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234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申请涉及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及工艺,属于回填夯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铰接在夯压机上的锤壳和固定在锤壳内的高速油缸,锤壳上设置有水箱、圆筒、第一进气管和出水管;水箱和圆筒均固定在锤壳上,第一进气管用于连通圆筒底端与水箱内部,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出水管一端位于水箱内且由水箱内的液面上方贯穿至液面下方,出水管另一端朝向锤壳下方设置;所述高速油缸与圆筒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圆筒竖直设置,圆筒内滑动设置有压气组件,压气组件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杆用于使高速油缸的活塞杆与压气组件同频运动,压气组件用于下移时配合圆筒对水箱内加压充气,本申请具有提升回填地层夯压密实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回填夯压的,尤其是涉及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1、红黏土具有孔隙比较大、密度小、含水率高,少量的水分损失即可引起土体表面开裂,进而引发建筑物破坏、倾斜等灾害,每年有大量建筑物因红黏土的固结、蠕变导致开裂。大量的资源消耗与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极大的增加了建筑业碳排放,造成资源枯竭、建筑垃圾围城等现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符合双碳战略、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2、超高填方场地建筑垃圾回填时,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每层建筑垃圾回填后需要将建筑垃圾夯压密实,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的效果;建筑垃圾能够改良红黏土的工程性质,调整混合后土层的液限、孔隙比、压缩性和流变性等特点。

3、填方地层一旦分层填筑压实不密实,必然导致基础沉降桩基承受负摩阻力,对于黏性土壤,保持土壤湿润可以提高土壤的可塑性,有助于压实。在回填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压法来保持土壤湿润,夯压机仅能实现对回填地层的夯压,存在不能及时对地层补水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回填地层夯压的密实度,本申请提供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及工艺。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包括铰接在夯压机上的锤壳和固定在锤壳内的高速油缸,锤壳上设置有水箱、圆筒、第一进气管和出水管;水箱和圆筒均固定在锤壳上,第一进气管用于连通圆筒底端与水箱内部,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出水管一端位于水箱内且由水箱内的液面上方贯穿至液面下方,出水管另一端朝向锤壳下方设置;所述高速油缸与圆筒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圆筒竖直设置,圆筒内滑动设置有压气组件,压气组件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杆用于使高速油缸的活塞杆与压气组件同频运动,压气组件用于下移时配合圆筒对水箱内加压充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速油缸启动开始对回填的土层进行夯压,高速油缸通过连接杆带动压气组件进行移动,压气组件下移时配合圆筒对圆筒内部且位于压气组件下方空间的气体进行压缩,气体受到压力,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到水箱内,如此往复不断的对水箱内部进行加压,单向阀阻止了水箱内的气体回流,由于出水管在水箱内的端部位于液面之下,只有当水箱内存在足够压力时,水箱内的液体才能通过出水管流出,充分利用了高速油缸,达到了先夯压然后喷水然后再次夯压的效果,及时对地层补水并夯压,提升了回填地层夯压的密实度。

5、可选的,所述压气组件包括密封壳和密封塞,连接杆一端与高速油缸的活塞杆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圆筒顶部、密封壳、密封塞后与密封塞固定连接;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连接杆内部中空且靠近密封塞一端为开口状,密封壳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密封塞滑动设置在密封壳内,密封塞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密封壳周向侧壁与圆筒内壁紧密抵接;密封塞与密封壳底部内壁抵接时,密封塞封堵第二出气孔,且第一出气孔位于密封壳内;密封塞与密封壳顶部内壁抵接时,第一出气孔位于密封壳外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速油缸的活塞杆呈回缩状态时,高速油缸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此时密封塞相对密封壳向上移动,随后密封壳和密封塞整体一起在圆筒内向上移动,此时空气通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流入密封壳下方的圆筒空间内;当高速油缸的活塞杆呈伸展状态时,高速油缸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此时密封塞相对密封壳向下移动,随后密封壳和密封塞整体一起在圆筒内向下移动,此时密封塞将第二出气孔封堵,第一出气孔也位于密封壳内,密封壳下方圆筒空间内的气体被压缩只能进入第一进气管内。压气组件通过连接杆充分利用了高速油缸的动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7、可选的,所述密封壳上固定有橡胶条,橡胶条位于密封壳底部,橡胶条沿密封壳底部边缘设置一周,橡胶条与圆筒内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和密封壳的底部形成了倒扣的碗状,当密封壳下方圆筒空间内的气体被压缩后,此时压力变大,压力促使“倒扣的碗状”进一步向外扩张,最终提升了橡胶条与圆筒内壁抵接的紧密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缓冲室和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连通缓冲室内部与圆筒底部,第一进气管一端与缓冲室顶部贯通,另一端与水箱内部连通,缓冲室内设置有用于第二进气管仅能向缓冲室内单向进气的跳动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室和跳动组件的设置,使从圆筒内流出的气体无法反流,具有压力的气体向水箱内充入的过程需要时间,而高速油缸每分钟进行的活塞运动为20次每分钟,会导致密封壳下方圆筒空间内的气体被压缩后还没有及时充入水箱内,密封壳便上移了,造成了部分压缩空气的浪费,缓冲室的存在减少了浪费。

11、可选的,所述跳动组件包括导向柱和密封球,导向柱上开设有透气条孔,密封球滑动设置于导向柱内,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第二进气管中没有气体状况下,密封球坐落在第二进气管端部封堵第二进气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体进入缓冲室内后,缓冲室内的气压增大,从而压迫密封球下落,使密封球自动将第二进气管密封,直至第二进气管再次有高压气体进入缓冲室将密封球吹开,如此反复。

13、可选的,所述密封球外壁包裹有弹性层,弹性层采用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球受到压力坐落在第二进气管端部将第二进气管密封,弹性层受到的外部压力变大,会发生形变,从而将第二进气管端部进一步覆盖,提升了密封球对第二进气管端部此时的密封性。

15、可选的,所述出水管内部固定有隔断板,隔断板为半圆状;所述出水管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的转动轴与出水管的中轴线重合,调节板上开设有透水孔,调节板紧贴隔断板设置,调节板周向外壁固定有齿圈,水箱外壁上滑动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圈啮合,水箱上设置有用于跟随水箱内压力增加或减少而驱动齿条往复移动的控制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跟随水箱内压力变化而发生位移,齿条与齿圈啮合从而驱动齿圈转动,齿圈转动后调节板上的透水孔会与隔断板发生相对位移,当透水孔与隔断板重合时,由于调节板与隔断板为抵接状态,此时出水管内部水流通路被阻断,当透水孔与隔断板错位时,此时出水管内部的水流通路打开,起到了跟随水箱内部压力变化而控制出水管是否出水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盒、弹簧、推板和感应膜,推板滑动设置在控制盒内部将控制盒内部空间隔断,齿条贯穿控制盒后与推板固定连接,弹簧环套在齿条外部且固定在推板与控制盒内壁之间,感应膜固定在控制盒内壁将控制盒内部空间隔断,感应膜与推板抵接;控制盒自身背离齿条一侧处与水箱内部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内的压力逐渐变大,感应膜同样受到压力的变化逐渐鼓起,鼓起的感应膜推动推板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齿条的移动,齿条推动齿圈进行转动。

19、可选的,所述水箱内固定有压力感应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包括铰接在夯压机上的锤壳(1)和固定在锤壳(1)内的高速油缸(11),其特征在于:锤壳(1)上设置有水箱(12)、圆筒(13)、第一进气管(14)和出水管(2);水箱(12)和圆筒(13)均固定在锤壳(1)上,第一进气管(14)用于连通圆筒(13)底端与水箱(12)内部,第一进气管(14)上设置有单向阀(15);出水管(2)一端位于水箱(12)内且由水箱(12)内的液面上方贯穿至液面下方,出水管(2)另一端朝向锤壳(1)下方设置;所述高速油缸(11)与圆筒(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圆筒(13)竖直设置,圆筒(13)内滑动设置有压气组件(3),压气组件(3)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杆(4)用于使高速油缸(11)的活塞杆与压气组件(3)同频运动,压气组件(3)用于下移时配合圆筒(13)对水箱(12)内加压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组件(3)包括密封壳(31)和密封塞(32),连接杆(4)一端与高速油缸(11)的活塞杆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圆筒(13)顶部、密封壳(31)、密封塞(32)后与密封塞(32)固定连接;连接杆(4)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41),连接杆(4)内部中空且靠近密封塞(32)一端为开口状,密封壳(31)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311);密封塞(32)滑动设置在密封壳(31)内,密封塞(32)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密封壳(31)周向侧壁与圆筒(13)内壁紧密抵接;密封塞(32)与密封壳(31)底部内壁抵接时,密封塞(32)封堵第二出气孔(311),且第一出气孔(41)位于密封壳(31)内;密封塞(32)与密封壳(31)顶部内壁抵接时,第一出气孔(41)位于密封壳(3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31)上固定有橡胶条(312),橡胶条(312)位于密封壳(31)底部,橡胶条(312)沿密封壳(31)底部边缘设置一周,橡胶条(312)与圆筒(13)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4)上设置有缓冲室(18)和第二进气管(17),第二进气管(17)连通缓冲室(18)内部与圆筒(13)底部,第一进气管(14)一端与缓冲室(18)顶部贯通,另一端与水箱(12)内部连通,缓冲室(18)内设置有用于第二进气管(17)仅能向缓冲室(18)内单向进气的跳动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动组件(5)包括导向柱(51)和密封球(52),导向柱(51)上开设有透气条孔(511),密封球(52)滑动设置于导向柱(51)内,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第二进气管(17)中没有气体状况下,密封球(52)坐落在第二进气管(17)端部封堵第二进气管(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球(52)外壁包裹有弹性层,弹性层采用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内部固定有隔断板(21),隔断板(21)为半圆状;所述出水管(2)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板(6),调节板(6)的转动轴与出水管(2)的中轴线重合,调节板(6)上开设有透水孔(61),调节板(6)紧贴隔断板(21)设置,调节板(6)周向外壁固定有齿圈(62),水箱(12)外壁上滑动设置有齿条(19),齿条(19)与齿圈(62)啮合,水箱(12)上设置有用于跟随水箱(12)内压力增加或减少而驱动齿条(19)往复移动的控制组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包括控制盒(71)、弹簧(72)、推板(73)和感应膜(74),推板(73)滑动设置在控制盒(71)内部将控制盒(71)内部空间隔断,齿条(19)贯穿控制盒(71)后与推板(73)固定连接,弹簧(72)环套在齿条(19)外部且固定在推板(73)与控制盒(71)内壁之间,感应膜(74)固定在控制盒(71)内壁将控制盒(71)内部空间隔断,感应膜(74)与推板(73)抵接;控制盒(71)自身背离齿条(19)一侧处与水箱(12)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2)内固定有压力感应器(8),控制盒(71)内壁固定有用于吸附推板(73)的电磁铁(81)...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包括铰接在夯压机上的锤壳(1)和固定在锤壳(1)内的高速油缸(11),其特征在于:锤壳(1)上设置有水箱(12)、圆筒(13)、第一进气管(14)和出水管(2);水箱(12)和圆筒(13)均固定在锤壳(1)上,第一进气管(14)用于连通圆筒(13)底端与水箱(12)内部,第一进气管(14)上设置有单向阀(15);出水管(2)一端位于水箱(12)内且由水箱(12)内的液面上方贯穿至液面下方,出水管(2)另一端朝向锤壳(1)下方设置;所述高速油缸(11)与圆筒(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圆筒(13)竖直设置,圆筒(13)内滑动设置有压气组件(3),压气组件(3)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杆(4)用于使高速油缸(11)的活塞杆与压气组件(3)同频运动,压气组件(3)用于下移时配合圆筒(13)对水箱(12)内加压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组件(3)包括密封壳(31)和密封塞(32),连接杆(4)一端与高速油缸(11)的活塞杆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圆筒(13)顶部、密封壳(31)、密封塞(32)后与密封塞(32)固定连接;连接杆(4)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41),连接杆(4)内部中空且靠近密封塞(32)一端为开口状,密封壳(31)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311);密封塞(32)滑动设置在密封壳(31)内,密封塞(32)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滑动,密封壳(31)周向侧壁与圆筒(13)内壁紧密抵接;密封塞(32)与密封壳(31)底部内壁抵接时,密封塞(32)封堵第二出气孔(311),且第一出气孔(41)位于密封壳(31)内;密封塞(32)与密封壳(31)顶部内壁抵接时,第一出气孔(41)位于密封壳(3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31)上固定有橡胶条(312),橡胶条(312)位于密封壳(31)底部,橡胶条(312)沿密封壳(31)底部边缘设置一周,橡胶条(312)与圆筒(13)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改良红黏土填方的分层填筑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4)上设置有缓冲室(18)和第二进气管(17),第二进气管(17)连通缓冲室(18)内部与圆筒(13)底部,第一进气管(14)一端与缓冲室(18)顶部贯通,另一端与水箱(12)内部连通,缓冲室(18)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江亭吕文龙庞为为闫庆尧周长新陈凯军李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