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纺丝制备介孔微球复合聚合物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613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纺丝制备介孔微球复合聚合物纤维的方法,属于介孔材料纤维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将0.029~0.058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1.454mol无水乙醇(Ⅰ)中,加热,再加入1mol甲基丙烯酸和0.61mol三乙胺,搅拌加入0.0039mol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加热,依次加入摩尔去离子水、无水乙醇(Ⅱ)、浓HCl、正硅酸乙酯等搅拌,得到纺丝溶液;用高压静电发生器进行电纺丝,即得到所述介孔微球复合聚合物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纤维直径几μm~几十μm,具有孔径分布较窄而且均一的介孔骨架,比表面积大,表面粘合性高,迅速脱附,可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环保经济,在催化、环保、生物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介孔材料纤维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P0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害气体,重金属 离子等,需要对这些污染物进行过滤或者吸附处理,而介孔材料己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 景的材料,这是因为介孔材料具有纳米级孔径尺寸,高的比表面积和单一有序的介观结构, 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多孔吸附剂,并且介孔材料具有迅速脱附、重复利用的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效益。如果把介孔聚合物制成电纺丝纤维,薄膜,微球等处理效果将会更好, 对于介孔材料制成微球,薄膜等方面的设想已有人做了相应的研究。中国专利CN1579935A公开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利用表面活性模板剂为模 板,用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縮合而成。介孔二氧化硅粒径l 5ym,比表面 积为650 1200m2/g,介孔尺寸为2. 0 5. 0nm。中国专利CN1915834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钛介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利用水、油、表面活 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微乳液中添加分散剂,将微乳液中作为微型反应池的胶团(或反胶 团)先进行分散,再让反应物在其中反应,制得的纳米颗粒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纺丝制备介孔微球复合聚合物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按反应原料摩尔比三乙胺(0.61)∶甲基丙烯酸(1)∶无水乙醇(Ⅰ)(1.45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029~0.058)∶去离子水(1.178~ 2.356)∶无水乙醇(Ⅱ)(0.364~1.091)∶浓HCl(浓度36%~38%)(0.346~0.6919)∶正硅酸乙酯(0.0475~0.0950)∶偶氮二异丁腈(0.0039)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无水乙醇(Ⅰ)中,然后放入80℃的烘箱中加热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再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和三乙胺,然后在常温下搅拌至浑浊,再加入偶氮二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强齐娟娟王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