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众所周知Mo-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于选择性反应如由丙烯生产丙烯醛或由异丁烯或叔-甲醇生产异丁烯醛的汽相催化氧化反应、由丙烯生产丙烯腈或由异丁烯生产甲基丙烯腈的汽相催化氨氧化反应以及由丁烯生产丁二烯的汽相催化氧化脱氢反应等而言都是很有用的。这些催化剂在工业上已广泛获得应用。因此,涉及这些反应中的Mo-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组合物和生产上述化合物工艺的许多专利出版物已为公众所知。其中部分出版物是日本特许公报公告号为3670/64、1645/73、4763/73、17253/73、3498/74、41213/80、14659/81、23969/81、52013/81和26245/8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公开号503/73、514/73、52713/73、54027/73、57916/73、20610/80、47144/80、84541/80、76541/84和122041/85。在这些专利出版物中,虽然揭示了碱金属和/或铊的加成效应,但对这些微量组分的反应机理及其相互间的差异未作任何说明。此外,上述所有专利出版物都与Mo-Bi复合氧化物有关。然而,日本公开特许公开号471 ...
【技术保护点】
生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其中用下列化学式表示的Mo-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包括把相关元素源化合物掺入含水体系中形成复合物并对该复合物进行热处理,其特征在于采用(a)Bi和Na或(b)Bi、Na和X或(c)Bi和X的碳酸铋复合物的一种化合物作为Bi源,该复合物中至少含有部分所需Na和/或XMo↓[a]Bi↓[b]Co↓[c]Ni↓[d]Fe↓[e]Na↓[f]X↓[g]Y↓[h]Z↓[i]Si↓[j]O↓[k]其中:X代表Mg、Ca、Zn、Ce和/或Sm;Y 代表K、Rb、Cs和/或Tl;Z代表B、P、As和/或W;a-k代有各自的原子比,当a=12 ...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6-8-23 197739/86;JP 1986-8-23 197740/86;JP 11.生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其中用下列化学式表示的Mo-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包括把相关元素源化合物掺入含水体系中形成复合物并对该复合物进行热处理,其特征在于采用(a)Bi和Na或(b)Bi、Na和X或(c)Bi和X的碳酸铋复合物的一种化合物作为Bi源,该复合物中至少含有部分所需Na和/或X其中X代表Mg、Ca、Zn、Ce和/或Sm;Y代表K、Rb、Cs和/或Tl;Z代表B、P、As和/或W;a-K代表各自的原子比,当a=12时,b=0.5-7、c=0-10、d=0-10、c+d=1-10、e=0.05-3、f=0.01-1、g=0-1、h=0.04-0.4、i=0-3、j=0-48,k是一个满足其它元素氧化态的数。2.生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其中用下列化学式表示的Mo-B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包括把相关元素源化合物掺入含水体系中形成复合物并对该复合物进行热处理,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有部分所需Na已溶解于固体形式溶解于固体碱式碳酸铋的一种化合物作为Bi源其中Y代表K、Rb、Cs和/或Tl;Z代表B、P、As和/或W;a-j代表各自的原子比,当a=12时,b=0.5-7,c=0-10、d=0-10、c+d=1-10、e=0.05-3、f=0.01-1、h=0.04-0.4、i=0-3、j=0-48。K是一个满足其它元素氧化态的数。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粉末状的至少有部分所需Na固溶于其中的碱式碳酸铋。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猿丸浩平,山本悦二,齐藤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