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635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冶金铸造技术领域的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所述铸模由支架固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所述铸模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可带动冷却器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与现有相比,在铸造过程使钢锭始终与铸模处于紧贴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过程中气隙现象的产生,使钢锭通过正常的热传导进行散热,保障了钢锭心部晶粒冷凝后内部组织的机械性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 锭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公知的铸造技术中,铸造钢锭所用模具通常均为铸铁整体铸模,这种 铸模的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钢液在锭模中冷凝的中后阶段,锭模吸收大量 的热并上升很高温度,而锭模向外散热主要靠向外辐射,散热的速度很慢, 于是钢液冷凝的速度逐渐降低。第二、钢锭在整个冷凝的过程中,由于热胀 冷縮的原因,钢锭与铸模间便形成气隙,气隙的存在使钢锭与铸模间热传导 性能下降,钢锭结晶的速度更受影响,这样的结果使得钢锭心部晶粒粗大, 且成分偏析现象明显,结果造成铸出的钢锭心部组织机械性能差。第三、原 锭模的使用寿命低, 一般仅能铸造30多个钢锭,铸锭平摊模具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 消除在铸造中钢锭与铸模间形成的气隙,可以使钢锭快速均匀冷凝,保证了 钢锭的结晶速度,提高钢锭整体机械性能的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由水冷结晶器冷却 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所述铸模由支架固定,所 述冷却器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所述铸模 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可带动冷却器 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多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站。 所述升降装置具有导向柱、丝母和丝杠构成。 所述铸模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 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锭模及钢锭本身的 热量可以迅速地通过流动的水带走,改变了原有锭模仅由辐射向外散热的方 式,大大加快钢锭冷凝的速度,铸模内腔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或圆锥台形, 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水冷结晶器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可上下 移动,在钢锭冷凝的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縮的原因,钢锭与铸模间便形成气 隙,通过实时调节升降装置的下降,带动水冷结晶器的下移,由于钢锭是靠 水冷结晶器来支撑的,当水冷结晶器的移时钢锭也会随着下移,由于铸模具 有上宽下窄的锥度,使钢锭始终与铸模处于紧贴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过 程中气隙现象的产生,使钢锭通过正常的热传导进行散热,保障了钢锭心部 晶粒冷凝后内部组织的机械性能;在铸模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帽的结构,使钢 锭处于相对封密的空间中,从而使整个钢锭热胀冷縮均匀,分离干净,在生 产过程中不易出现损坏,使用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1,铸模1 由由支架2固定,铸模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帽9。铸模1的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或圆锥台形,冷却器3构成锭模的底部,冷却器采用水冷结 晶器。水冷结晶器的下部设有多个液压油缸4,液压油缸4连接液压站,由 液压站为液压油缸4提供动力,水冷结晶器为可移动,由液压油缸4带动其 上下移动,液压油缸4设置在底板5上。作为水冷结晶器的移动结构的另一 实施方式为水冷结晶器的下部设有具有导向柱6、丝母7和丝杠8,导向 柱6对水冷结晶器的上下移动起导向作用,丝母7由减速器和电机驱动。工作时,降起水冷结晶器下部的升降机构,使水冷结晶器贴位铸模的底 部,由水冷结晶器构成铸模的底,开始浇注,待钢液在铸模内坯壳凝结一定 厚度时,通过升降机构动作带动水冷结晶器下移,铸模内坯壳在重力作用下 下移,从而填充由坯壳的冷却收縮在坯壳与铸模之间产生的气隙,使钢锭始 终与铸模的内壁紧贴在一起,充分利用热传导作用使钢锭快速冷凝。待铸锭 凝固基本完成时,将保温帽移开,利用升降机构将钢锭顶出铸锭,再将钢锭 吊出即可。由于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水冷结晶器在升降装置的作用 下可上下移动,在钢锭冷凝的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縮的原因,钢锭与铸模间 便形成气隙,通过实时调节升降装置的下降,带动水冷结晶器的下移,由于 钢锭是靠水冷结晶器来支撑的,当水冷结晶器的移时钢锭也会随着下移,由 于铸模具有上宽下窄的锥度,使钢锭始终与铸模处于紧贴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过程中气隙现象的产生,使钢锭通过正常的热传导进行散热,保障了 钢锭心部晶粒冷凝后内部组织的机械性能;在铸模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帽的结 构,使钢锭处于相对封密的空间中,从而使整个钢锭热胀冷縮均匀,分离开 净,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出现损坏,使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所述铸模由支架固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所述铸模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可带动冷却器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多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站。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具有导向柱、丝母和丝杠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由水冷结晶 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模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帽。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冶金铸造
的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所述铸模由支架固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所述铸模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可带动冷却器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与现有相比,在铸造过程使钢锭始终与铸模处于紧贴状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过程中气隙现象的产生,使钢锭通过正常的热传导进行散热,保障了钢锭心部晶粒冷凝后内部组织的机械性能,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22D7/06GK201423430SQ20092009016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吕艳伍, 曹国超, 朱书成, 王希彬, 赵家亮 申请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水冷结晶器冷却的锭模装置,具有铸模和位于铸模底部的冷却器,所述铸模由支架固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结晶器,所述铸模内腔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置的锥台形,在冷却器与底板之间设有可带动冷却器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书成王希彬曹国超赵家亮吕艳伍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