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联机器人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重构式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及其驱动装置。技术背景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由静平台与末端 执行器组成,并由连接在静平台上的多个驱动分支通过运动副连接末端执行器,驱动末端执 行器来执行各种操作。目前存在的并联机器人,其驱动分支都是由刚性杆支撑的。刚性杆之 间的干涉和运动副运动范围的限制,使得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较小;另外,刚性臂的 大惯量使得并联机器人额外驱动负载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电机驱动。这些弊端限制了并联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由柔索驱动的新型并联机器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常规并联机器 人的驱动分支不同,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分支是由柔索驱动的。柔索直径较小,使得 相互干涉的几率比刚性杆大大减少,而且柔索是在静平台和末端执行器之间的通过铰链点连 接,由于柔索的特点,这些铰链点类似于球副,运动范围较大;同时,柔索质量较轻,在相 同的外力下,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所需电机功率较小。与常规并联机器人相比,此类并联机 器人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和惯量小、工作空间大、可以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重构式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电动机(2),其两端分别装有电机编码器(1)和减速器(3); 驱动模块箱体(4),与电动机(2)相连接;该驱动模块箱体为正方体箱体结构,其四壁上加工有与其它模块相连接 的孔或槽,是各种装置的机架; 缠绕装置,包括一柔索卷筒(12),为圆柱形结构,与驱动模块箱体连接;一压轴(10),两端分别通过压轴轴承端盖(22)、压轴轴承(21)及压轴支撑滑块(9)固定在驱动模块箱体两侧的槽内,且该压轴位于柔索卷筒 的上方;柔索(7),其一端固定于柔索卷筒(12)的螺纹起始处; 张紧装置,包括一弹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茹,张耀军,戴晓伟,刘冠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