汽车的平顺性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以降低电机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的平顺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包括前桥托架、两个减振器、两个钢板弹簧、转向横拉杆、左驱动半轴、右驱动半轴、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左前轮轮毂单元、右前轮轮毂单元,所述前桥托架包括前桥管梁、相对设置的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前桥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连,两所述钢板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上;两所述减振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连,两所述减振器的上端分别与车架前部的两侧相连,所述车架前部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组件;所述左前轮轮毂单元设置在所述左转向节的外侧,所述左转向节转动设置在所述左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设置在所述右转向节的外侧,所述右转向节转动设置在所述右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左驱动半轴的左端穿过所述左安装座上的过孔与所述左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所述右驱动半轴的右端穿过所述右安装座上的过孔与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转向节相连,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转向节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的差速器分别与所述左驱动半轴的右端和所述右驱动半轴的左端相连。
[0006]优选地,所述右安装座包括底板、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所述钢板弹簧相连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垂直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共同构成开口朝向车辆内侧的U型结构,所述右安装座上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0007]优选地,其还包括用于与前桥管梁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后部顶面垂直相连。
[0008]优选地,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中部顶面垂直相连。
[0009]优选地,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减振器相连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底板的内侧面垂直相连。
[0010]优选地,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相连,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之间还相对设置有两个连接柱。
[0011]优选地,其还包括分别向车辆外侧延伸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右转向节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前部外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右转向节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右转向节包括固定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内侧的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用于与所述转向横拉杆相连的第五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与所述固定板的前侧相连,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的连接部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第三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中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四连接臂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转动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孔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螺栓孔,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四个所述螺栓孔一一对应配合的四个紧固螺栓。
[0014]优选地,所述左安装座与所述右安装座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转向节与所述右转向节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前轮轮毂单元与右前轮轮毂单元的结构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电机驱动组件设置在车架的前部,而不是直接设置在前桥托架上,使得路面上的振动不能直接传递给电机,而是需要经过两个钢板弹簧和两个减振器的减振后经车架传递给电机,从而利用两个钢板弹簧和两个减振器的减振作用,使得传递至电机时的振动较小,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机的故障率;同时,由于电机驱动组件是设置在车架上,从而不会增加汽车的簧下质量,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安装座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桥托架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安装座与右转向节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转向节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转向节与右安装座和右前轮轮毂单元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前轮轮毂单元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驱动组件与左驱动半轴和右驱动半轴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驱动组件与左驱动半轴和右驱动半轴连接时的仰视图。
[0027]附图中标记:
[0028]11、钢板弹簧,12、减振器,13、骑马螺栓;21、右安装座,
[0029]22、底板,23、第一连接板,231、过孔,232、第一连接臂,
[0030]233、第一连接孔,234、第二连接臂,235、第二连接孔,
[0031]24、第一安装板,241、第一通孔,25、第二安装板,251、第二通孔,
[0032]26、第二连接板,27、安装柱,28、连接柱,29、加强板;
[0033]31、左安装座,41、前桥管梁,51、左驱动半轴,52、左转向节,
[0034]53、左前轮轮毂单元,61、右驱动半轴,62、右转向节,
[0035]621、固定板,622、固定孔,623、螺栓孔,624、第三连接臂,
[0036]625、第三连接孔,626、第四连接臂,627、第四连接孔,
[0037]628、第五连接臂,629、第五连接孔,63、右前轮轮毂单元,
[0038]631、连接部,632、紧固螺栓,633、轮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桥托架、两个减振器、两个钢板弹簧、转向横拉杆、左驱动半轴、右驱动半轴、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左前轮轮毂单元、右前轮轮毂单元,所述前桥托架包括前桥管梁、相对设置的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前桥管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连,两所述钢板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上;两所述减振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相连,两所述减振器的上端分别与车架前部的两侧相连,所述车架前部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组件;所述左前轮轮毂单元设置在所述左转向节的外侧,所述左转向节转动设置在所述左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设置在所述右转向节的外侧,所述右转向节转动设置在所述右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左驱动半轴的左端穿过所述左安装座上的过孔与所述左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所述右驱动半轴的右端穿过所述右安装座上的过孔与所述右前轮轮毂单元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转向节相连,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转向节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的差速器分别与所述左驱动半轴的右端和所述右驱动半轴的左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安装座包括底板、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所述钢板弹簧相连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垂直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板的前部顶面共同构成开口朝向车辆内侧的U型结构,所述右安装座上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与前桥管梁的一端相连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后部顶面垂直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非独立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仁春林马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