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3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闸阀结构,包括阀体、密封座、阀板,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从阀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往阀体内部延伸至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阀板为吻合的楔形结构,所述阀体上表面分别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至中心逐渐下凹。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整个阀门的高度,特别是当流道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心线为下凹曲线时,阀门高度进一步降低。并且由于方形或长方形或梯形高度低于同面积的圆形,因此也减小了密封面的摩擦形成,从而保护了密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闸阀结构领域。技术背景在各种类型的阀门中,闸阀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切断用的阀门 中,闸阀具有流通阻力较小、密封性能可靠和开关力矩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石油、化工、冶金、电站、市政管网、给排水建筑和国防军工等各个领域。闸阀使用历史最久,至今世界各国仍在大量应用,特别是DN300mm以下 的阀门,在阀门中仍占主导地位。其中的楔形闸阀在国际上使用比较普遍, 其特点是阀板前后压差使阀板强制压在出口侧的阀座上,密封性较好,且全 开时,阀板完全处于流道外,流动压力损失小。其缺点是外形和重量较大, 这在大口径闸阔上体现明显。如公称通径lm的闸阀高约3.2m,给操作带来 了一定的麻烦;并且在阀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阀板与阀座密封面基本上全 程处于摩擦状态,密封面易磨损。基于上述原因,金属硬密封闸阀一般适于 DN500mm以下口径。近年来在金属密封闸阀基础上,特别是橡胶等材质性能的进步,出现了 橡胶软密封闸阀,因其性能和功能优越,国际上对其需求快速增长。仅在欧 洲,年需求量就达到了 50余万台,并且口径也达到了 1.2m。但无论是硬密 封还是软密封,其密封面的耐磨性能和其高度过高, 一直是限制闸阀发展的 两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闸阀整 体高度,且减少阀板摩擦的闸阀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闸阀结构,包括阀体、密封座、阀板,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从阀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往阀体内部延伸至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阀板为吻合的楔形结构,所述阀体上表面分别从进水口和 出水口至中心逐渐下凹。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阀体上表面分别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至中心逐渐下凹, 使得可以保证阀体流道面积不变,而又有效降低闸阀整体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从进水口至密封座由圆形逐渐过渡为多边 形,所述出水管从密封座至出水口由多边形逐渐过渡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过渡为四边形,所述出水管由四边形逐 渐过渡为圆形。作为四边形的较佳方案,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过渡为正方形,所述出水 管由正方形逐渐过渡为圆形。作为四边形的另一较佳方案,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过渡为长方形,所述 出水管由长方形逐渐过渡为圆形。作为四边形的又一较佳方案,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过渡为梯形,所述出 水管由梯形逐渐过渡为圆形。本专利技术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在由圆形过渡到多边形或由多边形过渡到 圆形时所出现的棱边,均设置有圆角。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有一段曲面,该曲面与外接管 口相切。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中心线是共线的直线,或共线的曲线,该曲线下 凹且以阔体的垂直中心线为对称轴,曲线的最低点与阀体的垂直中心线重 合。所述阀板在垂直于流道方向上为与密封座吻合的多边形结构,所述密封 座与阀板之间还设有相同多边形结构的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座分别设于进 水管出口处和出水管进口处,故而所述闸板为与进水管出口和出水管进口相 同的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或多边形等多边形。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进水管从进水口至进水管密封座止,流道逐渐由圆形过渡为多边形;出水管从密封座开始至出水口逐渐由多边形过渡为圆 形,始终保持全流道截面积相同。相同流道面积下,多边形,特别是正方形 或长方形或梯形的高度要小于圆形的高度,从而降低了整个阀门的高度,进 一步,当流道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心线为下凹曲线时,阀门高度进一步降低。 并且由于方形或长方形或梯形高度低于同面积的圆形,因此也减小了密封面 的摩擦形成,从而保护了密封面。并且,由于在进水管和出水管密封面处的上下两条边为平行于阀板的上 下两条边,当阀门处于全开状态时,可以有效阻挡进水管出口的水流向阀腔, 从而减小流动损失。这是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现有技术的进水管出口和 出水管进口为圆形,相应地闸板也为圆形,全开时,闸板下边缘不能处在流 道中,即闸板下边缘须位于进水管出口最高点以上,进水管出口为圆形时, 水大量进入阀腔;而本专利技术的进水管出口为长方形或梯形或正方形时,阀板 将进水管出口和出水管进口上部开口挡住大部分,从而使进入阀腔中的水减 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闸阀剖面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水管或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闸板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心线为直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附图5所示,其中附图l为进水管和出 水管中心线为曲线的剖面图,附图5为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心线为直线的剖面 图,本专利技术包括阔体l、阀体两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口和出水 口连接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进水管4和出水管5分别止于阀体内部的进 水管密封座2和出水管密封座2,所述进水管密封座2和出水管密封座2结 构相同,且呈楔形设置,与楔形阀板3对应,进水管密封座2和出水管密封 座2与楔形阀板3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进水管4结构如附图2所示,进水管4从进水口至进水管密封 座2止,流道逐渐由圆形过渡为长方形。出水管5与进水管4的结构完全相 同,只是背向设置,即从密封座2开始至出水口逐渐由长方形过渡为圆形。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的进水管密封座2和出水管密封座2结构 和尺寸均相同。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由圆过渡为长方形, 或由长方形过渡为圆形的结构中,逐渐出现四个棱边,在这四个棱边上,均 由圆角61消除棱边,以利于减小流动的压力损失。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有一段曲面62,该曲面62既与外接管口相切,以利于减小进水口和出水 口处的局部流动损失。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5的中心线可以是共线 的直线,如附图5所示,也可以是共线的曲线,如附图1所示。该曲线可以 是一段圆弧,抛物线或多义线,并且该曲线对阀门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并下 凹,并且该曲线的最低点与阀体的垂直中心线重合。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阀板3在垂直于流道方向上为与进水管和 出水管密封座相同结构形式的长方形,如附图4所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所述密封圈在垂直于流道方向上为与进水管和 出水管密封座2相同结构形式的长方形,如附图3所示。实现本专利技术,进水管4、出水管5的一个端口,以及密封座2、阀板3、 密封圈除了采用长方形外,还可以采用正方形、梯形等其它结构,以有效降 低阀体的高度,以及减少密封面的摩擦。权利要求1、一种闸阀结构,包括阀体、密封座、阀板,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从阀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往阀体内部延伸至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阀板为吻合的楔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表面分别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至中心逐渐下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从进水口至密封座由圆形逐渐过渡为多边形,所述出水管从密封座至出水口由多边形 逐渐过渡为圆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 过渡为四边形,所述出水管由四边形逐渐过渡为圆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由圆形逐渐 过渡为正方形,所述出水管由正方形逐渐过渡为圆形。5、 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闸阀结构,包括阀体、密封座、阀板,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从阀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往阀体内部延伸至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阀板为吻合的楔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表面分别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至中心逐渐下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杨继跃黄虹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