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05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申请涉及沥青路面施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温拌沥青混合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集料800~1000份,改性沥青36~45份,温拌剂2~3份,吸水膨胀剂10~20份,粘接固化剂12~14份,导水填料10~18份。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为:将集料和导水填料120~130℃混合搅拌2min,再加入改性沥青和温拌剂混合搅拌2min,最后加入吸水膨胀剂和粘接固化剂混合搅拌2min即可制得温拌沥青混合料。本申请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施工,其具有水稳定性强的优点。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减少能源消耗的优点。减少能源消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沥青路面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因其弹塑性好,行车舒适度高,适应荷载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到高等级公路中。大多数沥青路面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需将沥青加热到160℃以上,矿料加热至170℃左右,混合料在160℃左右拌和,且混合料摊铺与压实的温度通常不低于140℃。
[0003]因高海拔地区受气压影响,想要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更高的温度,造成更多的能源消耗。而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普通环境中的拌和温度为130℃左右,摊铺与压实的温度为120℃左右,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减少了大量能源消耗。
[0004]温拌沥青混合料由于加热温度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所以水分难以充分烘干,于是集料表面会残留部分水分,从而使得最终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紫外线辐射对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不良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温拌沥青,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集料800~1000份,改性沥青36~45份,温拌剂2~3份,吸水膨胀剂10~20份,粘接固化剂8~12份,导水填料10~18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膨胀剂和导水填料同时吸收集料上的水分,粘接固化剂提高改性沥青和集料的粘接强度,吸水膨胀剂吸水后体积增大,此时粘接固化剂已经开始固化保持一定强度,吸水膨胀剂膨胀则导致沥青混合料的缝隙被填充满,从而减少水分渗入对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进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0008]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橡胶粉、增溶剂和稳定剂,所述基质沥青、橡胶粉、增溶剂和稳定剂四者重量之比为160:30:10:1。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粉使得沥青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提升,增溶剂和稳定剂提高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膨胀剂包括丙烯酸盐浆液和膨胀土,所述丙烯酸盐浆液和膨胀土二者重量之比为4:1。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膨胀剂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对沥青混合料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紧密度,有效减少渗入沥青路面的水分,从而减少水分对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影响。
[0012]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盐浆液由水、丙烯酸钙、交联剂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促进剂三乙醇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铵按照150:75:15:5: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钙经水溶解后,在交联剂、促进剂和引发剂三者作用下形成稳定浆液,当丙烯酸盐浆液掺入沥青混合料内固化时,吸收水分膨胀的膨胀土被固定在沥青混合料内,膨胀土在原地膨胀从而使得沥青路面结构的缝隙被填充,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粘接固化剂包括水性环氧树脂、紫外吸收剂和紫外屏蔽剂,所述水性环氧树脂、紫外吸收剂和紫外屏蔽剂三者重量之比为(10~12):1:1。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环氧树脂使得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接强度增加,同时减少紫外线照射导致沥青老化而对沥青粘接性能的影响。
[0016]优选的,所述导水填料包括沸石和海泡石,所述沸石和海泡石二者重量之比为(2~4):(3~5)。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沸石和海泡石起到导水作用,集料上的水进入沸石或改性海泡石内部的孔隙内,从而将水导走,有效减少集料上的水分对集料和改性沥青之间的粘接强度,进而减少对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影响。
[0018]优选的,还包括玄武岩纤维3~5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玄武岩纤维的长径比较大,分散在沥青混合料中,更容易互相搭接形成网络,在外部荷载下不易变形,并且能够分散和传递外部荷载,使得沥青混合料抗荷载的能力增强,马歇尔稳定度提高。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温拌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集料和导水填料120~130℃混合搅拌2min,再加入改性沥青和温拌剂混合搅拌2min,最后加入吸水膨胀剂和粘接固化剂混合搅拌2min即可制得温拌沥青混合料。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阶段加入原料保持在温拌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从而制得最终产品,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粘接固化剂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接强度,同时因为吸水膨胀剂的加入,膨胀后的膨胀土和丙烯酸盐浆液固化物将沥青路面缝隙填充,减少进入沥青路面内的水,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0023]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紫外吸收剂和紫外屏蔽剂对沥青进行保护,从而减少紫外线照射老化导致沥青与集料粘接强度下降,进而导致水稳定性下降的情况。
[0024]3、本申请的方法,通过120~130℃环境下搅拌,相对于热拌沥青而言,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分阶段加入原料,可以进一步烘干水分,减少水分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中温拌剂为APTL/01温拌剂,采购自市售;基质沥青为70#基质沥青,采购自市售;橡胶粉细度为20目,采购自市售;增溶剂为糠醛抽出油,采购自市售;稳定剂为硫磺,细度为30目,采购自市售;玄武岩纤维长度为4

6mm,含水率3

5%,采购自市售;集料为石灰岩AC

13C级配,
水性环氧树脂,采购自市售;紫外吸收剂为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采购自市售;紫外屏蔽剂为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为30nm,采购自市售;沸石粒径为2.5mm,采购自市售;海泡石粒径为4mm,采购自市售;膨胀土细度为30目,采购自市售。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制备例制备例1本制备例公开一种改性沥青,其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将160kg基质沥青加热至180℃,再加入30kg橡胶粉、10kg糠醛抽出油和1kg硫磺搅拌混合,搅拌速度5000r/min,然后搅拌2h,制得改性沥青。
[0028]制备例2本制备例公开一种丙烯酸盐浆液,其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将150kg水、75kg丙烯酸钙、15kg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3kg过硫酸铵混合,100r/min、70℃加热搅拌10min,再加入5kg三乙醇胺搅拌混合2min制得丙烯酸盐浆液。实施例
[0029]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由以下步骤制得:将800kg集料、4kg沸石和6kg海泡石于120℃环境中搅拌混合,300r/min搅拌2min,再加入36kg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沥青和2kg温拌剂继续搅拌2min,最后加入8kg制备例2制得的丙烯酸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集料800~1000份,改性沥青36~45份,温拌剂2~3份,吸水膨胀剂10~20份,粘接固化剂12~14份,导水填料10~1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橡胶粉、增溶剂和稳定剂,所述基质沥青、橡胶粉、增溶剂和稳定剂四者重量之比为160:30: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膨胀剂包括丙烯酸盐浆液和膨胀土,所述丙烯酸盐浆液和膨胀土二者重量之比为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盐浆液由水、丙烯酸钙、交联剂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促进剂三乙醇胺和引发剂过硫酸铵按照150:7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昶王孝成李帅杨红光赵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