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钼系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199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硫—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为Co—Mo系催化剂,是在载体上如—Al-[2]O-[3]等,以可溶性钴盐、钼酸铵和碱金属可溶性盐用氨水溶解后进行共浸。浸渍后的物料晾干或在阳光下晒干后直接经H-[2]S或CS-[2]进行硫化,比传统的制备方法省去烘干、焙烧工序,而且其活性及机械强度稍有提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钴-钼系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是对中国专利CN87107892所述催化剂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目前中小合成氨厂采用的油或煤制成的原料气中,H2S及有机硫含量通常为1.5克/标准米3左右,有的多达5克/标准米3,由于通常的Cu-Z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耐硫性差(要求硫含量<0.1ppM)无法使用,Fe-Cr系中温变换催化剂因活性温度高,变换反应进行不完全,消耗蒸汽量大,所以也不适用。为节能增产,需要研制活性温度低的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近年来U.S.Pat NO3,850,840,U.S.Pat NO3,957,962,U.S.Pat NO4,153,580和U.S.Pat NO4,166,101报导了以Al2O3为载体的Co-Mo系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亦有较低的活性温度,CN87107892报导的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低温活性及机械强度。上述各专利研制的Co-Mo-K(或其它碱金属)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法,大体上是将可溶性的钴盐(如Co(NO3)2、CoCl2、Co(AC)2、Co(HCoo)2、CoSO4等盐类),钼酸铵,碱金属(一般都用K)的可溶性盐类分别用共浸或分浸在Al2O3载体上。然后在100-150℃下烘干,400-700℃下进行焙烧1-3小时而成。烘干、焙烧耗能费时,且有损催化剂的活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型Co-Mo系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变换催化剂组成同CN87107892的催化剂,但其制备工序短,效率高,能耗少,产品活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法实现的,将活性载体如-Al2O3用可溶性钴盐(如选Co(NO3)2、CoCl2、Co(AC)2、Co(HCoo)2、CoSO4等中一种),钼酸铵,选用一种碱金属(Na、K、Cs)的硝酸盐、碳酸盐、醋酸盐等在氨水溶液中进行共浸、浸渍液浓度同CN87107892中所述浓度,浸渍后在室温或阳光下进行凉干或晒干即制得产品。产品催化剂中含CoO 3-7%,MoO315-22%,一种5-20%碱金属(Na、K、Cs)氧化物。由于无焙烧工序,避免了组份中的二价Co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难以还原的Co2O3,同时也避免了一次“热涨冷缩”过程,减少了破损,提高了强度,增加了活性,缩短了工序、节省能耗,单位时间产率提高50%左右。催化剂活性测试是在原粒度(3-5mm)的测试装置中进行的,条件是反应管内径为32毫米,催化剂体积为30毫升(原粒度),空速500时-1,汽气比0.5,半水煤气、温度190℃,活性以一氧化碳的变换率表示。实施例1取不同工艺方法制备的Co-Mo系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采用上述测试条件,测得的活性及强度数值见表1。实施例2取5M3Co-Mo系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装于氮肥厂的低变炉内,采用CN1035781硫化方法,以H2S或CS2为硫化剂、硫化剂浓度1-4%、在温度250-450℃下硫化3.5-4.5小时,其结果见表2。表2 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效果 </tables>注甲乙两厂操作工艺条件相同,系统压力8.5kg/cm2,空速1800时-1,进入系统反应汽气比皆为0.5,其出口CO%为一月内的统计平均值。权利要求1.一种Co-Mo系耐硫-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是将球形活性载体如-Al2O3,用一种选自Co(NO3)2、CoCl2、Co(AC)2、Co(HCoo)2的可溶性钴盐、钼酸铵、及选自一种碱金属(Na、K、Cs)的硝酸盐、碳酸盐、醋酸盐,在氨水溶液中进行共浸,浸后干燥得催化剂产品,其特征是每次浸后不用高温烘干、焙烧、而采用在室温下或阳光下凉干或晒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硫—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为Co—Mo系催化剂,是在载体上如—Al文档编号B01J23/88GK1042482SQ8910845公开日1990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劲松, 华南平, 李小定, 王先厚, 孔谕华, 王致良, 吴红杰, 金林 申请人: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o—Mo系耐硫—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是将球形活性载体如—Al↓〔2〕O↓〔3〕,用一种选自Co(NO↓〔3〕)↓〔2〕、CoCl↓〔2〕、Co(AC)↓〔2〕、Co(HCoo)↓〔2〕的可溶性钴盐、钼酸铵、及选自一种碱金属(Na、K、Cs)的硝酸盐、碳酸盐、醋酸盐,在氨水溶液中进行共浸,浸后干燥得催化剂产品,其特征是每次浸后不用高温烘干、焙烧、而采用在室温下或阳光下凉干或晒干。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劲松华南平李小定王先厚孔谕华王致良吴红杰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