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42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包括桥面混凝土基层、设置在桥面混凝土基层上方的防水底涂层以及涂覆在防水底涂层上的防水面涂层,所述防水底涂层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防水面涂层为脂肪族聚氨酯涂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体系构造,将传统的防水层和面涂层合二为一,兼具了传统防水层的高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面涂层的高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满足我国无砟轨道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的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桥面防水的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桥面防水的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铁路混凝土桥梁基于耐久性设计,其建造过程中均需在桥面设置防水层,以避免雨水渗入导致桥梁结构加速损伤和破坏,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0003]我国铁路混凝土桥梁普遍使用卷材或涂料防水,相对而言,涂料作为防水层则没有卷材的搭接难、粘接密贴差、细节处理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且采用高性能涂料已是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前期高速铁路建设中,借鉴国外经验也广泛使用高性能防水涂料,其中,采用CRTS
ꢀⅡ
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桥梁桥面防水层大量使用聚脲。但在后期运维过程中,发现部分聚脲防水层逐步出现了黄变、破损、乃至剥落的病害。
[0004]我国目前运营中铁路的维修工作主要集中在窗口期即夜间0:00~4:00进行,通过作业门楼梯上道维修。维修时间短,除去上下作业门检查等流程,真正的施工时间可能只有不到3小时,且大型的机械设备无法通过作业门运至桥面的施工现场。现有的无砟轨道铁路桥梁相关防水技术标准主要针对新建铁路项目,其防水体系构造复杂,各工序间施工间隔周期长,给桥面防水层病害的维修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无砟轨道的桥梁桥面防水层维修困难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其包括桥面混凝土基层、设置在桥面混凝土基层上方的防水底涂层以及涂覆在防水底涂层上的防水面涂层,所述防水底涂层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防水面涂层为脂肪族聚氨酯涂料。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底涂层的涂布量大于等于0.4kg/


[0009]进一步的,其所述防水面涂层的涂布量大于等于0.8kg/

,干膜厚度≯0.6mm。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原防水层,去除原防水层的病害后在原防水层上形成坡口,防水底涂层的边缘搭接在坡口上。
[0011]进一步的,在桥面混凝土基层的一端设有防撞墙或挡水台,防水底涂层涂覆至防撞墙或挡水台上,高度为5

15cm。
[0012]进一步的,在桥面混凝土基层上设有雨水管,所述防水底涂层从桥面混凝土基层过度涂覆至雨水管的管道内壁上,且伸入雨水管3

7cm。
[0013]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4]本技术的防水体系构造,将传统的防水层和面涂层合二为一,兼具了传统防水层的高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面涂层的高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满足我国无砟轨道铁路混
凝土桥面防水的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要求。施工时无需大型设备,使用传统的小型工具即可完成,满足桥面修复无法携带大型设备工具的情况。
[0015]同时本技术的防水体系构造结构简化,无冗余设计,减少了施工工序,让施工更便捷,施工效率更高,特别适合运营铁路窗口期维修施工,维修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如附图1所示,包括桥面混凝土基层1、设置在桥面混凝土基层1上的防水底涂层2以及设置在防水底涂层2上的防水面涂层3。
[0024]防水底涂层2为双组份聚氨酯底涂料,涂布量≮0.4kg/

,优选采用脂肪族异氰酸酯,耐候性好,分量小,渗透力强。
[0025]防水面涂层3为高性能脂肪族聚氨酯面涂料常温反应固化形成,涂布量≮0.8kg/

,干膜厚度≯0.6mm,其拉伸强度≮10MPa,断裂伸长率≮300%,这样固化形成的防水面涂层,兼具传统防水体系中防水层的高物理力学性能和面涂层的高耐候性能、耐老化性能。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是针对铁路桥面原防水层病害轻微,只需要进行局部修补的情况。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原防水层5,在病害的周围,原防水层5保留处用带有扁平铲头的冲击钻进行清除时,应采取向内的方式进行,保留无病害的原防水层5,在原防水层5上形成一坡口4,后续修复是的防水底涂层2与该坡口4搭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水层。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限定,如附图3所示,当病害点位于底座板6位置附近时,防水底涂层2和防水面涂层3不施工至底座板6上,采用与底座板下的原防水层形成坡口4进行搭接的方式。
[0030]实施例4
[0031]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病害位于墙面防撞墙或挡水台7位置处,此时需要将防水底涂层2和防水面涂层3涂刷至防撞墙、挡水台上,高度为5

15cm,优选为10cm左右。
[0032]实施例5
[0033]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当在桥面混凝土基层1上设有雨水管8的情况,此时,防水底涂层2和防水面涂层3需要从桥面混凝土基层1涂刷至雨水管8内壁上,伸入雨水管8的管道3

7cm,优选为5cm,且雨水管8内的防水底涂层2和防水面涂层3适当做薄,方便雨水管盖的安装。
[0034]实施例6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6]S1:在桥面混凝土基层上涂刷双组份聚氨酯底涂料作为防水底涂层;
[0037]S2:在已表干的防水底涂层上涂刷高性能脂肪族聚氨酯面涂料作为防水面涂层。
[0038]其中,在步骤S1之前先进行桥面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处理,具体为:桥面混凝土基层1表面残留的原防水层5处理宜采用带有扁平铲头的冲击钻进行清除,铲除时扁平铲头与桥面倾斜角度不应大于15
°
,防止对桥面混凝土基层造成坑洞破坏。原防水层5处理完成后,宜采用圆盘打磨机清理桥面混凝土基层表面,将其表面的浮渣、浮土以及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清除干净,并露出干净密实的混凝土基层。
[0039]其中,在桥面混凝土基层清除干净后,应采用毛刷对桥面排水口、转角、竖墙等处进行防水底涂层施工,采用辊刷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桥面混凝土基层(1)、设置在桥面混凝土基层(1)上方的防水底涂层(2)以及涂覆在防水底涂层(2)上的防水面涂层(3),所述防水底涂层(2)为双组份聚氨酯涂料,防水面涂层(3)为脂肪族聚氨酯涂料;还包括原防水层(5),去除原防水层(5)的病害后在原防水层(5)上形成坡口(4),防水底涂层(2)的边缘搭接在坡口(4)上,在桥面混凝土基层(1)的一端设有防撞墙或挡水台(7),防水底涂层(2)涂覆至防撞墙或挡水台(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面防水层修复用防水体系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底涂层(2)的涂布量大于等于0.4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怀志朱星盛王乐然姜子清马玉麟熊昌盛刘文荐张文达刘浩勾中华张磊任振兴王巍邹华林王苇许见超
申请(专利权)人: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