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0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底座,上压板设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压板连接;还包括输送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底座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轮转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输送轮,所述下压板设于两侧的输送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经输送轮实现在压机内的输送,实现了模具在压机内自动进出,经升降气缸带动下压板升降,实现了模具在压机内的热压,提高了模具压机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模具生产加工的速率。快了模具生产加工的速率。快了模具生产加工的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装置,具体是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胚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工具,广泛应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820396851.6的一种车架横梁的冲压成型模具,其包括底座、支撑座、下模基座、上模座和液压机连接头,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压模时需要将模具搬运至固定工位,再启动设备进行压模,使用该设备劳动强度高,需要反复搬运模具进出设备,不能应用于生产线中模具的自动进出料,工作效率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压机不能自动进出料的问题,提高模具生产加工的效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底座,上压板设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压板连接,下压板设于上压板的下方;
[0008]还包括输送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底座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轮转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输送轮,所述下压板设于两侧的输送轮之间。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模具输送压机内后,经升降气缸带动下压板向上移动完成模具的预压工作,预压完成后,升降气缸再带着模具向下移动,直至下压板降至输送轮下方,模具落在输送轮上,再经输送轮输送出压机,实现了压机与模具生产线的相结合,在模具输送过程中无需搬运模具即可实现模具的预压工作,提高了模具生产加工的效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出料端设有阻挡气缸,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座,阻挡气缸固定于固定座上,阻挡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有弹簧,弹簧上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伸出至限位孔外;
[0011]第二固定块上还设有铰接块,铰接块上铰接有V型块,V型块以铰接点为中心,V型块的一侧的端部设有滚轮,另一侧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杆伸出限位孔外的一端插入滑槽内。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气缸对模具进入压机内起到了限位作用,在模具输送到压机的过程中,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V型块向上移动,滚轮的高度高于下压板的高度,模具输送至滚轮处时,受滚轮阻挡暂停输送,升降气缸启动,下压板向上压板的方向移
动,带动模具向上移动,对模具进行预压,模具上升的过程中,阻挡气缸同时带动V型块向下移动,V型块移动至设定高度,滚轮的高度低于输送轮的高度。模具预压完成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下压板向下移动,直至下压板的高度低于输送轮的高度,模具经输送轮输送出压机。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气缸的本体上设有导向杆,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杆设于导向孔内,用于保证第二固定块移动时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于底座上,第一固定块上设有被动轮,被动轮与所述输送轮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被动轮链条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板上至少设有两组升降滑杆,两升降滑杆分别穿过所述底座,且端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0016]其中,底座可升降滑杆滑动,设置升降滑杆增加了下压板滑动时的稳定性,连接板不仅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升降滑杆滑出底座,同时也保证了升降滑杆滑动时的统一协调性。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底座设于支撑架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脚垫,用于调整压机的整体水平度。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通过设置上压板、下压板、输送轮、被动轮和升降气缸,将压机设于生产线中,实现了压机与生产线的结合,经升降气缸带动下压板升降,实现了模具在压机内的热压,达到了模具在压机内的输送及预压的目的,提高了模具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 为本技术的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杆与V型块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模具热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1、上压板;2、支撑立柱;3、下压板;4、底座;5、支撑架;6、阻挡气缸;7、脚垫;8、支撑底座;9、输送轮;10、第一固定块;11、被动轮;12、升降滑杆;13、连接板;14、主动轮;15、传动轴;16、升降气缸;17、模具;
[0026]61 、导向杆;62、第二固定块;63、固定座;64、升降杆;65 、V型块;66、滚轮;67、铰接块;68、铰接轴;69、滑槽。
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8]如图1和图4所示,给出了本技术的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底座4固定于支撑架5的上端,底座4的左右两侧分别间隔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0,第一固定块10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输送轮9和被动轮11分别固定于转轴的两端,输送轮9设于第一
固定块10的内侧,两侧输送轮9高度相等,下压板3设于两侧的输送轮9之间,模具17进入压机时,下压板3的高度低于输送轮9的高度。上压板1上固定有支撑立柱2,支撑立柱2固定于底座4上,上压板1固定于下压板3的上端,上压板1与下压板3的竖向中心线对齐,保证模具17热压时受力均匀。
[0029]升降气缸16固定于底座4的下端面上,升降气缸16的活塞杆穿过底座4固定于下压板3的下端面上,下压板3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四组升降滑杆12,升降滑杆12穿过底座4伸至底座4的下端,且升降滑杆12的末端均固定于连接板13上,下压板3经升降气缸16的伸缩上下滑动时,升降滑杆12保证了下压板3升降时的稳定性,连接板13保证了升降滑杆12滑动时的一致性,进一步保证下压板3升降时的稳定,同时也起到了防止升降滑杆12滑出底座4,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0030]支撑架5上固定有支撑底座8,支撑底座8上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15经链条连接,传动轴15的两端均固定有主动轮14,主动轮14与被动轮11之间经链条连接,单侧的两相邻的被动轮11之间还连接有链条,驱动电机经被动轮11带动输送轮9转动,用于模具的输送。
[0031]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3)和底座(4),上压板(1)设于底座(4)上,底座(4)上设有升降气缸(16),升降气缸(16)的活塞杆与下压板(3)连接,下压板(3)设于上压板(1)的下方;还包括输送轮(9)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底座(4)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输送轮(9)转动,所述底座(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输送轮(9),所述下压板(3)设于两侧的输送轮(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输送线上的模具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出料端设有阻挡气缸(6),所述底座(4)上设有固定座(63),阻挡气缸(6)固定于固定座(63)上,阻挡气缸(6)的活塞杆末端设有第二固定块(62),第二固定块(62)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有弹簧,弹簧上连接有升降杆(64),升降杆(64)伸出至限位孔外;第二固定块(62)上还设有铰接块(67),铰接块(67)上铰接有V型块(65),V型块(65)以铰接点为中心,V型块(65)的一侧的端部设有滚轮(66),另一侧底部开设有滑槽(69),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昊韩剑王超李磊闫启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悦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