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单体,4-乙烯基吡啶或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钛酸正丁酯为钛源,溶剂热条件下,80-140℃聚合12-24小时,即可得到块状聚合物固体;b.将聚合物固体产物放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水,150-180℃水热处理10-24h,即可得到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多级纳米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该材料制备方法简单,获得的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十溴双酚A具有优异的富集效应和催化降解活性,而且块状形貌有利于催化剂使用过程中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科学
,特别涉及一种大比表面积,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优异富集作用的。
技术介绍
自从1972年Fujishim等发现二氧化钛具有光解水制备氢气以来(Nature 1972,238,37),结晶二氧化钛系列材料作为一类重要无机半导体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与其他无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相比较,二氧化钛材料具有低成本,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光电子转换效率。目前为止,二氧化钛系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光电传感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领域。从光催化角度来讲,二氧化钛系列光催化材料具有优异的紫外光吸收性(λ <376nm),进而导致其优异的紫外光催化活性,然而仅仅紫外光催化活性大大限制了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因为太阳光中大部分为可见光。最近,很多优异的工作报道了提高二氧化钛可见光区域催化性能,主要是通过改变二氧化钛晶体的尽带宽度来实现。在系列改变二氧化钛带隙的方法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向二氧化钛带隙中引入杂原子包括V,Cr, Fe等金属元素或者C,N, S等非金属元素。过渡金属掺杂的二氧化钛催化材料一般热稳定性相对较差,而C,N, S等非金属元素掺杂的二氧化钛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见光催化性能,但是,常规的杂原子的引入一般需要非常苛刻的高温处理条件(>400°C),同时掺杂后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系列催化材料粒径较小,一般为纳米尺寸,反应过程中不利于与产物分离,上述缺点限制了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材料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溶剂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单体二乙烯苯基和功能单体,再加入钛酸正丁酯,其中溶剂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O. 67-2. OmL/nmol,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O. 2-1. 0,功能单体与钛酸正丁酯的摩尔比为10-0. 5,室温搅拌均匀后,在80-140°C温度下聚合10-24h,得到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b.聚合后的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中加入适量水,进一步,150-200°C水热处理10-24h,即可得到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优选的,所述功能单体为4-乙烯基卩比唳或1-乙烯基咪唑。进一步,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四氢呋喃、甲苯、乙醇、丙酮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聚合温度为100°C。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水热处理温度为160_180°C。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聚合的压力为O. 5-2. 5MP。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简单的低温水热-溶剂热方法,钛酸正丁酯存在条件下,1-乙烯基咪唑/4-乙烯基吡啶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和随后的水热晶化来实现材料的一步合成,该材料克服了传统二氧化钛系列可见光催化材料合成条件苛刻、难分离、活性中心暴露度低等缺点,对于有效提高二氧化钛系列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中二氧化钛纳米晶与多孔材料骨架含氮碱中心的相互作用有效的改变了其带隙宽度,进而赋予了其对有机污染物优异可见光催化降解能力,其中咪唑和吡啶为骨架介孔聚合物的碱中心,在合成过程中控制不同咪唑、吡啶与钛酸正丁酯摩尔比,从而达到控制可见光中心含量的目的。上述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利用溶剂热聚合的方法引入了大量的孔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聚合获得的产物比表面积为375 - 657m2/g,最大比表面积可达到657m2/g,平均孔径为5 - lOOOnm,孔容为O. 63-1. 13 mL/g,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吸收,吸收波长范围在 400-650nm。合成的材料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十溴双酚A和十溴联苯醚等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为1. 0-3. 3 g/g,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 3g/g,尤其是对有机污染物十溴双酚A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是一类新颖、高效的有机污染物富集光催化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PDVB-V1- TiO2-XS和PDVB-VP- TiO2-XS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及其孔分布曲线。图1中各符号的意义(A) N2 吸附等温线,(B)孔分布曲线,(a) PDVB-V1-TiO2-O. 37, (b) PDVB-V1-TiO2-O. 55,(c) PDVB-V1- TiO2-O. 74,(d) PDVB-V1- TiO2-0.92 和(e) PDVB-VP-TiO2-O. 92,其中(a)到(d)等温线沿着纵坐标平移2000,1500,1000和500 cm3/g;(a)-(d)孔分布曲线沿着纵坐标平移4.0,3.0, 2.0,和1.0 cm3/g。图2 是 PDVB-V1- TiO2-Xs 和 PDVB-VP- TiO2-Xs 的广角 X 射线衍射(XRD)谱图。图2中各符号的意义(a) PDVB-V1-TiO2-O. 37,(b) PDVB-V1- TiO2-O. 55,(c) PDVB-V1- TiO2-O. 74,(d)PDVB-V1- TiO2-O. 92 和(e) PDVB-VP- TiO2-O. 92。图 3 是 TiO2 纳米晶,PDVB-VI, PDVB-V1- TiO2-O. 92 和 PDVB-VP- TiO2-O. 92 的紫外漫反射曲线。图3中各符号的意义(a) Ti02 纳米晶,(b) PDVB-VI, (c) PDVB-V1-Ti02_0· 92 和(d) PDVB-Py-Ti02-0. 92的紫外漫反射光谱.图4是PDVB-V1- Τ 02-0. 92和PDVB-VP- Τ 02-0. 92在可见光区域催化降解污染物十溴双酚A中的催化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下述实施例中,样品命名分为两部分H)VB代表介孔聚二乙烯基苯,“VI和VP”代咪唑和吡啶的碱性活性中心,AIBN代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TBOT代表钛酸正丁酯,TiO2即二氧化钛。实施例1 :首先以乙酸乙酯溶剂、咪唑为功能单体来合成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即roVB-V1- TiO2-XS (其中XS代表材料中钛物种与咪唑的摩尔比)。2. O g DVB, O. 72 g1-乙烯基咪唑(VI)加入到含 0.065 g AIBN 和 25 mL 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2. 5 mL钛酸正丁酯(TBOT),室温搅拌3小时,100°C水热处理24 h,得到棕黄色块状固体。为了使得材料中的二氧化钛充分晶化,将水热处理后的反应釜开盖,加入2-3mL水,160°C继续水热处理24小时,取出,开盖,挥发掉溶剂,即得到PDVB-V1- TiO2-O. 92。 合成过程中DVB/AIBN/VI/TBOT/乙酸乙酯(摩尔比)为1/0. 026/0. 5/0. 46/16. 7。实施例2 以乙酸乙酯溶剂、咪唑为功能单体来合成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调变材料中钛物种的含量。2. O g DVB, O. 72 g1-乙烯基咪唑(VI)加入到含 0.065 g AIBN 和 25 mL 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溶剂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单体二乙烯苯基和功能单体,再加入钛酸正丁酯,其中溶剂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0.67?2.0mL/nmol,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0.2?1.0,功能单体与钛酸正丁酯的摩尔比为10?0.5,室温搅拌均匀后,在80?140℃温度下聚合10?24h,得到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b.聚合后的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中加入适量水,进一步,150?200℃水热处理10?24h,即可得到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溶剂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单体二乙烯苯基和功能单体,再加入钛酸正丁酯,其中溶剂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O. 67-2. OmL/nmol,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单体的摩尔比为O. 2-1. 0,功能单体与钛酸正丁酯的摩尔比为10-0. 5,室温搅拌均匀后,在80-140°C温度下聚合10-24h,得到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b.聚合后的块状纳米复合物固体中加入适量水,进一步,150-200°C水热处理10-24h, 即可得到二氧化钛-介孔聚合物纳米多孔复合可见光催化材料。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建,李建涛,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