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带隙的高精度基准电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684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子迁移率和MOS管阈值电压对温度的变化呈反向趋势的原理,实现了一款非带隙的高精度基准电压源。由三部分电路构成:(1)启动电路,其主要用来解除在电路上电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电路死锁状态;(2)基准电流产生电路,其产生一个不随电源电压变化的基准电流;(3)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其利用镜像产生的基准电流,采用电子迁移率具有的正温度系数和MOS管阈值电压具有的负温度系数相互调节的方法,实现了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抑制输出随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而变化。同时其能完全兼容普通的CMOS工艺,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芯片面积小、输出范围大且精度比较高,因而能大幅降低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高精度非带隙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 由启动电路(1),基准电流产生电路(2),基准电压产生电路(3)构成;其中启动电路(1)由包括了MOS管MS1~MS5,PMOS管MS1、MS3源极接电源,NMOS管的MS2、MS4、MS5 的源极接地;MS1管的栅极与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的(2)的M1管的栅、漏相连;MS1管的漏极与MS2、MS3、MS4管的栅极及MS2管的漏极相连;MS3管的漏极与MS4管的漏极及MS5管的栅极相连;MS5管的漏极与基准电流产生电路的(2)的M3、M5管的漏极及M3管的栅极相连;基准电流产生电路(2)由PMOS管M1~M4;NMOS管M5、M6以及电阻R0构成;M1、M2管的源极接电源,M6和电阻R0的一端接地;M1管栅漏短接后与M3管的源极以及基准电压产生电路(3)的M7管连接在一起;M2管的漏极与M4管的源极相连;M3管栅漏短接后与M5管漏端以及M4、M8的栅极相连;M5管的源极接电阻R0,M6管栅漏短接后与M5管的栅极及M4管的漏极相连连接在一起;基准电压产生电路(3)包括了PMOS管M7、M8、MP;NMOS管MN和电阻R1、R2;M7管的源极接电源,MN管的源极和电阻R2接地;电阻R1的一端与M8管的漏相连,一端与电阻R2和MN管的栅极连在一起;M7管的漏极连M8管的源极,M8管的漏极连MP管的源极;MP管的栅极与自身及MN管的漏极连在一起后形成了基准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怒兴肖海鹏赵振宇陈吉华李少青马卓张民选郭阳方粮白创刘梅黄冲李俊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