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13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机,其包括机箱、成型台、打印组件、水冷组件以及风冷组件,成型台内置于机箱中、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滑动连接,打印组件内置于机箱中、且位于成型台的上方,打印组件用以挤出熔料至成型台上,水冷组件包括水冷管、冷水源以及两个软管,水冷管安装于成型台的底部,水冷管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与冷水源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风冷组件安装于成型台的底部,风冷组件的进风端与机箱的内部相连通,风冷组件的出风端指向水冷管设置;解决由于散热扇外置,散热扇的进风口处需要安装滤网,为了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需要定期清理滤网,使用不便的问题。使用不便的问题。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机在打印的过程中,熔料层层堆叠在成型台上从而形成所需的打印物品,然而,熔料冷却凝固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需要对封闭的机箱内部进行散热处理。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3231274.6的技术专利所提出的一种新型3D打印机,其中通过在3D打印机本体的后侧设置通风管,而通风管上设置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以及第三散热管,且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以及第三散热管分别从3D打印机本体的顶部以及两侧插入内部,配合散热扇使用,能够快速对3D打印机本体内进行降温,确保了内部零件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3D打印机可以正常使用。
[0004]由于散热扇外置,散热扇的进风口处需要安装滤网,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3D打印机本体中影响成品质量,然而,为了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需要定期清理滤网,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用以解决由于散热扇外置,散热扇的进风口处需要安装滤网,为了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需要定期清理滤网,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包括机箱、成型台、打印组件、水冷组件以及风冷组件,所述成型台内置于所述机箱中、且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机箱滑动连接,所述打印组件内置于所述机箱中、且位于所述成型台的上方,所述打印组件用以挤出熔料至所述成型台上,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管、冷水源以及两个软管,所述水冷管安装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与所述冷水源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所述风冷组件安装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所述风冷组件的进风端与所述机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风冷组件的出风端指向所述水冷管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管为盘管,所述盘管平铺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盘管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多个直管以及多个弯管,多个所述直管之间由多个所述弯管相连通,多个所述直管之间形成多个安装间隙,所述风冷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冷组件依次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间隙中,多个所述风冷组件的出风端分别指向多个所述安装间隙对应的所述弯管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源包括水箱和制冷器,所述水箱与所述机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分别与两个所述软管相连通,所述制冷器与所述水箱固定连接,所述制冷器的制冷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源还包括一水泵,其中一所述软管经由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水冷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成型台的下方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波纹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风冷组件还包括一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成型台的边缘的上方、且正对着所述成型台的中心部位。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成型台之间形成一用于固定所述水冷管和风冷组件的间隙,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正对着所述风冷组件的出风端的出风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水冷组件包括水冷管、冷水源以及两个软管,水冷管安装于成型台的底部,水冷管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与冷水源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风冷组件安装于成型台的底部,风冷组件的进风端与机箱的内部相连通,风冷组件的出风端指向水冷管设置,风冷组件通过抽取机箱内的空气,并将空气送往水冷管,水冷管内的冷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机箱内部散热的功能,整个风冷组件是内置于机箱中的,无需安装滤网,使用更为方便,且风冷加水冷相结合的方式,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图1中A

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0]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包括机箱100、成型台200、打印组件300、水冷组件400以及风冷组件500,成型台200内置于机箱100中、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100滑动连接,打印组件300内置于机箱100中、且位于成型台200的上方,打印组件300用以挤出熔料至成型台200上,水冷组件400包括水冷管410、冷水源420以及两个软管430,水冷管410安装于成型台200的底部,水冷管410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430与冷水源4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风冷组件500安装于成型台200的底部,风冷组件500的进风端与机箱100的内部相连通,风冷组件500的出风端指向水冷管410设置。
[0021]实施时,水冷组件400包括水冷管410、冷水源420以及两个软管430,水冷管410安装于成型台200的底部,水冷管410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430与冷水源4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风冷组件500安装于成型台200的底部,风冷组件500的进风端与机箱100的内部相连通,风冷组件500的出风端指向水冷管410设置,风冷组件500通过抽取机箱100内的空气,并将空气送往水冷管410,水冷管410内的冷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机箱100内部散热的功能,整个风冷组件500是内置于机箱100中的,无需安装滤网,使用更为方便,且风冷加水冷相结合的方式,散热效果更好。
[0022]本实施方案中的机箱100为3D打印机的外包装结构。
[0023]本实施方案中的成型台200为承载熔料的结构,为了便于熔料的层叠,成型台200可沿机箱100的竖直方向移动。具体的,成型台200内置于机箱100中、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
100滑动连接。
[0024]本实施方案中的打印组件300内置于机箱100中、且位于成型台200的上方,打印组件300用以挤出熔料至成型台200上。
[0025]可以理解的是,成型台200和打印组件30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3D打印机的部分结构。
[0026]本实施方案中的水冷组件400为通过水冷的方式对机箱100内部进行散热的结构。具体的,水冷组件400包括水冷管410、冷水源420以及两个软管430,水冷管410安装于成型台200的底部,水冷管410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430与冷水源4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冷管410为盘管,盘管平铺于成型台200的底部。其中,盘管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多个直管以及多个弯管,多个直管之间由多个弯管相连通,多个直管之间形成多个安装间隙,风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成型台、打印组件、水冷组件以及风冷组件;所述成型台内置于所述机箱中、且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机箱滑动连接;所述打印组件内置于所述机箱中、且位于所述成型台的上方,所述打印组件用以挤出熔料至所述成型台上;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冷管、冷水源以及两个软管,所述水冷管安装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所述水冷管的两端分别经由两个软管与所述冷水源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相连通;所述风冷组件安装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所述风冷组件的进风端与所述机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风冷组件的出风端指向所述水冷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为盘管,所述盘管平铺于所述成型台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多个直管以及多个弯管,多个所述直管之间由多个所述弯管相连通,多个所述直管之间形成多个安装间隙,所述风冷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冷组件依次设于多个所述安装间隙中,多个所述风冷组件的出风端分别指向多个所述安装间隙对应的所述弯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源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飞黄震兰昌俊高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